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士詠·商山四皓

鎖定
《高士詠·商山四皓》是唐代詩人吳筠所著的一首詩歌。
中文名
高士詠·商山四皓
詩詞名
高士詠·商山四皓
朝    代
作    者
吳筠

高士詠·商山四皓作品簡介

詩詞名:高士詠·商山四皓
作者:
朝代:唐

高士詠·商山四皓作品原文

萬方厭秦德,戰伐何紛紛。
四皓同無為,丘中卧白雲。
自漢成帝業,一來翼儲君。
知幾道可尚,隱括成元勳。 [1] 

高士詠·商山四皓作者簡介

吳筠,唐朝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人。字貞節。一作正節。性高鯁,少舉儒子業,進士落第後隱居南陽倚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人道門。後入嵩山,師從道教上清派法主潘師正,受授上清經法。與當時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徵召,應對皆名教世務,並以微言諷帝,深蒙賞賜。後被高力士讒言所傷,固辭還山。東遊至茅山,大曆十三年(778)卒於剡中。弟子私諡“宗元先生”。 吳筠 [唐]:中國道教名人,唐代著名道士。字貞節(一作“正節”)。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少通經,善屬文。性高潔,不隨流俗。因舉進士不第,乃入嵩山,師事潘師正為道士,傳上清經法。開元(713~741)中,南遊金陵,訪道茅山。後又遊天台,觀滄海,與名士相娛樂,文辭傳頌京師。玄宗聞其名,遣使召見於大同殿,令待詔翰林。問以道法,答曰: “道法之精,無如《五千言》,其諸枝詞蔓説,徒費紙札耳”。又問神仙修煉之事,答以“此野人之事,當以歲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適意”。天寶(742~750)中,李林甫楊國忠用事,綱紀日紊,知天下之將亂,乃堅求還嵩山,屢請不許,乃詔於嶽觀別立道院。不久,安祿山欲稱兵,又求還茅山,玄宗許之。既而中原大亂,筠乃東遊會稽,隱於剡中,逍遙泉石,與李白、孔巢父等相酬和。代宗大曆十三年(778),卒于越中。弟子邵冀元等私諡為“宗玄先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