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渭源縣

鎖定
渭源縣,隸屬甘肅省定西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介於東經103°44′~104°20′,北緯34°53′~35°25′之間,屬温帶大陸性氣候,總面積2065平方千米。 [20]  [25]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常住人口27.39萬人。 [18]  截至2023年6月,渭源縣轄12個鎮、4個鄉, [14]  縣人民政府駐清源鎮新街1號。 [19] 
渭源縣因渭河源頭而得名。漢高帝二年(前205年),設立縣制,名首陽縣。西魏大統十七年(551年),改名渭源縣。2003年,由定西市管轄。 [12]  渭源縣境內融匯了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積澱形成了以公而忘私、變堵為疏、科學治水精神為主的“大禹導渭”文化,以互讓君位、恥食周粟、抱節守志精神為主的“伯夷叔齊”文化,是黃河上游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全縣有AAAA級景區2處(渭河源景區、首陽山景區)、AA級旅遊景點2處(灞陵橋一老君山公園、渭源縣馬鈴薯種薯科技示範園區),首陽山、天井峽等景區被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6]  [20] 
2022年,渭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3227萬元,比上年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5.9:9.7:54.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731元,比上年增長12.0%。 [18] 
中文名
渭源縣
外文名
Weiyua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6211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定西市
地理位置
甘肅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
面    積
2065 km²
下轄地區
12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清源鎮新街1號
電話區號
0932
郵政編碼
7482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27.39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渭河源景區
首陽山景區
火車站
渭源站
車牌代碼
甘J
地區生產總值
513227 萬元(2022年)

渭源縣歷史沿革

據《禹貢》載:天下分為九州,渭源處古雍州之地。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隴西郡轄九縣,渭源為隴西郡管轄。
漢高帝二年(前205年),隴西郡分置首陽縣,因境內有商末周初伯夷、叔齊避居采薇之首陽山而得名。
西魏大統十七年(551年),改首陽縣為渭源縣,兼置渭源郡,縣治由原首陽縣遷至今渭源縣城東北老龍亭。
渭源縣 渭源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廢除郡制,渭源縣屬渭州,隸屬秦州總管府。
宋熙寧五年(1072年),秦鳳路安撫使王昭築渭源堡,後降縣渭堡,稱渭源堡。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渭源堡為渭源縣,屬陝西行中省鞏昌路臨洮府,府治狄道。
清初,沿用明治,由陝西省分設甘肅省,渭源縣屬甘肅臨洮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為道,實行省、道、縣三級制。新設蘭山道,渭源屬蘭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設省縣兩級,渭源直屬甘肅行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甘肅省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渭源屬第一區公署管轄,專署駐地臨洮縣。兩年後,專署駐地遷岷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2月,甘肅省增設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駐地臨洮縣,渭源屬其管轄。
1949年8月,渭源、會川相繼解放後,兩縣隸屬岷縣專區。
1950年,岷縣專區撤銷,渭源劃歸定西專區管轄。
1952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渭源縣,合併於隴西縣,將原會川縣區域分別劃歸臨洮、漳縣。
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渭源縣,屬臨洮專區。
1963年12月,撤銷臨洮專區後,渭源縣劃歸定西專區管轄。
2003年,由定西市管轄。 [12] 

渭源縣行政區劃

渭源縣區劃沿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7個區公所46鄉。
1950年,調為6區37鄉。
1953年,轄7區46鄉。
1956年,撤區並鄉後,轄4區26鄉。
1958年,撤區全併為16鄉。同年4月,會川縣與渭源縣合併後,轄32鄉,同年8月,調為18個鄉,同年9月,建成7個人民公社。
1961年12月,恢復渭源縣建置,轄6個區工委,30個人民公社。
1962年7月至1964年,分別撤銷區工委,將人民公社調整為14個。
1972年,全縣有20個公社,119個生產大隊,2110個生產隊。
1983年,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民公社改為鄉鎮,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合作社,轄2個鎮,18個鄉,210年行政村,1492個合作社,2個居民委員會。
2001年,將五竹鄉、路園鄉、麻家集鄉、北寨鄉、蓮峯鄉改建為五竹鎮、路園鎮、麻家集鎮、北寨鎮、蓮峯鎮。
2004年,撤鄉建鎮進行區劃調整,將黎家灣鄉併入新寨鎮,楊莊鄉併入會川鎮,七聖鄉併入清源鎮,蒲川鄉併入蓮峯鎮。
2017年,撤鄉改鎮,將上灣鄉改為上灣鎮,慶坪鄉改為慶坪鎮,鍬峪鄉改為鍬峪鎮,祁家廟鄉改為祁家廟鎮。 [13] 

渭源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渭源縣轄12個鎮、4個鄉:清源鎮蓮峯鎮會川鎮五竹鎮路園鎮北寨鎮新寨鎮麻家集鎮鍬峪鎮慶坪鎮祁家廟鎮上灣鎮大安鄉秦祁鄉峽城鄉田家河鄉 [14]  217個行政村。 [13]  縣人民政府駐清源鎮新街1號。 [19] 

渭源縣地理環境

渭源縣位置境域

渭源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介於東經103°44′~104°20′,北緯34°53′~35°25′之間,北靠安定區臨洮縣,東接隴西縣,南連漳縣,西與卓尼縣臨潭縣康樂縣毗鄰,總面積2065平方千米。 [20] 

渭源縣地質

渭源縣地處隴西台地黃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嶺地槽西端交匯地帶,屬多回旋構造運動山地。以渭河為界,分為南北不同的兩大地質構造類型。渭河以南在構造上屬西秦嶺褶皺系,經過二迭紀末期的海西寧造山運動和泥盆紀末崑崙運動褶皺成山,後經喜馬拉雅山多次造山輪迴運動影響,褶皺多次斷裂上升。第三紀以來南部山區不斷隆起,上升,並經受切割侵蝕,形成高低懸殊,山巒起伏,山體陡峻,基岩裸露的地表狀態。渭河以北在構造上屬鄂爾多斯台地,是祁連褶皺系與西秦嶺褶皺系的交接地段,在中生代和新生代陷落為隴中內陸盆地,沉積了厚逾千米的甘肅紅層,經喜馬拉雅期隴山運動而隆起。第三紀紅色砂土質泥岩、紅色砂礫岩在溝谷山坡外露可見。第四紀中晚期堆積了厚層老黃土及午城黃土,中更新紀時期堆積形成了離石黃土。 [16] 

渭源縣地形地貌

渭源縣地勢大致西南高、東北低,地形複雜,有山樑、溝谷、川台地。按地形地貌大致可分為三個地帶:
北部黃土梁峁溝谷地帶
北部黃土梁峁溝谷地帶位於隴西台地黃土高原的西緣地帶,主要分佈在渭河以北地區,包括大安、北寨、秦祁、新寨、慶坪的全部及路園、清源、慶坪的部分地區。海拔1980~2600米,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33.49%。 [15] 
中部淺山溝谷川台地帶 
中部淺山溝谷川台地帶位於渭源縣中部的渭河及西南部的漫壩河兩大流域的部分河谷地帶及低山地區,包括清源、路園、蓮峯、鍬峪、五竹、田家河、會川、麻家集、峽城、上灣、祁家廟、慶坪等鄉鎮,海拔在1500米~2700米之間,佔全縣總面積的37.8%。 [15] 
南部土石山地帶 
南部土石山地帶屬西秦嶺山脈西延部分,為中高山地帶,海拔2500~3500米左右,最高峯露骨山達3941米。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28.71%。 [15] 

渭源縣氣候

渭源縣屬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温6.8℃,冬季最低氣温一般在-20.1℃左右,夏季最高氣温一般在30.5℃左右,年温差較大。無霜期166天,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日照時數2100~2430小時,年蒸發量1500毫米以上。 [25] 

渭源縣水文

渭源縣境內分佈着大小13條河流。以中部半陰坡、鳥鼠山脈為分水嶺,由南向北將全縣分為兩半,嶺東河流為渭河水系,水系的主要河流是:渭河(禹河)、清源河、鍬峪河、蒲川河、蓮峯河、秦祁河、唐家河,流域面積10 246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49.8%;嶺西河流為洮河水系,水系的主要河流是:漫壩河、慶坪河、小南川河、田家河、宗丹河、磨溝峽河,流域面積860.8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41.68%。 [17] 

渭源縣土壤

渭源縣土壤地帶分明,從南到北依次為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灰褐土、黑土、紅壤、黑壚土、黃綿土和南部零星的沼澤土等8個土類,11個精緻類,21個土屬,53個土種。 [25] 

渭源縣自然資源

渭源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12月,渭源縣有耕地87890.14公頃,種植園用地30.56公頃,林地62187.75公頃,草地28364.55公頃,濕地1002.54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511.8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605.35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532.62公頃。 [21] 

渭源縣水資源

2022年,渭源縣水資源總量40.5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726.54立方米/人。全年總用水量3418萬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1160.86萬立方米,人均用水量124.79立方米/人。工業用水量113萬立方米,農業用水量1235.4萬立方米。 [18] 

渭源縣生物資源

渭源縣林木和草本植物共有99科573種。林木樹種有30個科,138種,其中喬木主要有:油松、雲杉、冷杉華山松、山楊、胡楊、鑽天楊、加拿大楊、小葉楊、毛白楊、大官楊、、柳、椿、榆、槐等35種,灌木有沙棘、枸杞子、珍珠梅狼牙刺、檸條等130種。草本植物共有69個科,435種,其中可供藥用的有344種,如:當歸、黨蔘、貝母、柴胡秦艽、黃芪、天冬、五味子、甘草等。 [23] 
渭源縣境內野生動物有100多種,珍貴動物有麝、羚、馬鹿、梅花鹿、豹、雪雞、褐馬雞及秦嶺細鱗魚、鮭魚、娃娃魚等;一般野生動物有狼、豺狗、狐狸、野兔、野豬、刺蝟、野雞等;鼠類中有黃鼠、田鼠、松鼠、青太子、黑鼠等;飼養的有牛、馬、驢、騾、豬、羊、雞、狗、鵝、鴨、鹿、貓、兔、鴿、鵪鶉等13類47個品種。 [25] 

渭源縣礦產資源

渭源縣礦產資源較貧乏,開採的礦產種類以建材礦產為主,礦牀規模以小型為主。截至2020年底,全縣已發現各類礦產12種,煤、銅、金、泥炭建築用砂、建築用石料、磚瓦粘土、地下水、礦泉水等。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3種,為建築用砂、磚瓦粘土、建築石料用灰巖。全縣固體礦產資源賦存特點總體上是:小型礦牀多,大、中型礦牀少;非金屬礦產多,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少。總的來看,全縣建材礦產較多,具有優勢地位。渭源縣已勘查礦種為金,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建築石料用灰巖、建築用砂、磚瓦粘土3種。 [24] 

渭源縣人口

渭源縣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渭源縣常住人口277608人。 [5]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常住人口27.3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21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29.95%,比上年提高0.73個百分點;鄉村人口19.18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70.05%。全年出生人口0.22萬人,出生率為8.13‰;死亡人口0.28萬人,死亡率為10.16‰;自然增長率為-2.03‰。 [18] 

渭源縣民族構成

渭源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藏族、滿族、蒙古族,佔總人口的1%以下。

渭源縣經濟

渭源縣綜述

2020年,渭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8億元,比上年增長4.6%。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4.07億元、3.27億元、22.7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5.7%、6.4%、3.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5.1:8.1:56.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4.7%、11.8%、43.5%。 [7] 
2022年,渭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3227萬元,比上年增長7.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84073、49795、27935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4%、17.2%、7.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5.9:9.7:54.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9.8%、18.4%、31.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731元,比上年增長12.0%。 [18] 
2022年,渭源縣大口徑財政收入26008萬元,比上年增長-14.3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448萬元,同比增長-0.77%。其中,税收收入8435萬元,增長-15.3%;非税收入11013萬元,增長14.25%。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45898萬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22.57%,教育支出增長10.02%,農林水支出增長-5.75%,城鄉社區支出增長73.3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7.61%。 [18] 
2022年,渭源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7.6元,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3.1元,增長6.6%。城鄉居民收入比2.89,比上年下降0.05。全縣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723.2元,比上年增長4.8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202.2元,增長6.4%。 [18] 

渭源縣第一產業

2022年,渭源縣共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85497萬元,同比增長6.4%;農林牧漁服務業1423.8萬元,同比增長18.5%。 [18] 
2022年,渭源縣農作物種植面積110.9萬畝,比上年增長0.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5萬畝,總產量18.61萬噸。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9.17萬畝,產量5.4萬噸,同比增長4.2%;折糧薯類(馬鈴薯)播種面積29.2萬畝,產量8.11萬噸。油料播種面積2.58萬畝,產量0.5萬噸。蔬菜播種面積1.48萬畝,產量1.23萬噸。中草藥材播種面積33.82萬畝,產量11.38萬噸。花卉種植面積0.15萬畝,鮮切花生產1157.9萬枝,盆栽花生產102萬盆,同比增長20.0%。 [18] 
2022年,渭源縣豬出欄5.43萬頭,同比增長3.0%;牛出欄1.46萬頭,同比增長4.3%;羊出欄12.08萬隻,同比增長8.2%;雞出欄99.31萬隻,同比增長-0.98%;禽蛋產量6569.7噸,同比增長-17.3%。牛、豬、羊、雞存欄分別為5.2萬頭、9.19萬頭、18.16萬隻、176.13萬隻,分別同比增長4.0%、-5.0%、17.0%、9.0%。 [18] 

渭源縣第二產業

2022年,渭源縣工業增加值20383萬元,比上年增長9.0%,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97%。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19.2%;製造業增長9.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2%。規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3048.1萬元,同比增長13.5%;利潤總額3937.5萬元,營業收入利潤率4.74%。年末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户,較上年增加38.5%。 [18] 
2022年,渭源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94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2家,較上年增長71.4%。資質內建築業總產值3.05億元。 [18] 

渭源縣第三產業

2022年,渭源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0.75億元,同比增長17.0%;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2.96億元,同比增長9.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0.87億元,同比增長9.0%;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47億元,同比增長1.6%;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3.62億元,增長5.6%;其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6.13億元,同比增長8.6%。郵政行業業務總量2806.94萬元,比上年增長6.08%。完成快遞業務246.53萬件,同比增長35.42%。完成郵政寄遞服務321.46萬件,同比增長20.6%。共有郵政營業網點19個,其中農村網點16個,共有快遞營業網點92個。年末3家電信企業共有營業網點107個,從業人員241人,完成電信業務總量5.83億元,實現電信業務收入1.74億元。 [18] 
2022年,渭源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億元,比上年增長9.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82億元,同比增長9.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8億元,同比增長9.9%。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增長9.7%,餐飲收入額增長9.3%。全年共實現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年末共有限額以上商貿單位5户。 [18] 
2022年,渭源縣接待國內外遊客2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1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7億元,同比增長3.75%。
2022年,渭源縣進出口總額130萬元,其中出口130萬元。全年實施招商引資項目41個,到位資金(省外)79.31億元,比上年增長57.7%。全縣電子商務銷售金額1.35億元,電子商務採購金額2.17億元,電子商務從業人員1356人。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022721萬元,比上年末增長6.94%,其中住户存款餘額844319萬元,增長16.23%。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597153萬元,比上年末增長5.29%,其中住户貸款餘額367828萬元,下降0.26%;涉農貸款餘額369135萬元,下降4.85%。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保險機構數11個,其中財產保險9個,人身保險2個。從業人員338人,全年保費收入2.33億元,賠付支出6929.45萬元。 [18] 

渭源縣交通運輸

渭源縣交通上位於隴海鐵路和蘭渝鐵路經濟帶的交匯處,G30連霍高速、G75蘭海高速、渭武高速和國道212、310、316線穿境而過,蘭渝鐵路渭源站 [20] 
2022年,渭源縣公路客運量95.33萬人,公路貨運量869.82萬噸,公路運輸總週轉量146012.46萬噸千米,同比增長5.0%。年末全縣已通車的高速公路里程68千米、縣內國道里程84千米,縣內省道里程243千米。年末共有客運車輛49輛,公交車輛107輛,出租車243輛。 [18] 

渭源縣政治

現任領導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3年10月

渭源縣社會事業

渭源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共有普通高中4所,專任教師874人,年末在校學生5781人,當年招生2054人,畢業1754人。初級中學12所,專任教師652人,年末在校學生5716人,當年招生2027人,畢業2136人。小學35所,專任教師1306人,年末在校學生20005人,當年招生2598人,畢業2783人。九年制學校12所,專任教師518人,年末在校學生5366人,當年招生1501人,畢業1012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136人,年末在校學生1217人,當年招生374人,當年畢業51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25人,年末在校生78人,當年招生2人,當年畢業10人。各類幼兒園160所,在園幼兒1058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96%,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99.32%。全縣當年本科上線人數1555人,本科上線率79.87%。 [18] 

渭源縣科技事業

2022年,渭源縣財政科技投入3494萬元,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2.18億元。全縣共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科技特派員年末人數96人。全年專利申請授權量143件,其中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授權量136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授權量3件。年末註冊商標擁有量951件,其中本年註冊成功136件。年內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4家,認定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2家,認定市級眾創空間1家。 [18] 

渭源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國有轉企改制演藝企業1個,從業人員30人,全年演出108場次。縣級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14.5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1520件。農家書屋16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終端接收站點217個,鄉村舞台217個,城市數字影院2家。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9.23%,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8780小時,全年製作廣播節目123小時。電視節目人口綜合覆蓋率99.23%,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6100小時,全年製作電視節目970小時,廣播電視從業人員38人。 [18] 
2022年,渭源縣有AAAA級景區2個、AAA級景區1個、AA級景區3個,旅遊業從業人員2200人。《渭水醫魂》《公民張三》《渭河源小夜曲》《吉祥頌》《紅火渭源》等一大批文藝精品脱穎而出,拍攝了《花開渭源別樣紅》《羌蕃鼓舞》等紀錄片;音詩畫佳作《高高的元古堆》搬上舞台,得到觀眾一致好評。舉辦了“紅火渭源鬧元宵”“非遺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五一五天樂”“粽香端午”、擁抱春天有你“箏”好—風箏賽、“紅火渭源翰墨飄香”全國書畫名家走進渭源、“七一”“國慶”文藝匯演等重點文化旅遊活動59項。 [18] 

渭源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316個,其中,醫院6個,鄉鎮衞生院18個,村衞生室217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個,診所、衞生所、醫務室71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個。醫療衞生機構衞生技術人員1875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689人,註冊護士856人。鄉村醫生、衞生員221人,醫療衞生機構牀位數2374張。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嬰兒死亡率1.66‰。 [18] 

渭源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共有體育場館2個,公共體育場地面積65.32萬平方米,羣眾健身點58個,社會體育指導員1174人,專職教練員6人,在訓隊員20人,等級裁判員34人,各類體育協會、俱樂部16個。全年按照縣委縣政府“一月一活動、一季一賽事”成功舉辦了16項賽事活動,參與人數共有4000餘人,吸引線上、線下觀眾達18萬人次。全縣輸送的優秀運動員在甘肅省第十五屆運動會中取得了3金2銀的好成績。成功舉辦了“慶新年,迎新春”“古井貢酒杯”籃球比賽,在渭源縣老君山廣場至渭河源景區(約20千米),舉辦了“粽香端午健康生活”2022年渭源縣自行車騎遊展示活動等一系列優秀體育賽事活動,為進一步加快文體旅融合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18] 

渭源縣社會保障

2022年,渭源縣城鎮新增就業1547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2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4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14%。當年安置退役士官4人。年末共有公益性崗位就業人員927人,其中本年安排149人。全年累計輸轉富餘勞動力7.24萬人,其中組織輸轉6.38萬人,輸轉脱貧人口3.72萬人(累計向青島、福州、等地組織輸轉1286人,其中脱貧人口599人);實現勞務收入18.0億元。全年全縣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吸納就業1389人,各類工程在建項目吸納就業856人,全縣累計就近就地就業務工人員2.03萬人。累計兑現發放務工獎補資金320.67萬元,收益工廠(車間)36家,發放鄉村就業工廠吸納就業獎補資金134.49萬元。 [18]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29户504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493户26466人,城鎮特困供養22户22人,農村特困供養2609户2685人。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919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205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421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4155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0295人。
截至2022年末,渭源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1141人,保險費收入9316.512萬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835人,保險費收入6218.49萬元。 [18] 

渭源縣歷史文化

渭源縣地名由來

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551年),改首陽縣為渭源縣,顧名思義,因地處渭水源頭之故。 [22] 

渭源縣節慶活動

渭源縣的節慶活動除除夕、春節、元霄節、端午節中秋節、臘八、送灶等中國傳統節日外,還有具有當地特色的“二月二”節和“四月八”節。農曆二月二節日舊稱“花朝日”,當地都要炒蠶豆吃,叫“殺蟲”。這種習俗已逐漸消失,但習語仍存。農曆四月八為踏青時節,很多人都到當地有名的蓮峯山、老君山等山爬山,採集艾草,有“五月蒿草四月艾”之説。

渭源縣風景名勝

  • 灞陵橋
灞陵橋
灞陵橋(2張)
灞陵橋,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渭源縣城渭河之上,是千里渭河第一橋,素有“長虹卧波”之美譽,現為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古典式純木結構卧式懸臂拱橋。始建於明洪武初年,系大將軍徐達西擊元將李思齊時,為渡渭河而建,橋身長40米,跨度29.5米,高15.4米,寬4.8米,橋身建有廊房13間,由14排吊柱構成,每排4柱,計56柱。底部以十根粗壯圓木並列十一組,從兩岸橋墩逐次遞級,飛挑凌空,形成半圓狀橋體。兩端建有捲棚頂橋頭屋,四角鬥起,雄偉壯觀結構獨特。 [29] 
  • 首陽山景區
首陽山景區
首陽山景區(5張)
首陽山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包括首陽山、夷齊古冢、石門水庫和天井峽等四個景點。首陽山因商末周初孤竹國國君二子伯夷、叔齊互讓君位隱居於此而名貫古今,又因九峯環峙,狀如蓮花而得名蓮峯山。夷齊古冢是商末周初孤竹國君長子伯夷、幼子叔齊隱居首陽山采薇直至餓死後的墓葬地。石門因兩崖對峙、形似石門而得名,石門水庫淨水面積26.2公頃、庫容量500多萬立方米。天井峽在渭源縣城西南部25千米處有一條10千米長的史前峽谷,谷中石縫有一清泉噴湧而出,水質清涼沁骨,傳説是王母娘娘的瑤池,所以人們稱峽谷為天井峽。 [26] 
  • 渭河源景區
渭河源景區
渭河源景區(3張)
渭河源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渭河發源於渭源縣城西南的鳥鼠山系,渭源境內長50千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景區依託渭源豐富的生態自然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和渭河源承載的“大渭河”文化基底,樹立“大渭河、大文化、大旅遊”。建設有禹王謁拜區禹王殿、渭河龍王廟、渭河歷史文化展館等。 [27] 
太白山景區
太白山景區
太白山景區(3張)
太白山景區,位於渭源縣城西南25千米的會川鎮,太白山海拔3300米。因山勢險峻酷似華山,有人稱它為小華山。傳説是太白金星修道的仙山。山上唐代已有廟宇,清道光年間又重建。太白山以優美、峻險的山形地貌和深厚的宗教民俗文化為內涵,融山、峽、谷、林、溪、廟等自然與人文資源於一身,是一處集山地探險、户外運動、休閒避暑於一體的景區。 [28] 
  • 戰國秦長城
戰國秦長城
戰國秦長城(1張)
渭源縣境內的秦長城,修築於戰國時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地段之一。長城在渭源境內,經過4個鄉鎮14個村,蜿蜒起伏37千米進入隴西縣境,全長39.2千米。這段古長城大部分地段殘高在3米左右,少數地段超過8米,每隔0.5千米有一小烽燧,5千米有一大烽燧。城垣下板築夯層清楚,瓦礫遍地。大部分牆體及附屬物為黃土夯築,部分為紅砂土夯築而成。現存渭源段戰國秦長城遺址主要由牆體、敵台、關堡、壕塹、長城腳下有秦王寺,傳説秦始皇西巡隴西郡時,在這裏住宿一夜,後人修建此寺以為紀念。寺院後有一眼深井,名曰“秦王飲馬井”。 [32] 

渭源縣地方特產

  • 渭源泥塑
渭源泥塑 渭源泥塑
渭源泥塑有着漫長的歷史。渭源縣自古至今就是藏、羌、漢多民族雜居之地。兩漢以後,社會上的道觀、佛寺、廟堂興起,直接促進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藝術的發展。縣內眾多廟宇內的神像多為泥塑作品。渭源泥塑的創作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它以人民息息相關的生產生活為主題,主要反映滑河源頭悠久的農耕文明。 [30] 
  • 渭源皮影
渭源皮影 渭源皮影
渭源皮影戲最早產生於唐代,至明清時期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就已日臻成熱。渭源皮影保存較為完整,而且在造型、染色、樂器、音樂、製作方法、雕刻工藝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同時,“羌著鼓舞”是流傳在渭源縣麻家集漢、藏、羌族融匯地帶的一種歷史悠久的藏羌民俗歌舞形式,起源於古代羌民的祭祀活動,後逐漸演變為祭祀舞蹈“儺”,並漸漸融進當地節令文藝活動中,成為現在的藝術形態。羊皮鼓舞具有古藏羌族文化的色彩,是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現開發出以滑源皮影雕刻工藝為表現手法,以“羌蕃鼓舞”“燈影戲”人物為原型的皮影系列。 [31] 

渭源縣著名人物

渭源縣著名人物有:大禹伯夷叔齊、瘐信、楊廣盧照鄰王昌齡岑參等。

渭源縣榮譽稱號

2020年4月,渭源縣入選由《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開展的“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榜單。 [1-2] 
2020年6月30日,渭源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3] 
2020年10月16日,渭源縣獲得2020年全國脱貧攻堅獎。 [4] 
2021年7月15日,渭源縣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8] 
2021年8月27日,渭源縣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9] 
2021年9月8日,渭源縣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0] 
2023年8月,渭源縣被命名為“甘肅園林縣城”。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