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迅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

鎖定
《魯迅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是2011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張夢陽
中文名
魯迅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
作    者
張夢陽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9月1日
頁    數
151 頁
定    價
24 元
ISBN
7506043068, 9787506043069

魯迅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內容簡介

本文認思維與語言的關係最直接,魯迅陳獨秀胡適所倡導的五四文學革命,中國書面文字從文言轉型為白話,實質上也是一場中國人的思維轉變,是思、言、文三維一致。這對於扭轉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接受現代思想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而由於魯迅具有高度哲學思維的文學家,是以思想家兼文學家的形象化的方式,致力於中國人思維的扭轉的。所以比單一的哲學家或者文學家產生了大得多的綜合效應,在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上發揮了少有人可比的巨大影響。魯迅早期提出的“立人”的主張,實質上就是立科學思維。魯迅終生堅持對中國人思維的批判,他的《狂人日記》是試圖改變中國人思維的文學起點,五四時期的雜文也堅持對中國人思維的批判,《阿Q正傳》則是對中國人思維的形象批判,他所概括的精神勝利法正來源於外國對中國人“面子”問題的批評,他特別注意在中外比較中反省中國人的思維,深掘中國人傳統思維定勢形成的根源,將之歸根為奴性做怪。他在《“題未定”草(六至九)》中提出的“懸想”説是對科學思維的全面闡釋。從魯迅的著作中可以學習到思維的藝術。但是,魯迅也有難以避免的歷史侷限。我們今天的任務是超越魯迅,實現中華民族的理性自覺。 [1] 

魯迅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作者簡介

張夢陽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男,1945年3月13日生於甘肅天水,祖籍山東臨清。主要著作:五卷1000萬字的《1913-1983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彙編》(主要編者),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三卷187萬字《中國魯迅學通史》,獲國家圖書獎,收入《中國文庫》。 [1] 

魯迅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目錄

引言
一、“立人”實質是立科學思維
二、魯迅終生堅持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
(一)《狂人日記》——改變中國人思維的文學起點
(二)前期雜文中對中國人的思維批判
(三)《阿Q正傳》——對中國人形象的思維批判
(四)“面子”——精神勝利法的來源
(五)在中外比較中反省中國人的思維
(六)深掘中國人傳統思維定勢形成的根源
(七)歸根結底是奴性在做怪
三、“懸想”——對科學思維的全面闡釋
四、魯迅的思維藝術
(一)質疑思維
(二)反向思維
(三)側向思維
(四)曲線思維
(五)轉化思維
(六)閒暇思維
(七)發散思維
(八)形象思維
(九)邏輯思維
(十)深度思維
(十一)求實思維
五、難以避免的歷史侷限
六、超越魯迅,實現中華民族的理性自覺
附錄魯迅學與20世紀中國的零維變革
一、魯迅——20世紀中國思維變革的偉大推動者
二、20世紀中國魯迅學的八個思維期
(一)直覺思維期
(二)圖式思維期
(三)規定思維前期
(四)規定思維中期
(五)規定思維後期
(六)極端思維期
(七)過渡思維期
三、中國魯迅學開放思維期的主要方面及其侷限
(一)變惟聖思維為惟實思維
(二)變趨同思維為求異思維
(三)變單一思維為系統思維
(四)變直線思維為多向思維
(五)變靜態思維為動態思維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