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麒麟村

(重慶市長壽區石堰鎮下轄村)

鎖定
麒麟村是重慶市委、市政府實施的“千村推進百村示範”工程中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地處西山腳小,地貌有山,多為淺丘帶壩,土壤為沙溪廟組砂頁岩發育的棕紫泥和砂夾泥,土質肥沃。全村有9個村民組
地理位置摺疊
麒麟村位於雷州半島東北部的湛江麻章區太平鎮,距湛江市區約38公里。在明代末,雷州半島都司——陳大倫在此地建村,該村保持着一種驚險奇特的民俗活動——爬刀梯,它與西南少數民族(如苗族、瑤族)的爬刀梯沒有任何聯繫。
中文名
麒麟村
現    有
1320户
村    民
4310人
勞動力
2156個

麒麟村行政區劃

現有1320户村民4310人,2156個勞動力(其中男性勞動力1154人,女性勞動力1002人),2005年勞務輸出753人,年收入510萬元。
麒麟村全村9個村民小組現有居民點32個,農户住房基本覆蓋整個村莊,佈局十分合理,而且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完善。各居民點在實行新農村後,衞生條件轉好、村容村貌逐漸整潔、房屋使用功能傾向合理。多數居民設有獨立廚房、廁所、圈舍和院壩。

麒麟村社會事業

麒麟村交通方便,全村各組已實現公路通達工程,有村級公路23餘公里,人行便道8公里。
全村共有山坪塘5口,石河堰1處, 電力提灌站5座。
自2012年起全村均已通自來水,天旱時期無缺水情況。
麒麟村是石堰鎮產業結構調整較好的一個村,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951元。該村傳統種養殖業較發達,現有枇杷、雜柑等水果1000畝,蔬菜100餘畝,畜禽養殖10 萬餘頭(只)。
有黎明小學1所,屬村點校,校舍面積1350平方米,有1到4年級共8個班350名學生,教師13人。
——衞生。村內有衞生室2所,從事醫療衞生人員8 名。2005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率60%。
——文化。全村沒有文化活動室。
——村辦。該村由原三個村合併而成,辦公條件較差,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
——社保。全村共有五保老人14 户14人,其中:散居五保供養12 户12人;集中敬老院居住2户2人。絕對貧困户26户79人,均按政策規定落實了補助金額。
——其它。全村已完成農網改造,通電率達100%;農村居民中使用沼氣池有3户,全村9個組閉路電視用户達620户,入户率50% ;農户安裝電話850門,程控電話安裝率為65%。
第二節 規劃原則1、簡潔明瞭,淺顯易懂。
2、具體實在,操作性強。
3、突出特色,避免趨同。
4、尊重民意,合理佈局。
5、立足現實,修改並重。
6、節約用地,保護環境。
第三節 發展思路我村地處山區、淺丘、平壩,區位優勢較好,“十一五”期間,將重點發展水果產業,逐步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
第四節 規劃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條件,未來4年總體上要實現全村經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工作重點一是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以宗勝果品有限公司為發展龍頭,大力發展雜柑產業,開辦商業服務網點,實施農村產業化,培育農民持續致富增收源。總體目標為:到2010年末,各項新農村推進村建設標準基本達標。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以上,80%以上農户有較穩定的收入來源;使村集體經濟到2008年達到10萬,2010年達到30萬;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户參合率達到99%以上;人均有0.5畝以上能排能灌的基本農田,農業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20%以上;林木綠化率達到4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2009~2010年為中期規劃期限,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副產品種植規模、產品質量、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到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

麒麟村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