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魔芋學

鎖定
《魔芋學》是由劉佩瑛編寫,2004年1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全書介紹的是魔芋從生長到收貨的一整個過程,可供從事魔芋科學研究和教學人員及企業和基地生產與推廣人員,營銷人員閲讀參考。 [1] 
中文名
魔芋學
作    者
劉佩瑛
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1月
頁    數
348 頁
定    價
98 元
裝    幀
精裝本
ISBN
9787109085305

魔芋學作品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部分 魔芋生物學
第一章 魔芋屬植物的分佈及起源
第二章 魔芋的種質資源
第三章 魔芋植株的構成及形態特徵
第四章 魔芋的生長髮育週期
第五章 魔芋的生態適應性
第六章 魔芋葡甘聚糖的生物合成與分解
第七章 魔芋的衰老生理
第八章 魔芋的休眠生理
第九章 魔芋的栽培與品咱改良
第十章 魔芋栽培
第十一章 魔芋品種改良
第十二章 魔芋的組織培養
第十三章 魔芋的質資源保存
第三部分 魔於葡甘聚糖
第十四章 魔芋的化學成分
第十五章 魔芋葡甘聚糖的結構與理化性質
第十六章 魔芋葡甘聚糖的測定
第十七章 魔芋葡甘聚糖的改性
第四部分 魔芋的加工利用
第十八章 魔芋芋片加工
第十九章 魔芋業精粉的加工
第二十章 魔芋對人體的營養保健作用
第二十一章 魔芋在食品中的應用

魔芋學作者介紹

劉佩瑛(1921年5月-2023年1月2日 [2]  ),女,四川省成都市人。1942年獲四川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士學位,1949年獲美國密執安州大學理學碩士,建國初期歸國。1942年~1952年任四川大學園藝系助教、講師、副教授,1952年~1978年任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副教授,1979年至今任教授,198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導師。為著名蔬菜園藝學家,從事蔬菜教學和研究工作五十餘年,培養了幾代園藝人才,包括碩士12名,博士18名,是中國現代蔬菜栽培學的主要建立者之一,也是中國魔芋科學技術和開發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她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指導委員會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園藝學科組組長,還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以及首屆中國園藝學會魔芋協會會長等社會兼職。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證二項(突出貢獻、早期回國)。1986年被四川省政府評為“支援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先進個人”,1989年國家教委、農業部、林業部聯合頒發“支農、扶貧和為農村生產服務中成績突出”榮譽證書,1993年被國家教委、人事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85年及1988年兩次被評為重慶市勞模。
劉佩瑛為《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蔬菜卷》副主編,為編著魔芋條目,劉佩瑛從1979年起開始在四川宜賓、屏山及涼山州等重要魔芋產區進行考察,見到魔芋生產已經完全萎縮,而當時日商已在尋求“金河芋角”,她便以找到的一株魔芋在屏山縣作大報告,呼籲恢復魔芋生產,並向四川省領導彙報呼籲。1985年聯絡成都方面的劉叔明、孫光谷等同志成立了四川省魔芋研究會,於1988年由研究會成功召開了全國首屆魔芋學術討論會,在全國掀起發展魔芋的高潮。
劉佩瑛深知現代產業的發展必須以科學技術為內涵,從1985年向國家科委農業處申請魔芋課題成功,至今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農業部四川省等部委所下有關魔芋課題共9個,從1988年至1997年獲國家教委、農業部有關魔芋的科技進步二等獎3個,國家教委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二個。
劉佩瑛對魔芋進行了從理論到開發利用的系統研究,研究了魔芋種質資源的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分類及種質資源的低温和超低温保存,建立了中國魔芋試管基因庫;發現和命名了白魔芋新種;研究了魔芋生物學特性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及軟腐病、白絹病的發病規律,建立了防病豐產栽培技術;在魔芋胚胎學研究中首次發現其胚胎髮育屬單極性,合子轉化為小球莖,仍屬有性器官,果實中不是植物學上的種子,澄清了國內外對其種子的錯誤描述,且為有性雜交育種打下理論基礎;她對魔芋植物生長動態和物質消長、球莖貯藏的生理變化、球莖休眠生理、葉片衰老生理等作了大量研究;她指導研究生跑遍全國蒐集魔芋資源,並蒐集了200多個氣象站的資料,結合人工氣候箱所作的魔芋對温度、濕度的要求確定標準體系,制定出我國魔芋種植區劃,提出因地制宜、區域化發展的策略。她還作了魔芋的組培快繁研究,建立了快繁體系及葡甘聚糖及其改性研究;80年代作了魔芋細胞工程研究,90年代轉入基因工程研究,使我國魔芋基礎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劉佩瑛十分重視魔芋品種改良,選出了萬源花魔芋棗中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魔芋新品種;摸索出一整套技術解決了魔芋雜交育種的難題,成功地實現了花魔芋與白魔芋的種間雜交,其雜交後代正在選育擴繁之中。從1985年到今在研究課題中完成碩士論文8篇,博士論文6篇,在國際學術會及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40餘篇,1989年在《山區開發》雜誌上出魔芋專輯一本,總結了10年的應用研究成果和在萬源縣以魔芋項目扶貧的經驗,還著了《魔芋栽培與加工》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