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傑

(中共海康黨支部委員)

鎖定
黃傑(1884~1927年),字子全,別名虎臣,海康縣附城鎮北營村人。在雷州中學畢業後,協助舊友黃景星創辦道南印務局。民國11年(1922年),為實現“實業救國”的理想,他變賣家產,與人合資經商。後因貨物被土匪洗劫,股金又被人侵吞,被迫於民國12年(1923年)7月出走廣州。當時,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反帝愛國羣眾運動風起雲湧,而南路革命先軀黃學增等所組織的“雷州留穗同學會”又正在積極活動,黃傑加入該會,從彷徨走向革命。 [1] 
中文名
黃傑
別    名
子全
虎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27年10月30日
民國13年(1924年)8月,黃傑被選送到羅綺園等主辦的第二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並被吸收為中共黨員。同年11月,在農講所畢業,被廖仲凱領導的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任為農運特派員,並立即被派返雷州搞農運。當時軍閥鄧本殷統治南路,敵視革命,而縣長陳炳炎又指使鷹犬跟蹤追捕,黃傑則採取秘密方式進行活動。他加入海康民間組織的“雷州改良蒲包會”,並以該會“演説員”的身份為掩護。
民國14年(1925年)9月,黃學增在遂溪第六區墩文鄉建立青年團雷州特別支部(雷州第一個黨支部),黃傑被選為支委。民國15年(1926年)元旦,雷州支部在海康縣城召開雷州各屆慶祝瓊崖收復、廣東統一大會,黃傑編寫了《勸告全體農工歌》,這首歌歌頌國民革命的偉大勝利,號召農工團結起來,實現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海康流傳很廣。4月,中共海康支部建立,黃傑任支委。4月24日,黃傑組織各區農民自衞軍到縣城舉行成立大會,並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閲兵活動。全縣參加農會的會員迅速發展到1。5萬多人。4月27日,海康縣農民協會成立,黃傑以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當選委員,主持農協工作。
民國16年(1927年)4月,“四·一二”事變,為反抗國民黨的鎮壓,黃傑於5月到遂溪樂民,與黃廣淵、陳光禮等發動第一次農民暴動。6月下旬,為配合黃廣淵、陳光禮等所領導的農軍在樂民的第二次起義,他又和蘇天春、陳嬸才等到東里組織農軍在談水蔗果嶺暴動。起義失敗後,黃傑率領百餘農民西撤,在北和的覃本山遭民團阻擊,陷入困境。黃傑冒險出山打探消息時,不幸被捕。民團把黃傑送往雷城,軟硬兼施,用盡酷刑,他堅貞不屈。10月30日,英勇就義,年僅43歲。 [1] 
參考資料
  • 1.    雷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海康縣誌,中華書局,2005年05月,第1089-10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