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志強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原院長)

鎖定
高志強,男,1964年8月生,山西省中陽縣人。曾任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1]  [5]  ,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山西省政協委員、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冬春混播區栽培崗位科學家、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中國作物學會栽培委員會小麥學組副組長、山西省旱作農業學會理事長、山西省教授協會副理事長、國家一級核心期刊《作物學報》編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西省教科文衞體系統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幹人才。2017年獲山西十大科技創新功勳專家,作物生態與旱作栽培生理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小麥旱作栽培山西省重點創新團隊負責人,黃土高原特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2]  2020年5月,入選第六批山西省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名單。
中文名
高志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4年8月
畢業院校
山西農業大學 [2]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山西省中陽縣
職    稱
教授
職    務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高志強學習簡歷

2007-2008 加拿大農業與食品部 訪問學者博士後
1999-2002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博士
1995-1995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碩士
1982-1986 山西農業大學 農學 本科、學士 [2] 

高志強工作簡歷

2014.1-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院長 [2] 
2005-今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栽培耕作系博導
2004.9-2013.7 山西農業大學研究生學院 副院長
2002-2004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教授,栽培耕作系主任
1995-2002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副教授,農田生態室主任
1991-1995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系 講師
1987-1991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系 助教

高志強社會任職

政協第十三屆山西省委員會委員 [4] 

高志強研究方向

(1)旱作栽培與作物生態
(2)農產品安全與環境 [2] 

高志強教學科研概述

在教學上,先後承擔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課程《農業生態學》、《作物栽培學》《植物保護概論》、《農業生態工程技術》、《節水農業概論》、《作物研究法》、《農業科技英語》、《作物生產技能》、《作物高產栽培的理論與實踐》、《專題討論》、《旱作農業概論》、《農作物安全生產》等10餘門課程;培養博士生研究生9名,碩士研究生61名。指導的博士生畢業論文、碩士生畢業論文、本科生畢業論文部分被評為省級、校級優秀論文。有機旱作與旱作栽培教學團隊獲批山西農業大學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2] 
在科研上,主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國家支撐計劃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山西省功能農業重大專項等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項目40餘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山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發表高水平論文190餘篇,SCI論文20餘篇,主編參編出版著作18部,獲批專利10項,獲批地方標準2個。 [2] 

高志強教學科研項目

1.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重大專項(主持) (CARS-03-01-24)
2. 基於旱地麥田蓄水保墒技術的土壤固碳機制及其潛力研究(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771727)(2018-2021)
3. 山西省功能農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主持)(山西省重大專項)(201703D211001-02)(2018-2020)
4. 黃土高原特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協同創新中心(主持)
(山西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016-2019)
5. 作物生態與旱作栽培生理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主持)
山西省重點實驗室項目計劃(201705D111007)(2017-2019)
6. 小麥旱作栽培山西省科技創新重點團隊建設(主持)
山西省科技創新團隊項目計劃(201605D131041)(2016-2018)
7. 農科綜合化實踐育人平台建設與特色化育人模式創新(主持)
山西農業大學教學改革項目(ZD-201801)(2019-2020)
8. 黃土高原雨養農田水分高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範(子課題主持)
(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No:201303104)(2013-2017)
9. 北方主要作物抗旱節水綜合技術研究與區域示範(子課題主持)
(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No:200903007-10)(2009-2013)
10. 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資助重點項目“山西省優質專用小麥品質調控與開發”(主持)\
(2015-4)(2016-2018) [2] 

高志強代表性論文

1. Xue, J. F., Ren, A. X., Li, H., Gao, Z. Q. & Du, T. Q. Carbon footprint of dryland winter wheat under film mulching during summer-fallow season and sowing method on the Loess Plateau.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8, 95: 12-20.
2. Sun Min, Gao Zhiqiang etc. Long-term evaluation of tillage methods in fallow season for soil water storage, wheat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semiarid southeast of the loess plateau.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8,218:24-32
3. Aixia Ren, Min Sun, Lingzhu Xue, Yan Deng, Peiru Wang, Miaomiao Lei, Jianfu Xue,Wen Lin, Zhenping Yang, Zhiqiang Gao.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in soil water storage reveals effects of nitrogen inputs on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9,216,379-389.
4. Yan Fei Liang , Shahbaz Khan, Ai-xia Ren, Wen Lin, Sumera Anwar, Min Sun andZhi-qiang Gao. Subsoiling and Sowing Time Influence Soil Water Content, Nitrogen Translocation and Yield of Dryland Winter Wheat.Agronomy, 2019,9,37
5. Zhang Juan, Sun Min, Gao Zhiqiang etc.Coordinated improvement of grain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in dryland wheat by subsoiling and optimum planting densit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8: 7847-7865
6. Ren Aaixia, Gao Zhiqiang etc. Optimization of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for high winter wheat yield in the Loess Plateau based on pre-winter plant development and soil water usag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8, 17(0): 60345-7
7. Xue, J. F., Ren, A. X., Li, H., Gao, Z. Q. (高志強, 通訊作者), & Du, T. Q. Dynamics of carbon footprint of maize production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units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8, 55(3):489-496.
8. Li Hui, Gao Zhiqiang. Response of yield increase for dryland winter wheat to tillage practice during summer fallow and sowing method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8, 17(4): 817–825
9. Xue, J. F., Ren, A. X., Li, H., Gao, Z. Q. (高志強, 通訊作者), & Du, T. Q. .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response to tillage practices during summer fallow of dryland winter wheat field on the loess plateau. Environ Sci Pollut Res, 2018, 25, 1070-1078
10. XUE Nai-wen, XUE Jian-fu, YANG Zhen-ping, SUN Min, REN Ai-xia, GAO Zhi-qiang,Effects of film mulching regime on soil water status and grain yield of rain-fed winter whea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 16(11): 2612–2622
11. Zhang B, Jia D, Gao ZQ, Dong Q, He LH.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low temperature in spring and winter wheat varietie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6, 96(6):1967–1973.
12. Zhenping Yang,Wenping Yang,Shengcai Li,Ji aomin Hao,Zhifeng Su,Min Sun,Zhiqiang Gao,Chunlai Zhang,Vari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Rhizosphere Soil of Sole-Cropped versus Intercropped Wheat Field after Harvest,PLOS ONE,2016,11(3):e0150618.
13. Hao X Y, Li P, Han X, Norton R M, Lam S K, Zong Y Z, Sun M, Lin E D, Gao Z Q. Effects of free-air CO2 enrichment (FACE) on N, P and K uptake and utilization by soybean in northern China.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16,218: 216-266.
14. Meiqiang Yin, Menglin Cao, Zhiqiang Gao, Gavin Humphreys, Min Sun,Yinyuan Wen,Xingyu Hao .Evaluation of differential herbicide sensitivity in Chinese winterwheat varieties under mesosulfuron-methyl stress. Neatby Building, 960 Carling Avenue, Ottawa, Ontario K1A 06C.
15. Min SUN, Yan DENG, Zhi-qiang GAO, Hong-mei ZHAO, Ai-xia RAN, Guang LI, Yu-zheng ZONG. Effects of tillage in fallow period and sowing methods on water storage and grain protein accumulation of dry-land wheat [J].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 52(1):1-8(SCI收錄,IF1.049)
16. SUN Min, GAO Zhi-qiang, et al. Contribution of subsoiling in fallow period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to the soil-water balance and grain yield of dryland whea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2015, 17(1):175-180. (SCI收錄,IF 0.902)
17. GAO Zhi-qiang, YIN Jun, MIAO Guo-yuan, Effects of Tillage and Mulch Methods on Soil Moisture in Wheat Fields of Loess Plateau, China, Pedosphere, 9(2):161-168,1999
18. 李念念,孫敏,高志強,張娟,張慧芋,梁豔妃,楊清山,楊珍平,鄧妍.極端年型旱地麥田深松和覆蓋播種水分消耗與植株氮素吸收、利用關係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8):3455-3469
19. 張慧芋,孫敏,高志強,梁豔妃,楊清山,張娟,李念念.旱地麥田深松蓄水和覆蓋播種土壤水分變化與小麥籽粒蛋白質含量的關係[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5):40-51
20. 李廷亮,謝英荷,高志強,洪堅平,孟麗霞,馬紅梅,孟會生,賈俊香.黃土高原旱地小麥覆膜增產與氮肥增效分析[J/OL].中國農業科學, 2018(14):2735-2746
21. 李慧,代新俊,高志強.夏閒期耕作對黃土高原旱地麥田土壤水穩性團聚體穩定性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3):2524-2534
22. 李廷亮,謝英荷,高志強,洪堅平,孟麗霞,馬紅梅,孟會生,賈俊香.黃土高原旱地小麥覆膜增產與氮肥增效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4):2735-2746
23. 薛玲珠, 孫敏, 高志強, 王培如, 任愛霞, 雷妙妙, 楊珍平. 旱地小麥深松蓄水增量播種對植株氮素利用及籽粒產量和蛋白質形成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 2017, 50(13): 2451-2462.
24. 雷妙妙, 孫敏, 高志強, 王培如, 任愛霞, 薛玲珠, 楊珍平. 休閒期深松蓄水適期播種對旱地小麥產量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 2017, 50(15): 2904-2915.
25. 任愛霞, 孫敏, 高志強, 王培如, 薛建福, 薛玲珠, 雷妙妙. 夏閒期覆蓋配施氮肥對旱地小麥土壤水分及氮素利用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 2017, 50(15): 2888-2903.
26. 任愛霞, 孫敏, 王培如, 薛玲珠, 雷妙妙, 薛建福, 楊珍平, 高志強. 深松蓄水和磷肥對旱地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 2017, 50(19): 3678-3689.
27. 陳夢楠,孫敏,高志強,任愛霞,楊珍平,郝興宇. 旱地麥田休閒期覆蓋對土壤水分積耗的影響及與產量的關係. 中國農業科學,2016,49(13): 2572-2582
28. 高豔梅,孫敏,高志強. 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麥覆蓋對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8):3589-3599
29. 孫敏,温斐斐,高志強(通訊作者),任愛霞,鄧妍,趙維峯,趙紅梅,楊珍平,郝興宇,苗果園. 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麥休閒期耕作的蓄水增產效應. 作物學報,2014,40(8):1459-1469
30. 孫敏,葛曉敏,高志強(通訊作者),任愛霞,鄧妍,趙維峯,趙紅梅. 不同降水年型休閒期耕作蓄水與旱地小麥籽粒蛋白質形成的關係. 中國農業科學,2014,47(9):1692-1704
31. 孫敏,高志強(通訊作者),趙維峯,任愛霞,鄧妍,苗果園. 休閒期深松配施氮肥對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麥籽粒蛋白質積累的影響. 作物學報,2014,40(7):1286-1295
32. 趙紅梅,高志強(通訊作者),孫敏,趙維峯,李青,鄧妍,楊珍平. 休閒期耕作對旱地小麥土壤水分、花後脯氨酸積累及籽粒蛋白質積累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12,45(22):4574-4586
33. 高志強,苗果園,鄧志鋒. 全球氣候變化與冬麥北移研究,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4, 第六卷, 第一期
34. 高志強,苗果園,張國紅. 北移冬小麥生長髮育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 中國農業科學,2003,36(1):31-36 [2] 

高志強專著教材

1. 《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參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2.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材——春小麥規模生產》,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3. 《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參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4. 《全國小麥高產創建技術讀本》,參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5. 《中國小麥品質區劃與高產優質栽培》,參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7. 《小麥高產創建示範技術問答》,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編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年7月。
8. 《現代小麥生產技術》,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編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8月。
9. 《優質小麥栽培技術》,參編,山西經濟出版社,2007年10月。
10. 《作物栽培與生理學研究進展》,編委,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11. 《黃土高原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主編,氣象出版社,2001年2月。
12. 《農業生態工程技術》,參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1999.5。
13. 《農業生態基礎》, 副主編,全國統編教材, 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年9月。 [2] 

高志強成果專利

1. “黃土高原旱地作物根土水氣系統研究與水肥高效利用機制”,排名第一,2019年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2. “旱地小麥蓄水保墒增產技術與配套機械的研發應用”,排名第一,2015年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3. “旱地小麥蓄水保墒增產技術與配套機械的研發應用”,排名第一,2014年榮獲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4. “黃土高原主要作物根土系統的研究”,參加,2002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5. “小麥化學調控機制與應用研究”,排名第二,1999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6. “山西省不同農區農户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排名第三,1995年山西省科技進步軟科學二等獎。
7. “玉米新品種農大60生產與制種配套技術的研究”,排名第六,1994年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高志強榮譽獎勵

2.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3. 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
4. 中國作物學會栽培委員會小麥學組副組長
5. 全國作物高產創建專家指導團專家
6. 國家一級核心期刊《作物學報》編委
7. 山西省政協委員
8. 山西省旱作農業學會理事長
9. 山西省教授協會副會長
10. 山西省教科文衞體系統五一勞動獎章 [2] 
2020年5月,入選第六批山西省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