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位於江蘇省常州金壇區和鎮江句容市,分為金壇和句容兩個片區,總面積約253.85平方公里。金壇片區包括金壇茅山風景名勝區、金壇茅山旅遊度假區、薛埠鎮行政區域內11個行政村和3個場圃,總面積約為127.35平方公里。句容片區包括句容市茅山風景名勝區、茅山湖、旅遊度假區及周邊主要景區和茅山集鎮區主體區域,總面積約為126.5平方公里。
茅山風景區於198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森林公園,同年,茅山被江蘇省政府批准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2014年,茅山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江蘇省第18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7]
。
- 中文名
- 茅山
- 外文名
- Mount Maoshan
- 地理位置
- 江蘇省句容市、金壇市兩地交界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
- 春秋07:00—17:30 冬08:00—17:00
- 景點級別
- 國家AAAAA級景區
茅山歷史沿革
編輯茅山名字來源
在江蘇省境內,有兩座茅山。一座在長江以南,稱南茅山;另一座在長江北岸的興化市,叫北茅山。
漢代,陝西咸陽,有茅氏三兄弟隱居於此,因此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故稱山此山為三茅山。此後,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簡稱茅。
清代乾隆年間,以考證考據而聞名天下的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過茅山碑記》中説:「北茅山為三茅真君初煉道之地」。 這就是説,西漢景帝時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茅山發展歷史
唐代至德年間(757年—758年),茅山道士在此建火浣宮。
天聖三年(1025年)為延真庵;五年(1027年)為天聖觀。
紹聖四年(1098年)江寧符即所居始建元符觀,歷時九載於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建成,敕賜“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
紹聖四年(1098年)始建“元符觀”,九年後建成,徽宗賜額“元符萬寧宮”。
南宋高宗建炎年間(1127年—1130年),元符萬寧宮毀於盜火。不久又得高宗敕賜重建,工竣並御書宮額。
寧宗嘉定五年(1212 年),又有修復擴建。
理宗時(1225年—1264年),理宗皇帝親賜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修繕宮內“上清宗壇”,且御書“上清宗壇”碑與聖德、仁佑、景福萬年三殿額。明代屢有修繕,並於宮內專設華陽洞正副靈官,以加強對茅山各道教宮觀道教事務的管理。
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江寧李君華和茅山道士陳真福曾有修復,後李君華之子李曙又有再修,至此已基本恢復原有規模與格局。後經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宮內大部分建築相續慘遭兵火焚燬;抗日戰爭期間,宮內部分僅存建築又遭日軍兵火燒燬。
十年浩動期間,該宮除萬壽台與勉齋道院內的部分道房之外,其餘建築均被拆毀。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元符宮又逐漸得以重新修建,並於 1988年11月間正式對外開放。現已建成與修繕完工的主要建築有睹星門、靈官殿、萬壽台、三天門、黃鶴樓、東嶽樓與道舍及齋堂以及老君露天神像及其附屬工程。
宋理宗時期(1225 年—1264 年),建萬壽台(古稱彰台),明代代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與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及乾隆十七年(1752年)均有重修。
茅山元符萬寧宮(3張)
民國二十七年九月(1938年9月),日寇掃蕩茅山,焚燬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文化大革命"中,茅山道院又遭損毀,只剩一些斷垣殘壁。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政府撥款修復了九霄萬福宮和元符萬寧宮,合稱茅山道院。
1995年9月,紀念碑前兩側又各建六角碑亭一座,在碑後還另立有光榮榜一塊,記載建碑捐款單位和95位抗日老同志的名單。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於1998年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新館的重建工作,整個工程歷經一年半緊張設計,修建與佈置之一,於1999年3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茅山地理環境
編輯茅山位置境域
茅山地處江蘇省句容市東南26千米處,地處句容、金壇兩地交界處,南北約長10千米,東西約寬5千米,面積50多平方千米。
茅山氣候水文
茅山地處長江三金角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温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氣温介於13℃—20℃之間,1月平均氣温在0℃以上,春夏降水多,秋冬降水相對較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佔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其間,有茅東水庫、海底水庫等40多座大中小水庫。
茅山自然資源
編輯茅山動物資源
茅山境內的獼猴是國家II級重點保護靈長目動物,也是江蘇唯一野外有分佈的靈長目物種。據句容茅山景區有關部門和附近道觀居民提供的信息,2000年前後,句容茅山印宮有一小羣約10只獼猴被放歸野外。2012年左右,茅山區域僅可見5-6只獼猴。近兩三年,獼猴種羣迅速擴張,已形成了單次目擊超過100只的大集羣,大致分為3—4小羣,每羣一般在20—35只。
[2]
茅山植物資源
茅山景區內有金壇茅山森林氧吧,位於茅山風景名勝區內的茅東國有林場,總面積19.132平方千米,生態林面積15.9046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茅山主要景點
編輯茅山茅山道院
茅山道院(7張)
元符萬寧宮位於茅山積金峯南腰處,佔地面積約為3000多平方米,初名“潛神庵”,為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師劉混康修煉之地。紹聖四年(1098年)始建“元符觀”,九年後建成,徽宗賜額“元符萬寧宮”,並令江寧府發兵200人,供元符宮及崇禧觀巡邏灑掃。
茅山抗戰勝利碑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碑名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為紀念蘇南抗戰勝利五十週年,於1995年9月1日落成此碑,全高31.3米寓意由鎮江市31.3萬共產黨員捐資所建。“碑前放鞭炮,空中響軍號”:鎮江句容茅山是中國著名抗日根據地,當年陳毅老總運籌帷幄於茅山。茅山有一絕,在茅山抗日勝利紀念碑前燃放爆竹,能聽到軍號的聲音。當鞭炮點燃後,天空中響起鞭炮應有的一聲“砰”聲後,便會響起三聲軍號聲,三聲的音調還不相同。據當地百姓講,鞭炮放的位置也是有講究的,只有在特定地點燃放才會出現軍號聲,而聽者也必須站在特定範圍內才能聽見軍號聲。為此,眾多物理學家、建築學家、聲樂學家紛紛前來探奇解秘,對此奇觀眾説紛紜。
[3]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是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主題教育活動必到處。新四軍紀念館坐落於茅山鎮,建築獨特,1985年建成,1988年重建佔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館內展出各類實物及圖片3000餘件,並採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展示了當年新四軍奮起抗日的英勇場面。
茅山華陽洞
在茅山老虎崗西北坡林間的山岩之下,有三個大小不一的天然石灰溶洞。 這就是茅山著名的華陽洞、玉柱洞、仙人洞,其中最有名的是華陽洞;此洞入口上端中間石刻有“華陽洞”三個紅色大字,每字大約1米見方,筆力蒼勁,傳為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手跡,壁上另有石刻20餘處,隱約可見,均為歷代文人墨客慕名遊洞之後所題刻。
[5]
茅山喜客泉
喜客泉位於大茅峯西北麓。泉周以片石砌成,直徑3米,遊客到泉邊擊掌後,就會從泉池中冒出水泡,一串串像珍珠項鍊,故名喜客泉。喜客泉泉水另有與眾不同之處:普通的水滴灑在水中發出的聲音清脆,而喜客泉水灑在水中發出的是“ 噗噗”的悶聲。
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電影製片廠製作播出的電視劇《中國泉》就在此拍攝,劇中“迎客泉”就是茅山的喜客泉。
茅山開發建設
編輯茅山基礎建設
茅山榮譽表彰
2013年10月,茅山景區通過了國家旅遊局景區資源價值評定,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12月20日,由國家林業局指導,以“悦享森林·走向綠色未來”為主題的中國森林氧吧論壇在北京舉行。大會發布第三批31家“中國森林氧吧”名單,茅山在列。
茅山文化活動
編輯茅山道教文化
茅山,是中國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又是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共修共存之地。
茅山道教的源流
從上古時,帝嚳高辛氏展上公修煉於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鎮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到東晉時茅山人葛洪修煉於茅山抱朴峯,著成《抱朴子》,這是道教宗教哲學和原始化學煉丹術的重要著作。葛洪的丹鼎派,他的《抱朴子·內篇》為神仙道教構造了比較完整的理論框架,為道教在南北朝時期的成熟準備了條件。
上清派的誕生與興盛
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許翽假託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及眾仙之傳授,作《上清大洞真經》,在茅山創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齊梁陶弘景隱居茅山40多年,編撰《真誥》,纂集上清法術《登真秘訣》,編訂《真靈位業圖》,使上清派的教義、教理和神仙譜系更為完備。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為祖師,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楊羲為第一代玄師。 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時期,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稱道教祖師老子李耳的後裔。宋真宗也造了“天書”,下降“聖祖降臨”的道教神話,借神權鞏固皇權。宋徽宗則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宋哲宗時,道教名聲顯赫,道士與皇帝直接書信來往,為帝后授籙。朝廷給茅山道士加封贈號,賜田度人,題詞贈寶,敕建宮觀,宮觀庵院發展到250多處。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傳海外。淳祐九年(1249年)宋理宗御書“上清宗壇”,置於元符萬寧宮“宗壇祠”。
“三山”符籙歸正一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師張可大主領三山(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符籙。到了元代,原並行於江南的天師、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歸併於以符籙為主的正一派。從此茅山成為以正一為主的道場,但其教義譜系等仍按上清派沿傳。
全真派的傳入與發展
北方全真派傳入茅山,史志記載於明嘉靖、萬曆年(1522—1619年),由閻希言住乾元觀,傳“邱祖復字岔派分支”。 明末,龍門派第七代沈常敬(號太和)晚年亦居茅山修道。 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真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到茅山傳戒。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啓派師、清順治進士笪重光因仕途維艱,退隱乾元觀,自稱鬱岡掃葉道人。由於他們的推廣,全鎮龍門派迅速在玉晨觀、德祐觀、仁祐觀、白雲觀傳開。由此,茅山形成“五觀”傳全真,“三宮”傳正一的局面,一直延續到1949年。 茅山五觀傳習全真,在宗派上也有微小差別。乾元觀與仁祐觀傳全真龍門岔支閻祖派,白雲觀、玉晨觀、德祐觀傳全真龍門正宗。
近現代的曲折發展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頒佈《神祠存廢標準》,對道教採取限制政策,規定道教“不是善教”,“應切廢除”。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侵佔句容,焚燒道觀,褻瀆神靈,具有千年道統的茅山道教,幾瀕毀滅。民國俄日十六年(1938年6月),新四軍進駐茅山,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後,九霄萬福宮怡雲道院住持滕瑞芝、監院白玉泉、慕道居士孫鳳麟發起組織江蘇省大茅山道教整理會,重振茅山道教。1949年4月23日,金壇解放。蘇南行政公署派張翼來茅山組織道眾學習時事政治,闡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茅山三宮五觀合併成茅山道院。1954年,元符宮道士黎遇航當選為金壇縣人民代表,1957年調北京中國道教協會工作,1961年起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委。 文革時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實,九霄宮、元符宮修復開放。1993年8月,乾元觀正式對外開放。
茅山道教源遠流長,相傳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時代人展上公修煉於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玉晨村);先秦時,有燕國人郭四朝修煉於玉晨觀;秦時,李明真人修煉於古煉丹院(今乾元觀);東晉時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峯修煉,並著書立説;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製作了《上清大洞真經》,在茅山創立了別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齊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40餘年,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傳承者。茅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曾獲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讚譽。
民國二十七年六月(1938年6月),陳毅、粟裕、張鼎丞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一、二支隊和先遣支隊進入茅山地區,廣泛發動羣眾,開展抗日遊擊戰,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
道教文化名山
千百年來,一代代高道宗師在茅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碑刻和文化遺蹟,其中價值較高的有:梁元帝撰文並書寫的《陶先生朱陽館碑》,陶弘景撰文的《茅山曲林館碑》,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撰文並書寫的《李玄靖(靜)先生碑》,唐代詩人李白撰文的《漢東紫陽先生碑銘》,宋真宗撰文並書寫的《御製觀龍歌並序碑》等等。
由於朝代的更替,道教的興衰,許多文物碑刻毀於戰火或遭受人為的破壞,有些碑刻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只存斑駁的殘片難以辨認。儘管如此,據清乾隆《句容縣誌》記載,清初茅山道觀碑刻仍有256通之多。茅山道院現收藏碑刻24通,保護修復文化古蹟6處,其他有唐代石刻三官像,金龍玉簡,宋代“鎮山四寶”磚刻,明代石雕香爐,清代字畫等文物多件。其中,北宋真宗皇帝趙恆撰文並御書的《御製觀龍歌並序》碑,猶為珍貴。
茅山道院
建國後,茅山原來的三宮五觀合併為“茅山道院”。1982年至今,茅山道院經過三十多年的修繕與建設,已形成了兩宮一觀的格局,即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與句容葛仙觀。主要建築有睹星門、靈官殿、萬壽台、三天門、黃鶴樓、東嶽樓以及老君露天神像。
自1980年茅山道院對外開放以來,遊人香客絡繹不絕。特別是農曆臘月二十四日至第二年春季三月十八日茅山香期廟會期間,每日前來參觀遊覽、燒香還願的多達萬人,有時達數萬人,香火旺盛,熱鬧非凡。人們一致稱讚茅山道院環境幽美,宮觀莊嚴,不愧為“神仙之府”。
茅山節日活動
2013年4月28日上午,茅山風景區隆重舉辦青奧之旅指定接待景區授牌儀式暨德祐觀、仁祐觀神像開光典禮。由此,茅山成為2014年在南京舉辦的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首個指定接待景區。南京青奧組委會、江蘇省旅遊局、鎮江市人民政府、南京市發改委、中國道教協會、句容市四套班子相關負責人以及中央、香港特別行政區、江蘇省市級報刊、電視台、網絡等主流媒體400餘人參加活動。
據瞭解,2013年來,句容市政府按照“旅遊做線”思路,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文化為旗幟、宗教為靈魂、休閒為導向,實施大景區發展戰略,茅山積極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4年,茅山景區開展了九龍耀茅山、養生道膳節、道教音樂節、百姓大舞台等主題活動。
茅山旅遊信息
編輯茅山開放時間
春秋:07:00—17:30
夏冬:08:00—17:00
門票信息:淡季:80.00元 旺季:100.00元
茅山班車
上海至茅山:上海汽車站坐到句容長途大巴,到句容後乘坐句容至茅山公交。
南京至茅山:南京南站坐班車到句容,再換乘城鄉公交到茅山;
馬羣客運站乘坐寧句城際巴士到句容市區,再換乘公交至茅山景區。
南京小紅山客運站乘坐班車至句容,換乘公交前往景區。
茅山高鐵
乘坐滬寧高鐵至丹陽站,再轉乘前往句容的大巴,無縫換乘至句容茅山景區。
乘坐寧杭城際至句容西站,乘坐西站至句容客運中心直達公交,前往茅山景區。
茅山自駕遊
沿滬寧高速至句容城區出口,往句容城區方向行駛至長江路,再沿東昌路就可看見茅山景區指示牌,按指示 即可到達景區。
揚溧高速、京滬高速、沿江高速等可直接導航茅山服務區。
寧杭高速請從句容西出口下來往句容城區方向行駛,即可沿景區指示牌到達。
- 參考資料
-
- 1. 茅山元符萬寧宮 .道教之音網[引用日期2019-09-12]
- 2. 江蘇句容茅山山脈發現100餘隻高度野化的獼猴種羣 .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19-09-19]
- 3. 鎮江句容茅山一絕:碑前放鞭炮 空中響軍號[圖] .東方網[引用日期2019-09-18]
- 4. 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9-10]
- 5. 去茅山數數有多少個山峯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9-09-10]
- 6. 茅山景區:圓夢“5A”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9-09-09]
- 7. 茅山景區簡介 .茅山景區[引用日期2022-11-04]
- 8. 焦作三景區入選全國AAAAA景區百強品牌 .光明網.2022-12-25[引用日期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