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象出版社

鎖定
氣象出版社(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創建於1978年,是中國氣象局主管、主辦的科技類中央級出版社,社號為194號,在業內享有良好的聲譽,曾經多次被評為良好出版社。
中文名
氣象出版社
外文名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成立時間
1978年
主管單位
中國氣象局

氣象出版社歷史沿革

氣象出版社 (Meteorological Press) 創建於1978年7月28日,曾是中國氣象局直屬的司局級事業單位,2011年改製為中國氣象局直屬企業。
氣象出版社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氣象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書 氣象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書
1978—1983年是氣象出版的籌建與初創階段。開始全社只有8人,擠在不到30平方米的一間房辦公室裏。領導和工作人員都來至氣象管理和業務技術崗位,對出版業務不熟悉。而開展氣象業務所需專業圖書又要得很急。在這種情況下,出版社開展邊籌建、邊學習、邊出版,在1979年初恢復了1925年創辦、“文革”中停辦的《氣象學報》和出版了第一本圖書《地面觀測規範》。不久,又出版了《氣候學》《天氣學》等氣象中等專科學校教材,以及《動力氣象學》等高等教材,初步緩解了由於“文革”造成的嚴重“書荒”問題。
1984—1993年是氣象出版社初具規模,走向正軌和轉型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氣象出版社的領導班子不斷健全,機構逐步完善,人員已發展到70多人,達到了中等出版社的規模,並把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先後制訂了氣象出版社“列選和書稿三審制”、“定額管理辦法”、“優秀圖書評選辦法”、“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等,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循。這一階段編輯出版的《大氣科學辭典》《中國氣候與農業》(中英文版)、《應用氣象叢書》《農用氣象叢書》《大氣探測原理》等重點專業圖書獲得好評。英文版氣象學報(AMS)於1987年正式創刊出版,是氣象界對外科技交流重要的窗口。1994—2003年是氣象出版社深化改革和加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在氣象出版社實施了以進行結構調整、實行雙向選擇、引進競爭機制、改革分配辦法為重點的深化改革方案。
深化改革方案從1995年開始,3年一調整,連續實施了3輪,使氣象出版社的各項工作上了一個大台階。全社人員穩定在70人左右,年出書量300種左右。在人員和出書數量均不增加或略有減少的情況下,出版效益成倍增加,總資產增加了2.5倍,固定資產增加了3.2倍,人均年收入增加了5.8倍。與此同時開展了電子出版系統建設,實現了書稿的電腦錄入、編輯、排版,擺脱手工抄編書稿的煩瑣勞動,提高了圖書編質量,出版週期由原來半年左右縮短到3個月左右,在全國150多家科技出版社中率先告別了“鉛與火”的時代。1998年搬進了2000多平方米的氣象出版業務樓,辦公條件大為改善。這一階段,策劃列選了《中國氣象災害大典》《中國氣象百科全書》《中國氣象史》等國家重點圖書,出版了《大氣海洋環流和氣候的動力學》《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實驗研究》《中國短期氣候的模式研究》《中國五千年氣候變化的再考證》《天氣學教程》《氣候學教程》《數值天氣預報教程》《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等創出品牌、雙效俱佳的圖書。
2004年至今是氣象出版社改革創新、持續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制定並實施了新的改革方案。在總結前三輪深化改革的基礎上,保留原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內容,對出版社的內設機構和崗位進行了適當調整。加強了出版業務管理。修訂了“氣象出版社聘用人員管理辦法”、“圖書出版合同”、“出版經費補貼合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在上一階段建成電子出版系統和網絡系統的基礎上,於2005年開始建設數字化出版系統,實現了無版即時印刷。進一步開拓選題範圍,加強了對防災減災和生態環境圖書的出版。2008年7月,將防災減災知識的普及列入中小學生教材在安徽全省取得了突破。 [1] 

氣象出版社現任領導

郭志武 氣象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長(正局級)、黨委書記 [6] 

氣象出版社組織機構

氣象出版社機構

氣象出版社機構設置幾經調整變化,截止到2015年設置的組織機構有:辦公室(黨委辦公室)、資產管理部(含讀者服務部和風雲書店)、總編室(數字出版事業部)、史鑑辦公室(掛靠)、第一編輯室(大氣科學編輯室)、第二編輯室(地球環境編輯室)、第三編輯室(開放編輯室)、第四編輯室(科普編輯室)、第五編輯室(策劃編輯室)、出版部、發行部等。組織機構圖如下: [2]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辦公室(黨委辦公室):負責綜合行政管理和協調工作,包括人事勞資、黨務、宣傳、督查督辦、文件管理、人員教育與培訓、後勤保障與安全保衞、離退休人員管理、工會工作、政府採購及固定資產登記管理等。
財務部:負責全社財務管理,包括資本運營、成本和利潤核算、經營狀況分析、投資計劃、人員收入與其他分配支出、税務、財務預決算及財務報表等工作。
總編室:負責編輯出版業務管理、總體營銷和協調,包括編制出版計劃並組織落實、制定和貫徹各種業務管理制度、版權及其法律問題、圖書宣傳、出版質量管理、出版資料管理、對外業務合作等工作。
史鑑辦公室:負責氣象部門史、志、鑑類工作的指導和協調,以及氣象史志類圖書編撰業務的指導。
第一編輯室(大氣科學圖書編輯室):負責氣象部門內部的業務科研、專著、教材等圖書選題的組織和編輯出版。負責史、志、鑑等圖書選題的組織和編輯出版。
第二編輯室(地球環境圖書編輯室):負責氣象部門外部地球科學領域相關專業圖書選題,及局校合作相關選題的組織和編輯出版。
第三編輯室(安全與應急圖書編輯室):負責安全生產類圖書、災害應急管理選題的組織和編輯出版。
第四編輯室(綜合圖書編輯室):負責非專業圖書選題的組織和編輯出版。負責氣象及相關學科科普圖書選題的組織和編輯出版。
出版部:負責本社圖書印製工作,包括印前、印後相關工作,生產材料的採購、保管;負責圖書印裝質量的檢查和管理;負責氣象版圖書的儲運工作。
發行部:負責氣象版圖書的市場銷售和推介宣傳,包括銷售市場和銷售渠道的開拓等工作;負責渠道和網絡的圖書銷售,以及氣象版圖書的網上售書、零售和郵購等工作,負責讀者服務部和風雲書店的管理。

氣象出版社人員

2011年3月之前,氣象出版社為中國氣象局直屬事業單位,核定人員編制為78名。其中,司局級領導職數為4名(含總編輯1名),處級領導職數17名(含副總編輯2名)。截至2015年9月31日,氣象出版社實有職工人數為68人。其中,正高級專家3人,副高級專家5人;研究生以上學歷22人(博士研究生4人)。 [3] 
氣象出版社歷任主要負責人表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劉 敏
副主任(主持工作)
1978.04—1983.08
林培芬
副社長(主持工作)
1983.09—1986.06
林培芬
社長
1986.06—1994.04
毛耀順
社長
1994.04—2003.10
王存忠
副社長(主持工作)
2003.10—2005.02
劉燕輝
社長
2005.02—2012.10
社長
2013.04—
氣象出版社主要承擔氣象科學學術著作、氣象業務應用技術、氣象科學研究成果與新進展、氣象專業教材、氣象科普等圖書的編輯、出版和發行任務,積極為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服務。氣象出版社堅持“以大氣科學為核心,積極向地球環境科學等相關領域拓展”的發展方向,竭誠為作者和讀者服務。建社三十多年來,出版了各類專著、譯著、氣象資料、圖集、規範手冊、教材教參以及工具書、科普讀物共計8000餘種,其中上百種圖書獲省部級以上的各種獎勵,還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出版範圍不僅遍及大氣科學的各個分支學科,還涉及農業科學、環境科學、安全科學、空間科學等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 
氣象出版社辦公樓 氣象出版社辦公樓

氣象出版社主要業務

氣象出版社在改革開放和穩步發展過程中,出版範圍不斷擴大,不僅涵蓋大氣科學各個分支學科和氣象事業的各個方面,而且還涉及農業科學、環境科學、安全科學、空間科學、地球物理學、地理學等領域;出版品種日益豐富,氣象專著、氣象教材、氣象資料圖表、氣象科普、氣象史料以及氣象文化、氣象法律、法規、標準、規範等方面的圖書,種類齊全,以滿足氣象行業各方面及相關行業的需求。此外還出版了一批面向社會需求的其他行業的圖書。氣象出版社建社以來一共出版了8000餘種書,按種類劃分主要有以下重點圖書。

氣象出版社圖書出版

氣象出版社氣象專著

氣象專著是大氣科學各個分支學科,包括天氣、氣候、大氣物理、大氣化學、大氣探測、大氣環境以及應用氣象等方面的學術專著和文集。氣象出版社始終把出版氣象專著放在重要位置,先後出版了一批水平較高、影響較大的專著,主要有《從大氣環流到全球變化》《當代氣候研究》《中國的全球變化預研究》《南極與全球氣候環境相互作用和影響的研究》《大氣遙感再分析場構造技術與原理》《1998年夏季中國暴雨的形成機理與預報研究》《我國重大高影響天氣氣候災害及對策研究》《強對流天氣分析與預報》《熱帶氣旋動力學引論》《氣候系統的動力理論、模型和預測研究》 《中國的氣候變化與氣候影響研究》《中尺度天氣和動力學研究》《中國短期氣候的模式研究》《短期氣候變化成因和預測物理方法的研究》《大氣中的對流與結構》《全球變暖》《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我國重大氣候和天氣災害形成機理與預測理論研究》(系列叢書共4冊)《我國南方致洪暴雨監測與預測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系列專著共7冊)《現代大氣科學叢書》(8種)等。這些專著大多由氣象行業院士、學科帶頭人和知名專家所著,反映了他們在大氣科學方面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對交流學術思想、促進成果轉化、提高氣象科學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氣象出版社氣象教材

氣象教材 氣象教材
氣象教材包括中等氣象專業、高等院校氣象專業學制教材和短期職培教材兩部分。氣象出版社非常重視氣象教材出版,組織有關院校教學第一線的教授、教師和專家編著出版了專業齊全的氣象教材150餘種,及其他相關專業教材60餘種。主要有:《高等大氣物理學 》《氣候物理學》《氣候變化》《非線性動力學》《天氣學教程》《氣候學教程》《數值天氣預報教程》《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天氣學原理與方法》《動力氣象學》《衞星氣象學》《雷達氣象學》等教材和《現代氣象業務叢書》(15種)、《基層台站氣象業務系列培訓教材》(8種)、《防雷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從業資格考試參考用書》(6種)等培訓教材。這些教材對提高氣象教學質量和氣象隊伍專業素質,促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氣象出版社氣象工具書

氣象工具書包括氣象詞典、手冊、資料彙編、圖表和氣象曆書等實用圖書。氣象出版社把出版這類圖書當作為讀者服務、為作者服務的重要內容,先後出版了《大氣科學辭典》《中英俄法西氣象學詞典》《氣象科技英語900句》《中國梅雨圖集》《中國雲圖》《中國內海及毗鄰海域海洋氣候圖集》《防災減災科學指南》《中國氣象災害年鑑》《暴雨年鑑》《熱帶氣旋年鑑》《沙塵天氣年鑑》《全國氣象台站名錄》《氣象預報員手冊》和《中華五千年長曆》等系列氣象曆書。這些圖書的出版,為氣象業務、服務、科研、教學以及管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氣象出版社氣象科普圖書

氣象科普圖書按讀者對象的不同,分高級、中級和初級三類。氣象出版社非常注重氣象科普圖書出版,圍繞氣象科學知識普及、氣象災害防禦、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出版了二十餘個系列,三百餘種面向不同知識層次的科普讀物。主要有《全球變化熱門話題》(18本)《氣象知識》(8本)《新編氣象知識》(8本)《氣象萬千》叢書(18種)、《防雷避險常識掛圖》《安徽省小學生氣象災害防禦教育讀本》《氣象災害叢書》(22種)等,還有許多其他氣象圖書中兼有氣象科普內容。這些科普圖書,對向社會大眾普及氣象知識,提高利用氣象知識趨利避害的意識發揮了一定作用。

氣象出版社氣象史料圖書

氣象出版社在中國氣象局的重視和支持下,出版了一批眼前效益不明顯、長遠保存有價值的史料性圖書,主要有:《中國氣象史》《中國氣象年鑑》《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叢書(32卷)《氣象史文選》《全國氣象部門基層氣象台站簡史》叢書(31卷)以及《湖南省氣象志》《湖北省氣象志》《深圳市氣象志》多省、市、地區的氣象志等。其中《中國氣象災害大典》發動了全國氣象部門上千人參加,歷時8年,蒐集了有文字以來古代、近代、現代(2000年止)記載氣象災害的資料,再按現代氣象災害種類編排而成,全書32冊,近2000萬字。這些氣象史料圖書的出版對了解和研究氣象科技發展的歷史,積累和傳承氣象文化方面有重要意義,對於當代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也有一定借鑑作用。

氣象出版社其他學科圖書

氣象出版社按照立足氣象大科技,積極擴展相關領域的出版思路,組織出版了一批其他學科的圖書,主要有:地學方面,出版了《英漢冰凍圈科學詞彙》《地球科學“十一五”發展戰略》《中國西部環境和生態科學研究叢書》《低碳經濟》《城市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物理化學特徵及生物活性研究》,推進了氣象與相關學科的融合;安全科學方面,出版了應急管理與防災減災、安全法律法規、安全生產培訓、安全工程師考試、安全理論與技術等五大系列圖書,在全國樹立了良好的品牌;社科生活方面,出版了《希望杯數學競賽》《五筆字型》《姓氏探源》《起名藝術與技巧》等民俗傳統文化等系列圖書,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氣象出版社榮譽

氣象出版社於1996年起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良好出版社”,2人被評為“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年編輯”,1人被評為“全國氣象部門優秀黨員”;氣象版圖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以上獎10多項。《全球變化熱門話題叢書》(全套18冊)榮獲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全國科技圖書第一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而且是在一等獎空缺情況下的最高獎。《防雷避險手冊》及《防雷避險常識掛圖》榮獲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大氣擴散的物理模擬》2001年榮獲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1998年夏季中國暴雨的形成機理與預報研究》2003年獲第十一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大氣科學中的非線性與複雜性》2003年獲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中尺度天氣原理和預報》2005年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氣象萬千》(全套18冊)2006年獲第七屆全國優秀氣象科普作品書籍類一等獎。《城市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物理化學特徵及生物活性研究》2007年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中國氣候變化科學概論》2010年獲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提名獎,2011年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安徽省小學生氣象災害防禦教育讀本》2010年獲第八屆全國優秀氣象科普作品科普書籍類一等獎。《天氣學》2009年入選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精品教材。 [5] 

氣象出版社評價

氣象出版社堅持“以大氣科學為核心,積極向地球環境科學等相關領域拓展”的發展方向,竭誠為作者和讀者服務。建社以來,出版了各類專著、譯著、氣象資料、圖集、規範手冊、教材教參以及工具書、科普讀物共計7000餘種,出版範圍不僅遍及大氣科學的各個分支學科,還涉及農業科學、環境科學、安全科學、空間科學等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