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鳥鼠山

鎖定
鳥鼠山位於渭源縣城西南8公里處,東經104°7′,北緯35°08′,海拔2423米,是渭水發源地,屬西秦嶺山脈的西延部分。從渭水發源地域的意義上來説,鳥鼠山還包括了渭水三源的其他山峯
中文名
鳥鼠山
位    置
渭源縣城西南 8 公里處
海    拔
2423 m
東    經
104 ° 7
北    緯
35 ° 08 ′

鳥鼠山鳥鼠山簡介

鳥鼠山是中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名山之一,《山海經》稱“鳥鼠同穴山,渭水出焉”。鳥鼠山是渭河的發源地,也是古代從渭河進入洮河谷地的要道。為西秦嶺北支山脈之一部分,渭河上游北源和洮河支流東峪溝的分水嶺。位於甘肅省渭源縣西南18公里,海拔2609米。鳥鼠山在隴西黃土嶺谷區,上覆有黃土,山勢平緩,梯田重疊。
鳥鼠山位於崑崙山脈東側,北延東迤直至隴山結束,是甘肅中部的一條主要山脈。它不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邊塞要地,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鳥鼠山鳥鼠山歷史

鳥鼠山是中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名山之一,渭水,《尚書·禹貢》載:“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
鳥鼠山 鳥鼠山
,又東會於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山海經》已寫道:“鳥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山海經校注》雲:“渭水出鳥鼠同穴山,東注河,入華陰北。” 晉郭璞註釋:“鳥鼠同穴山,今在隴西首陽縣,渭水出其東,經南安、天水、略陽、扶風、始平、京兆、宏農、華陰縣入河”,鳥鼠山因鳥鼠“同穴止宿”而得名。
《尚書》還有一則有趣記載:“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鼠之山有鳥焉,與鼠飛行而處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蜍,似鵝而黃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處。”
鳥鼠山位在隴西黃土嶺谷區,位處高原,黃沙滾滾,因缺乏大樹築巢,鳥只得用鼠穴營巢下蛋,而鼠以鳥為它們報警,謹防老鷹侵犯。鼠在穴內,鳥在穴外,各自生育,不相侵害。

鳥鼠山渭河三源

渭河有三源,居中是發源於渭源縣西南五竹山的清源河,南源是發源於鍬峪峽的鍬峪河,北源是
鳥鼠山 鳥鼠山
發源於鳥鼠山的禹河。 渭源縣內的渭水之源有文字記載:“三源孕鳥鼠,一水興八朝”。她以寬廣而博大的胸懷,把周、秦、漢、唐等8個王朝推向了歷史顛峯。鳥鼠山宛如巨龍,昂首起伏,蜿蜒東去。南側密林深處,三眼清泉湧出,形成“品字泉”。泉旁建有禹王廟,以紀念這位“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千百年來,“鳥鼠同穴”的神奇景觀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訪古探勝,吟詩作賦。 城北面是從鳥鼠山流下的禹河,河牀挺寬,當前水流較少,幾乎成季節河。
渭源縣城依渭河兩岸發展,城中有始建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當前國內僅存的木結構卧式懸臂拱橋灞陵橋。因為地處清源鎮上,當地羣眾把城區向西這一段叫做清源河,其實就是渭河的主幹。沿清源河向西南,新修了一座水庫,叫峽口水庫,水庫上面兩條水流交匯,沿西邊的水流上行5公里許,有座名叫駱駝項的小山,渭源縣旅遊交通圖上把這裏標註為“渭河源頭”。我們從東邊的水流上溯,山前有草場,草場後已封山禁牧,當地羣眾把這裏叫豁豁山。沿途仍可見新鮮牛糞和蹄印。入峪5公里許,又有東、南兩股溪流出峪交匯,水流湍急。仰頭南望,有山崢嶸,山名露骨,海拔3941米。
從露骨山北望,丘陵中梯田層層的最高點,就是鳥鼠山。鳥鼠山上有禹王廟、渭河龍王廟、品字泉。這裏也是很多人燒香磕頭的地方。傳説唐太宗李世民曾到過這裏,看見有三眼泉水,就拿馬鞭子量泉的深度,不料失手將馬鞭掉入泉中。後來回長安,到咸陽時卻發現馬鞭在咸陽橋下。這眼泉後來就叫“遺鞭泉”。另外兩眼分別是“禹仰泉”和“吐雲泉”。這樣看來,那個時候泉水都很大。從鳥鼠山盤旋而下,溝名龍王溝,順溝而下的就是禹河。向東再走,河裏的水,很艱難地向東,才走了十多里,就走不動了。
渭源縣城正南,有一條河叫鍬峪河,河裏曾經淘出過50克重的天然金塊。這倒很符合《山海經》中説的鳥鼠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的記載。
《水經注》説渭水“三源合注”,龍王溝流出的禹河算一條,但是看禹河當前的狀況,似乎龍王休假去了。另外兩源就是我們探尋過的清源河和鍬峪河。
鳥鼠山西南出自秦嶺餘脈,東北抵達隴中黃土高原,綿延百里,既是渭河的發源之地,又是洮河與渭河的分水嶺,其主峯在縣城西南二十五公里處,上有溝壑三條,稱之為“三條溝”,清泉三眼,稱為'品字泉',是渭河的直源。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為鳥鼠山寫下這樣的對聯:疑問鼠山名,試為答案歧千古;長流渭川水,溯到源頭只一盂。
民國年間詩人楊景熙有詩云:名山矗立萬千年,詳註水經代代傳。導渭探源來大禹,窮奇搜異有前賢……閒眺城邊渭水流,長虹一道卧橋頭。源探鳥鼠關山月,窟隱蛟龍秦地秋。遠岸斜陽光射雁,平沙激石浪驚鷗。一帆風順達千里,東走西安輕盪舟。

鳥鼠山鳥鼠同穴景觀

酈道元《水經注》雲:“渭水出隴西首陽縣渭谷亭南鳥鼠山。” 鳥鼠山地處甘肅省中部,渭源城西南,屬西秦嶺北支。它宛如一條綠色蒼龍昂首起伏,蜿蜒東去。主峯露骨山海拔3941米,距縣城30多公里。
奇峯煙鎖、滿目青翠的鳥鼠山,是各種鳥類和鼠類怡然自樂的天堂。在這個迷人的動物王國裏,又因“鳥鼠同穴,鳥在外,鼠在內,一起生活、生育,彼此相安無事”這一奇特景觀名揚天下。
從甘肅省會蘭州坐上開往渭源的汽車,眼前所見無一不是羣山橫亙、荒山禿嶺、溝壑縱橫的蒼涼之地。但一進入渭源境內,立馬就給人一種“柳暗花明”之感。只見遠處雲擁雪簇,近處翠竹叢生,鳥語花香,彷彿置身仙景。走近鳥鼠山,只見羣山不高而靈秀,水不深而清冽。
鳥鼠山迤北面東,登高遠望,只見羣峯突兀的棒槌山、丹青相糅的馬面山、崎嶸萬狀的露骨山和白雲繚繞的封神山,環繞在鳥鼠山四周,逶迤連綿,千姿百態,形成一種“勢拔五嶽掩赤城”的壯觀景色。鳥鼠山上古松參天,叢灌密佈,由山頂潺潺而來的清泉湧波聲,夾雜在松濤鍾磐之聲中,譜成一曲雄渾粗獷的迴響,久久在晨靄山霧籠罩的山崖松林間縈繞,彷彿把遊人送入了飄飄欲仙的境界。沿着森海中的一條曲徑,在向主峯攀登時,只見前後左右都是鬱鬱葱葱的喬木和灌木,青草、山花叢生,成熟的野果像一串串珍珠,一柄柄火炬,一叢叢星光,一片片霞彩。
鳥鼠山主峯幽雅秀氣,自南而北。在一處古木葱蘢的斷崖邊,有道斷裂縫隙,深不見底。人走近前,只聽風吼水騰之聲。裂縫之中,一股激流噴湧而出,那水由高處濺落,順崖而下,瀉珠湧玉,摔碎散落的飛沫,如雨似霧。
鳥鼠山峽谷幽深,奇峯林立,溪流潺潺,林木參天。
其實,狹義上的鳥鼠山,就是三源之一禹河的源頭。而包含諸多渭水來源的山峯,就是廣義上的鳥鼠山。

鳥鼠山源遠流長

大禹導渭
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大禹率眾自鳥鼠山導渭水,開發了這片土地。
根據神話傳説,當時中國發生了一次長時期的大洪水,禹主動向天帝請求將息壤賜給他去治水,天帝答應了禹的請求,並派了曾經殺死蚩尤的應龍去幫助他。於是禹帶了應龍下到人間,開始平治洪水的工作。
禹帶領着他的治水大軍來到了渭水源頭鳥鼠同穴山。鳥鼠同穴山,絕壁千仞,高聳入雲。山上林木茂密,禽獸出沒,殘害人民。山溝岔間,洪水漫淹。
禹冒着大風大雨走在前面,身後是威武強壯的應龍,還有馱着息壤和地圖的一隻大黑烏龜以及各方的天神和萬國的好漢。在眾多的天神和好漢中,有一位叫伯益的人,他能懂各種鳥獸的性情和語言。他首先摸清山林中傷害人的禽獸後,便用鳥獸的語言説服它們,幫助大禹治水,不要傷害人民,或者暫時離開山林,遷往別處。
趕走了禽獸,人民歡天喜地地幫助大禹治水,他們跟着禹駕舟渡河、鑿山開道,把渭河疏導向東流去。禹按照河伯送給他的治水地圖畫出治水路線,由應龍甩尾在前面開路,開出一條條山溝,使洪水流出,需要堵截的地方,便放上息壤,形成一座座山峯,於是便有了山有了川。
經過一段千辛萬苦,渭源地區的洪水終於被禹治理平息了。禹見洪水平息後的鳥鼠同穴山坳有三眼清泉流出,就將此水定名為渭水,將三眼品字形的流泉作為渭水的發源。品字泉流出的山溝是應龍劃出,如今人們稱為龍王溝。為了紀念大禹治渭的功績,後人在鳥鼠山修建了一座禹王廟,如今仍然香火不斷。
巡秦城秦始皇駐蹕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帝二十七年,秦始皇西巡隴西、北地兩郡。
當時秦始皇39歲,相貌魁魁,血氣方剛。他用了25年時間南征北戰,攻守分合,和談攻伐,不斷消滅敵方,壯大自己。終於在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由將軍王賁攻陷臨淄,滅了齊國,統一了六國,登上皇帝的寶座。秦始皇登基後,便決定巡視天下,安民勵官,勵精圖治。
據連書成介紹,秦,這一狄鄉戎羌部落融合的民族,是喝着渭水成長壯大起來的。因此,西巡隴西,就是尋根拜祖回孃家。始皇帝帶着他的文臣武將、士卒衞侍,探水溯源,沿渭河而上,到天水、鄉道(今武山及隴西東鋪一帶)、襄武(今隴西縣)至首陽(今渭源縣)。當時的隴西郡治在狄道(今臨洮)。要到狄道,就得經過首陽,穿越鳥鼠關山。
八月的渭水源頭,秋高氣爽,層林盡染,稼禾豐穰。始皇趙政興致特別好,他不顧一路的顛簸勞頓,下了御輦便催馬揚鞭跨上鳥鼠關山。一條關山,分水兩流,東流渭水,西入洮河。沿東西兩水溝谷劈開一條通道,連襄武、鄉道,西達狄道,這條通道翻越鳥鼠關山,成為邊陲要塞。戰國秦昭襄王所修築的長城,就沿着這條通道,依山蜿蜒起伏。秦始皇登上山頂,被這雄偉壯觀的山形地貌所吸引,信馬逐獵。後沿城垣而下,到了關山腳下的一座長城烽燧。這裏駐守着值更守邊的更卒將士,他們跪迎皇帝於烽燧北面的邊侯府衙,該衙修建在蜂斗山下的小鎮旁,依山傍水,門前有街道店鋪,是商旅集散之地。
秦始皇和他的文臣武將在這裏住宿一夜,第二天翻越關山,沿濫水北去了狄道。此後,這裏的邊侯武將、地方臣民把這次巡幸當作至高無上的榮幸。為了永久紀念,遂在邊侯府內建了寺廟,取名秦王寺,將院內拴馬的柳樹命名秦王拴馬樹,神泉尊為秦王飲馬井。寺院建得規模壯觀,一進三院,有正殿、山門、會場等。後來因戰亂屢建屢焚,規模漸衰,但遺蹟尚存。
封君達隱居鳥鼠山
鳥鼠山還與一位古代高人封衡有關。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非常注重養生之道,追求“龜壽永年”。為此,曾下令廣招仙釋與方伎人物,充作顧問,向他們徵詢修真養性之訣、強身祛病之道。當時招攬的人物有:左慈華佗、封衡等方術之士16人。其中,封衡字君達,以道術稱,常騎青牛,故號“青牛道士”。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召問養生之道。封衡勸他説:丞相若想延年益壽,須得做到以下幾條:減思慮、節飲食、慎房事、戒驅馳。以後,他又為曹操講了許多養生常識。曹操厚待他。他不喜在朝廷留住,嫌那兒嘈雜繁囂,不能清靜。幾次辭行,都沒獲准。後來他揣摩曹操堅留他的原因,於是潛心著述,完成養生學典《容城養氣術》、《靈寶衞生經》等10卷。書成之日,上之朝廷,然後飄然而去,歸隱故鄉渭源鳥鼠山。
封衡幼得師傳,修煉於此,服黃精50餘年,經常入山採藥,煉製丸藥,施捨世人。有時遇到病死之人,如尚未僵硬,便從腰間探出個小小竹筒來,傾出數粒丹丸。讓家人灌服,死人很快便復活病癒。有時也不施藥,用一根金針刺入穴位牞病疾應手便愈。名聲傳得大了,求藥人常常蜂擁而來。有時,封衡隱而不見,只留下空屋冷灶。有時,卻與求藥者不期而遇,隨手施救。
封衡後來探訪到長樂道人魯女生在嵩山得到玉女所授《五嶽真形圖》和修煉之訣。於是便去尋訪魯女生。魯女生隱居在華山,封衡找到了他,跟從魯女生好多年。魯女生觀察、測試了很久,才問其來意。封衡請求魯女生收己為徒,並傳授《五嶽真形圖》。魯女生見封衡心誠,又是有緣之人,便給他傳授了《五嶽真形圖》,詳細告知他修煉之訣,和修煉中各階段的注意事項。封衡得到魯女生傳授後,又歸隱鳥鼠山修行。一直到200多歲後,告別鄉親,離開渭源去了玄丘山,以後羽化而去。
隋煬帝西行臨渭源
《隋書》載,隋煬帝於大業五年(609年)為經營西域而西巡河西。當年3月,他由長安出發,沿渭水西行,出蕭關,渡隴山,經天水,過隴西,於四月初六至渭源。當時渭源縣屬隴西郡所轄,有5000多户人家,人口萬餘。煬帝駐蹕渭源縣城,憩宿一日後,便吩咐侍從,擺駕鳥鼠山。
鳥鼠山奇峯煙鎖,禹洞風生。渭水的出處在龍王溝腦,那是一處古木葱蘢的山間盆地。面南背北。腦彎裏靠北一片斷崖,有道斷裂罅隙,深不知底。人走近前,只聽風吼水騰之聲。裂罅之中,一股激流噴湧而出。
煬帝一生最喜品詩題句,此行他在鳥鼠山的“品字泉”旁自擬了一聯讓從臣看:“地幹紀靈異,同穴吐洪流。”
遊過禹廟,煬帝縱馬登山,揚鞭指點鳥鼠山景。煬帝目之所至,神清氣爽。又聞得深林虎嘯,採藥人遙歌,禁不住幽思洶湧。望着高緲的羣峯,雲霧中隱約的曲徑,他不由想起了在此地隱居過的青牛道士封衡。仙人已去,遺蹤猶存。於是湊着前兩句詩,續寫眼前景緻:
“長林嘯白獸,雲徑想青牛。風歸花葉散,日舉霧煙收。”
煬帝在此地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圍獵。煬帝召集了一些野老村民、圍獵壯士,來恭承皇筵。他詢問了鳥鼠山的風土人情、掌故傳説,以及封衡後人的情況。煬帝興奮之餘,又出示自己的詩作,令羣臣賡和,相為品評。他於鳥鼠山飽遊三日,遊賞了隴坻之水,他對此水很感興趣,並在《臨渭源詩》一詩中對此作了形象的描寫。
煬帝自長安出發,行程千里,渭源是第一個休整之地。在此歷七日之久(四月初六至十二),圍獵搜奇,撰文賦詩,受諸國朝覲,這一系列重大活動,史書均有明確記載。除了渭源當時政治、軍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與渭源山水的靈秀是分不開的。
隋大業五年(609年)農曆四月十二,隋煬帝一行離開渭源向狄道而去。

鳥鼠山鳥鼠山人

胡纘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世甫,一字可泉,自號鳥鼠山人,秦安縣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進士,任翰林院檢討。公元1510年後,歷經嘉定州判官,安慶、蘇州知府,山東、河南巡撫,足跡遍及江南、中原。胡纘宗為官愛民禮士,撫綏安輯,廉潔辯治,著稱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罷官歸裏,遂開閣著書,有《鳥鼠山人集》、《安慶府志》、《蘇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傳世。胡纘宗還是一位書法家,在江蘇鎮江有“海不揚波”、屈阜孔廟有“金聲玉振”,天水伏羲廟有“與天地準”牌匾,系胡纘宗之遒勁剛健之書。
胡纘宗正是以他為官三卜多年的親眼所見,在這年冬天返回故鄉——甘肅秦安的路上,省檢自己大半生歷程,從而借感命運的多變與無奈,仕宦途中的險惡與陰冷,便將自己的餘年,定位在“開閣著書”這一朝向內心的人生座標上。隴山的黃土給了他前半生的耿直、果敢和剛毅,隴右的渭水和藍天也同樣給了他後半生的靈秀和豐盈。六十歲以前,大地灣的和風陪他走在了坎坎坷坷、反覆無常的人生險途;六十歲以後,女蝸的子民們用寬厚和憨直的微笑將兩鬃白霜、風塵僕僕的他接回。而兩者的合一,便是在他於這年始開始的,以淡泊的心境、豐厚的閲歷以及智慧敏鋭的洞察力為支柱,在精神世界的暢遊(詩歌、書法、史志等創作),形成激昂悲壯、關注民生。疾苦、感情熾烈但又決無撫媚之態的獨特風致。嘉靖三十五年(1560)九月初三,是胡纘宗辭世之日。是年,他八十一歲。在家鄉的山山水水映照下的這二十一年裏,他享了天倫人情之美,也暢飲了思想和精神的瓊漿。此時此刻的,應該是最幸福的。留在他身後的《鳥鼠山人集》18卷,《擬涯翁擬石樂府》、《擬漢樂府》4卷以上的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錄》、《願學編》、《安慶府志》、《蘇州府志》、《秦安志》、《鞏昌府志》、《秦漢文》、《雍音》、《儀禮集註》、《春秋集傳》、《瀆子錄》等著書,足以等身。也正是這些多屬於他晚年所創作的作品,使得他成為明代甘肅作家中聲望不蜚者。是命運對一個心智卓羣之人最為巨大的回報。在溢目之際,他該為他的這種人生關口毅然決然的選擇而自豪和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