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藻圖

(清代畫家惲壽平於康熙​十三年創作的設色畫)

鎖定
《魚藻圖》是清代畫家惲壽平康熙十三年(1674年)八月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院
此圖以沒骨法繪菱角葉、水草、水藻、大小魚二十八條 [1]  ,全圖用筆柔和細緻而內藏筋骨,設色清而不淡 [2] 
中文名
魚藻圖
創作時間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八月 [2] 
作    者
惲壽平 [2] 
畫作類型
設色畫 [2] 
規    格
縱78.5釐米,橫42.7釐米 [2] 
材    質
紙本 [2] 
現收藏地
吉林省博物院 [2] 

魚藻圖畫作內容

魚藻圖 魚藻圖
此圖畫的是池塘的一隅,碧綠的浮萍和水藻在半透明的水塘中隨波漂轉招搖,一羣魚兒在水藻中暢遊嬉逐,為畫面平添了幾分生機和意趣。 [3] 
圖上有作者題款:“甲寅秋八月泛艇北郭外,狄港蒲灘,綠堤花岸。於此流連,高歌採菱,俯玩游魚,不減濠梁風趣,因制斯圖。青蓑釣徒南井抱甕客惲壽平在靜嘯東軒戲作。” [2]  圖上鈐印九方 [1]  ,有“壽平”朱文印、“惲正叔”白文印、“園客”白文印、“乾隆御覽之寶”印、“三希堂精鑑璽”印、“乾隆鑑賞”印和“石渠寶笈”印各一方。 [2] 

魚藻圖創作背景

此圖是惲壽平觸景生情的寫生之作。 [3]  由圖上題款中的“甲寅秋八月”來看,此圖應作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八月,作者時年四十二歲,正值壯年。 [2] 

魚藻圖藝術鑑賞

技法
魚藻圖(局部)
魚藻圖(局部)(2張)
此圖上半部分留白,首先在構圖上取得空靈簡約的特殊效果。在表現技法上採用惲壽平以出古入新創制的“沒骨”畫風,不用筆勾勒物象的輪廓線,而全以色彩點染而成。水藻和浮萍施以濃淡不同的花青和淡赭,賦色極輕淡而能分出層次,因沒有輪廓線的束縛,物象更具搖曳多姿的生動性。三尾大魚、數十尾小魚以淡墨暈染魚身、尾鰭,再以濃墨點睛,使得這些魚背上淡黑和腹部細白的邊鱗所閃現的銀灰色亮光,在水的波動中充分展現出來,簡練靈動,極具動態和神韻。畫面上幾乎沒有直接描繪水紋的筆觸,但卻給人以水面波平如鏡、池水清澈見底的感覺,整個畫面充溢着清透活潑和寧靜自在的氣息。 [2]  [3] 

魚藻圖歷史傳承

此圖在清代曾經由內府收藏,後來由溥儀賞給其妹溥韞娛。1962年,吉林省博物院(館)從溥韞娛處購得此圖並保藏至今。 [2]  [1] 

魚藻圖重要展覽

2019年8月20日,吉林省博物院舉辦的“長白遺珠——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書畫精品展”在吉林省博物院一樓C區張伯駒館正式開幕,此圖在其中展出。 [4-5] 

魚藻圖作者簡介

惲壽平(1633年-1690年),初名格,字壽平,後以字行,又字正叔,號南田,別云溪外史,毗陵(今江蘇武進)人。晚居城東,號東園草衣;遷白雲渡,號白雲外史。自幼承家學,生而敏慧,隨堂伯父惲向學畫。家貧,不應科舉,入清後隱居鄉里,終身以繪畫並賣畫為生。詩格超逸,書法得褚遂良神髓,畫筆生動,時稱“三絕”。著有《甌香館集》及《南田畫跋》等。繪畫上,其山水師法黃公望王蒙倪瓚,受黃公望影響較大,筆墨秀峭;與王翬為友,自以為山水不能及,因舍山水而改學花竹禽鳥寫生以避之,自稱學北宋徐崇嗣,發展了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創造出“惲體沒骨”花卉畫風,一洗時習,獨開生面,海風宗之,有“常州派”之稱。 [6] 
參考資料
  • 1.    吉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編纂.吉林省志 卷三十九 文化藝術志·社會文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272
  • 2.    錢芳. 墨花飛處起靈煙——吉林省博物院藏惲壽平作品淺析[J]. 文物鑑定與鑑賞, 2010(5):18-23.
  • 3.    閆立羣. 吉林省博物院藏清宮散佚書畫(中)[J]. 東方收藏, 2012(09):92-94.
  • 4.    長白遺珠 ——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書畫精品展  .吉林省博物院[引用日期2020-03-14]
  • 5.    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書畫精品展開展  .中國吉林網.2019-09-03[引用日期2020-03-14]
  • 6.    湯永炎 編著.江蘇美術家人名辭典.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7年08月第1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