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鬼臉天蛾

(天蛾科面形天蛾屬動物)

鎖定
鬼臉天蛾,是鱗翅目天蛾科 [8]  面形天蛾屬動物。 [9]  成蟲翅展100~125毫米,體黑褐色;胸背有骷髏形斑紋;卵圓球形,直徑約2毫米,淡黃綠色,表面光滑;老熟幼蟲體長70~90毫米,蛹體長約56毫米; [8]  前翅為褐色,中部有一個小白點,後翅褐色到乳黃色;雌雄同型,雌蛾身體粗壯,翅膀略寬; [10]  因其胸部背面有臉形斑紋,眉眼俱在,鼻嘴齊全且面目猙獰,形如骷髏而故名。 [11] 
鬼臉天蛾分佈於中國南部、中部、西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亦有分佈; [10]  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9]  成蟲白天靜伏,夜間很活躍,飛翔力強,速度快,有趨光性。 [8]  初孵幼蟲喜食上部嫩葉,後漸轉移為害中下部葉。 [12]  卵散產於葉背,一年可發生1~2代,以蛹在土室中越冬。越冬代成蟲出現為3月下旬,第一代成蟲出現為6月下旬。 [8] 
鬼臉天蛾是英國最大的鱗翅目昆蟲,同其他許多夜間活動的昆蟲一樣,鬼臉天蛾背上骷髏的眼睛在晚上像兩顆明亮的星星,閃着光芒,這大大增加了其外觀的可怖。一些博物學家宣稱,這種蛾會進入蜜蜂的蜂巢,搶奪它們的蜂蜜,並通過一種尖鋭聲音來消除蜜蜂對它們的戒備。 [13]  鬼臉天蛾是害蟲,為害茄、豆、木樨科等植物葉片。 [8]  在中國雲南白蠟產區調查時,發現鬼臉天蛾幼蟲對白蠟蟲寄主樹女貞危害嚴重,有時寄主樹的葉片被其幼蟲食光,因而使寄主樹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寄主樹幹枯死亡,使白蠟生產減產或失收。 [14] 
中文名
鬼臉天蛾
拉丁學名
Acherontia lachesis
別    名
人面天蛾
骷髏天蛾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天蛾科
面形天蛾屬
鬼臉天蛾
亞    目
異脈亞目
亞    綱
有翅亞綱
亞    科
面形天蛾亞科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Fabricius,1798
英文名
Greater death's head hawkmoth

鬼臉天蛾形態特徵

  • 成蟲
翅長50-60毫米。是一種體形較大的蛾類。胸部背面有骷髏形斑紋,眼斑以上有灰白色大斑;腹部黃色,各環節間有黑色橫帶,背線青藍色較寬,第5環節後蓋滿整個背面;前翅黑色,有微小的白色點及黃褐色鱗片間雜,內橫線及外橫線各有數條深淺不同色調的波狀紋組成,頂角附近有較大的茶褐色斑,中室有一灰白色小點;後翅杏黃色,中部、基部及外緣處有較寬的黑色橫帶三條,后角附近有灰藍色斑一塊。前翅反面粉黃色,各橫線煙黑色,內、外側有白色毛鑲襯,翅基部有灰黑色毛叢,中線雙行,中間有黃白色斑。 [1]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鈎形突呈長錐形,背兜近三角形,顎形突寬大於高,中間凹陷;抱器長大於寬,尖端變窄,前緣有密集的毛,基部有毛墊;抱器腹突掌狀,端部分為兩齒,向上一個較大,向下一個略小而彎曲;陽莖端細長矛形,骨化強。 [1] 
  •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95-110毫米。頭黃綠色,外側有黑色縱條。身體黃綠色。前胸較小,中、後胸膨大,每節有1-2個橫皺紋;皺紋深綠色。腹部第1-7節體側各有1條自氣門線到背部的深綠色斜線,斜線後緣深黃色;各腹節有較密的綠色皺紋,接近背部有較密的褐色顆粒;尾角黃色,長15毫米,向前上方彎曲,上面布有綠色微刺;氣門黑色。胸足赭黑色,腹足綠色。 [6] 
鬼臉天蛾幼蟲

鬼臉天蛾近種區別

鬼臉天蛾和赭帶鬼臉天蛾(學名:Acherontia atropos)相比,骷髏花紋更像,體型更大,整體色彩,稍微偏紅。雌雄同型,雌蛾身體粗壯,翅膀略寬。前翅為褐色,中部有一個小白點。後翅褐色到乳黃色。 [7] 

鬼臉天蛾生活習性

鬼臉天蛾以茄科豆科木犀科紫葳科唇形科植物為寄主。卵孵化成幼蟲後,依靠幼嫩葉子和花果生活成長,老熟幼蟲從樹上爬下,地下化蛹,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飛翔能力不強,常隱居於寄主葉背。白天停棲與翅色近似的樹幹上,由於具有趨光性,夜晚會變得異常活躍。當期遇到危險或威脅時,它能將空氣從口器中逼出,會在地面飛跳併發出“吱吱”的叫聲。 [1]  [2]  [4] 

鬼臉天蛾分佈範圍

廣泛分佈於亞洲,包括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日本、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湖南、江西、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甘肅、福建、台灣)、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低中海拔山區。 [2] 

鬼臉天蛾繁殖方式

鬼臉天蛾1年發生1代。以蛹越冬。成蟲6-7月化蛹羽化,8月上旬卵散產於寄主樹葉的背面,幼蟲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老熟幼蟲10月中旬下樹鑽土越冬,翌年6-7月化蛹,成蟲羽化出土後不久即交尾。 [6] 

鬼臉天蛾物種危害

鬼臉天蛾成蟲以花蜜及蜂蜜等為食,常取食蜂房裏的蜂蜜,是中國南方最常見侵襲蜂羣鱗翅目天蛾科害蟲。鬼臉天蛾有項奇特的本領,它會模仿年輕蜂王的“嗓音”,發出一種特別急促的聲音,不費吹灰之力,便潛入了蜂房,盡情地享受甜美的蜂蜜。鬼臉天蛾不僅偽裝竊蜜,也強行佔領蜂巢。當它聞到蜂蜜香味,便從巢門或裂縫中潛入箱內,用翅膀拍打蜜蜂,由於鬼臉天蛾軀體堅硬,蜜蜂難於刺鰲抵抗,造成大量傷亡。 [4] 
幼蟲取食新梢葉片及嫩莖。 [5]  在中國雲南白蠟產區,鬼臉天蛾幼蟲對白蠟蟲寄主樹女貞危害嚴重,有時寄主樹的葉片被其幼蟲食光,因而使寄主樹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寄主樹幹枯死亡,使白蠟生產減產或失收。 [6] 

鬼臉天蛾防治方法

  1. 在鬼臉天蛾成蟲發生期設黑光燈誘殺。 [6] 
  2. 人工捕殺。利用寄主樹葉片被害狀和地面作指示,尋找其幼蟲進行捕殺。 [6] 
  3. 冬季進行冬耕,消滅地下的蛹。 [6] 
  4. 藥劑防治,在小面積寄主樹林地發生鬼臉天蛾幼蟲時,常用滅害靈噴殺,噴後1-2分鐘,其幼蟲即死亡,效果較好。若大面積林地發生鬼臉天蛾幼蟲,可用90%敵百蟲、50%敵敵畏2000倍液噴殺,其效果較好。 [6] 
參考資料
  • 1.    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主編;朱弘復,王林瑤編著.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11卷 鱗翅目 天蛾科[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7:198-199
  • 2.    王佛生,張成主編;任幫來,吳健君副主編. 隴東昆蟲資源[M]. 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6:192
  • 3.    Acherontia lachesis  .ITIS[引用日期2022-07-30]
  • 4.    神奇的鬼臉天蛾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22-07-30]
  • 5.    呂佩珂,高振江,張寶棣,郝俊星,張冬梅,蘇慧蘭,王樹林,呂超撰攝. 中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鑑 下[M]. 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1999:770
  • 6.    張長海,劉化琴編著. 中國白蠟蟲及白蠟生產技術[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7:140-142
  • 7.    吳雲著. 中華美蛾[M].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308
  • 8.    王助引,於永浩主編;廣西南寧天鷹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編著,廣西主栽作物主要害蟲,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7,第178頁
  • 9.    黎躍成編著,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第128頁
  • 10.    吳雲著,中華美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3,第308頁
  • 11.    高昆誼,朱慧賢編著,雲南生物地理 Yunnan biological geography eng,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4,第170頁
  • 12.    商勝華,貴州煙草昆蟲圖鑑,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11,第51頁
  • 13.    約翰,喬治,伍德,寫給兒童的自然史,東方出版社,2019.04,第286頁
  • 14.    張長海,劉化琴編著,中國白蠟蟲及白蠟生產技術,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04,第14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