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嶺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鎖定
鳳嶺村(mbanj fwnglinj),又名鳳嶺園藝場,位於美麗的“中國綠城”南寧市青秀區青秀山公園北側山麓下,與青山園藝場和三岸園藝場為鄰。鳳嶺村世居着勤勞的壯族和漢族勞動人民,2002年後隨着南寧城區擴大,陸續有回、瑤等民族來鳳嶺村工作或經商。鳳嶺村各族和諧相處,共同創造了幸福的生活。
原住居民主要有:歐、韋、李、蒙四姓氏,後遷入黃、朱、梁、陳等姓氏。
中文名
鳳嶺村、mbanj fwnglinj(壯文)
外文名
fengling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城中村)
所屬地區
南寧市青秀區
地理位置
青秀區青秀山北麓
政府駐地
鳳嶺村
電話區號
077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00 人
著名景點
青秀山
鳳嶺樂園
車牌代碼
桂A
方    言
平話、南普

鳳嶺村概括

鳳嶺村地理位置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青秀山北麓,地處南寧東盟商務區中心區,交通便利,鳳嶺南路及青秀路等城市道路經過村口,村口設有公交站有56 94 97路公交車途經。距南寧華潤中心萬象城700米,距離廣西區國際會展中心3公里。

鳳嶺村發展史

曾經鳳嶺村
曾經鳳嶺村(16張)
鳳嶺村原為青秀山北麓的一個美麗小自然村莊,這裏世代居住着勤勞的壯族和漢族勞動人民。2002年,朱鎔基總理和東盟10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東盟交易區的大門,並將南寧市作為東盟貿易區中心城市,地處城東郊區的鳳嶺村以此機遇被劃入了東盟商務區開發中心圈內,成為了市區內的城中村。

鳳嶺村人口語言

全村户籍人口1500人,土著居民有壯族、漢族。後有回族、瑤族等民族移居工作或從事經商活動。
鳳嶺村土著語言有平話和粵語,與外界和00後交流用普通話(南普腔調)。

鳳嶺村文化

鳳嶺村特色美食

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也是鳳嶺村的傳統風味小吃。糯米飯 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時節,普遍製作糯米飯,把它視為五穀豐登,吉祥如意象徵。
老友粉:老友粉是廣西南寧的本土美食,於2007年入選南寧公佈的首批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着開胃,冬天吃着驅寒。
腸粉:腸粉分鹹、甜兩種,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
除此之外還有:粽子、湯圓、餛飩、餃子等小吃。

鳳嶺村節日

傳統節日(傳統老歷):春節、元宵節、三月三山歌節(或祭祖)、端午節、七月初七七夕節、七月十四鬼節、七月十五中元節中秋節、九九重陽節、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十二月二三小年。
洋歷節日(國際公曆):元旦、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國慶節
另:青年流行過的西方節日有:情人節白色情人節、愚人節、光棍節、聖誕節等節日。

鳳嶺村娛樂活動

娛樂活動 現代化程度
鳳嶺村人民熱愛運動,村民主要體育項目有:象棋、拔河、籃球等運動。
鳳嶺村村民原主要經濟來源於務農,後來隨着城市的發展擴大,村民失去了大部分原有的土地,鳳嶺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城中村,家家蓋起了樓房,部分村民靠租房來增加收入。鳳嶺村人民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全村已實現寬帶互聯網連接,村民完全實現互聯網信息高速路。100%村民入住現代化居民樓;私家車也十分普遍。

鳳嶺村未來

在政府的規劃建設中,未來的鳳嶺新區將建設成為以居住為主,以體育、文化、會議和展覽為輔,以優良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為特徵,使其成為以高級商住、文教設施建築和休閒公園為一體的中高檔生態綠化居住新區。
這個被賦予未來南寧CBD和CLD的地方,以青秀山、黃茅坪水庫、石門森林公園作綠帳,彙集了榮和山水美地、中房翡翠園、中鼎·萬象東方、恆大蘋果園、保利·鳳翔花園等等十數個南寧的大盤名盤。同時藉着東盟博覽會的東風,緊跟着東盟國際商貿城的開工建設,一個集學校、醫院、商場的完整的國際化的成熟社區已初具雛形,它終將逐漸成為南寧市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