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鴻江國民學校

鎖定
鴻江國民學校,也稱江寨國民學校,是今平和縣江寨小學的前身,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古稱漳州府平和縣新安裏葛布大溪村寨上)。
學校名稱
鴻江國民學校
學校曾稱
江寨國民學校
學校今稱
平和縣江寨小學
地    址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
開設班制
全日制班、中午班、婦女班、成人班等
學校俗稱
鴻江國民小學
始創時間
抗戰時期(1939年)
搬遷時間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
學校初址
鴻溪江氏榕林大祖祠(濟陽堂)內
學校現址
濟陽江氏金豐祖派大宗祠(夢筆堂)內
除了全日制班外,鴻江國民學校還開設中午班、婦女班、成人班。中午班主要讓家務繁重、無法上全日制的孩子入讀;婦女班讓婦女在勞動之餘也能讀書識字、學習婦女解放的道理;成人班則是在晚上開班上課。時值抗日戰爭時期,除讀書識字外,師生們還積極宣傳抗日救亡、教育救國的真理 [1] 
福建閩西南地區有宗祠辦小學、孔廟辦中學的傳統。抗戰時期(公元1939年),江寨村村民自發在本村鴻溪江氏榕林大祖祠(濟陽堂),創辦鴻江國民學校,讓鴻溪江氏(鴻江)子弟刻苦讀書、宣傳抗日救國真理 [1]  。村民一致推舉江豁然為首任校長,請來了九峯鎮(平和縣原縣城)曾元鼎夫婦任教,曾元鼎夫人擔任婦女班教學。鴻江國民學校,當時只是初小。鴻江國民學校按年級編班集體上課,較諸私塾的個別教學法,可提高功效數十倍,且學費低廉,深得村民擁戴,入學率驟增,在校學生七十有餘,而且逐年增加 [2] 
1943年7月,在第二位校長江金標老先生的帶領下,把原在鴻溪江氏榕林大祖祠(濟陽堂)的鴻江國民學校,遷至濟陽江氏金豐祖派大宗祠(夢筆堂)內,校名改為江寨國民學校(俗稱鴻江國民小學),時下學生已達百餘人 [2]  。並徹底革除以往私塾的個別教學形式,同時廢棄四書五經舊教材 [3]  。解放戰爭時期,第三任校長江毓秀接過學校事務,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聘請名師來校任教,治學有方,向大溪中心小學輸送了很多優秀學生。因此,學校知名度提高,曾有不少外地學子慕名前來求學 [2] 
1949年秋,平和縣大溪鎮解放了,人民政府接管了江寨國民學校,並重新定名為平和縣江寨初級小學。1960年,由於學生數不斷增加,初小畢業後升至高小,要到公社中心小學就讀,要走一段較遠的路,經縣文教科批准後創辦了高小,正式命名為平和縣江寨小學,一直延用至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