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嶽崧

鎖定
高嶽崧,字峻生,亦有峻峯之説,號幼潭、子年,陝西長安人。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梁耀樞進士第二人(榜眼)。高嶽崧的父親高景清,字春潭,由太學生議敍道員,賞戴花翎。是個在當地出名的義舍財、保鄉梓的鄉紳。高嶽崧幼年時,素來是個有個性的人。他嗜好看書寫字,擅長寫文章,字也寫得好。由於出身官府人家,成為稟生。同治八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當時,人稱高嶽崧承繼父志,能為義舉。同治十年,應禮部會試,考中進士。殿試御賜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編修。不久,因父親去世,回鄉丁憂。雖然十分悲哀、憂鬱,勞累過度,但是,他不因為悲慼而喪失禮數。地方上有事,依然責無旁貸。
峻生
幼潭、子年
出生地
陝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
1845年10月26日 [4] 
最高官職
翰林院編修
本    名
高嶽崧
籍    貫
陝西長安人

目錄

高嶽崧簡介

高嶽崧 高嶽崧
高嶽崧,字峻生,亦有峻峯之説,號幼潭、子年,陝西長安人。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梁耀樞進士第二人(榜眼 [1] 
鄉試中式第109名,會試中式第314名,保和殿複試一等第7名,殿試一甲第2名,朝考入選,欽授翰林院編修。 [3] 

高嶽崧生平

高嶽崧的父親高景清,字春潭,由太學生議敍道員,賞戴花翎。是個在當地出名的義舍財、保鄉梓的鄉紳。高嶽崧幼年時,素來是個有個性的人。他嗜好看書寫字,擅長寫文章,字也寫得好。由於出身官府人家,成為稟生。同治八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當時,人稱高嶽崧承繼父志,能為義舉。同治十年,應禮部會試,考中進士。殿試御賜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編修。不久,因父親去世,回鄉丁憂。雖然十分悲哀、憂鬱,勞累過度,但是,他不因為悲慼而喪失禮數。地方上有事,依然責無旁貸。
光緒元年,高嶽崧出任長安州知府。以後,曾參加陝西甘肅鄉闈考試,所拔取的名額,各佔一半。高嶽崧盡力向當時的巡撫譚鍾麟申訴,請代為呈請給陝西增加十個名額,奏疏呈進,得聖旨準高嶽崧所請。從此以後,這就成了定例,每年陝西都多增加了十個舉人。
高嶽崧平時謹慎小心,作官廉儉節約,恪盡職守。他和睦待人,贍養族中長老,始終如一。從無過份舉止。在他教誨下,他的兒子高彝,在光緒二十二年拔為貢生,得中舉人,官至甘肅寧朔知縣。高嶽崧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31歲,士林之中無不為此而惋惜。
其住宅現為高家大院,為古城西安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高嶽崧代表作品

書法欣賞,現有“清高嶽崧正書聯”收藏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2] 
高嶽崧
參考資料
  • 1.    高嶽崧  .中華博物[引用日期2012-08-21]
  • 2.    清高嶽崧正書聯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引用日期2024-01-02]
  • 3.    顧廷龍.清代硃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410-437
  • 4.    《清代硃卷集成》顧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