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駱利羣

鎖定
駱利羣,1966年1月出生於中國上海,祖籍臨海括蒼,神經生物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 [7] 
1981年駱利羣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畢業後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1]  ;1986年1月獲得郭沫若獎學金,同年通過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公費留學生考試;1987年進入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進入斯坦福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7年獲得斯洛恩基金獎;2005年當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2]  ;9月獲得Jacob K. Javits獎;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駱利羣長期致力於神經科學研究。 [7] 
中文名
駱利羣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中國上海
出生日期
1966年1月
畢業院校
布蘭迪斯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2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籍    貫
浙江省台州市

駱利羣人物經歷

1966年,駱利羣出生於上海市,並在當地完成基礎教育。
1981年,初中畢業後,15歲的他考取了安徽省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85年,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所以免試方式錄取為研究生。 [11]  同年,他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所參加中美聯合招收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博士研究生考試並被錄取。
1987年7月,進入美國麻州布蘭戴斯大學直攻博士,導師是Dr.White。 [6] 
1992年6月,以“APPL基因的功能研究”為題提出博士論文,並通過口試答辯,取得Ph.D博士學位 [8]  ;9月,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攻讀博士後。 [10] 
1996年12月,進入美國斯坦福大學任教擔任助理教授。 [3] 
2002年—2005年,任斯坦福大學生物系副教授。 [10] 
2005年,任斯坦福大學生物系教授;3月,當選美國霍華德休斯基金會研究員。 [10] 
2010年,復獲第二期連續五年的休斯基金資助,並給予同等金額的彈性基金五年。 [6] 
2012年4月18日,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5月1日,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6] 
2018年9月,受邀回國參觀少年班教育四十年特展。 [7] 

駱利羣主要成就

駱利羣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駱利羣專研腦神經系統,利用果蠅發現了突觸分枝發育的分子機制,並發現了這種分枝機制與哺乳動物突觸受損後的衰弱現象有着驚人的相似性。對更多的分枝因子及這些因子影響的分子靶標進行深入研究。 [4] 
  • 學術論著
截至2020年10月,駱利羣先後在《美國科學院學報》《神經元》《神經科學》《基因與發展》《細胞生物學》《自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近120篇研究論文。2019年,發表2篇《細胞》,一篇《自然》,一篇《科學》。 [7] 
  • 科研獎勵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獎項名稱
2019年
在非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神經迴路領域做出的開拓性研究
美國內國科學院普拉德研究獎
參考資料來源: [7] 
  • 學術交流
1996年1月,駱利羣赴日本出席學術會議,並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作學術報告。同年他到中國科學院、生化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作學術報告。 [11] 

駱利羣人才培養

  • 平台建設
1996年12月,駱利羣開辦了駱利羣實驗室。 [7] 
  • 培養成果
據2022年10月波士頓雙語網顯示,自1996年成立以來,駱利羣培養了來自世界不同國籍的“博士後研究員”,包括美、法、中、英、日、以色列、奧地利、瑞士等,合計26名;“博士研究生”包括澳大利亞、英、日、美、中、法等合計20名;美籍醫學博士合計11名;總計55名。其中37名已取得合格學位,轉到各自不同專業單位工作,尚有18名留在實驗室攻讀學位中。 [6] 
  • 講授課程
據2019年9月網易新聞顯示,2001年開始,駱利羣每年一次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所上課一週;2003年開始,講課擴大到北京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院校。 [7] 
  • 編寫教材
駱利羣用了近6年時間將自己的授課講稿轉換為教科書章節,編寫了本科教學教材《神經生物學原理》(Principles of Neuropology)。該書被世界主要大學列為教授的150門課程的教科書,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等。 [11] 
  • 學術報告
2009年,在北京大學校區內,駱利羣擔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海外校園的主持教授,曾以斯坦福聯合北大學生為對象,講述了專題“先天和培養對神經發育的影響”。 [7] 
2018年9月,駱利羣在中國科技大學為300多名師生作了《我的神經科學探索之路》的報告,並以學長的身份向同學贈與《神經生物學原理》一書,並激勵他們“在科學上做出有創造性的工作”。 [7] 

駱利羣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
1986年
郭沫若獎 [7] 
1997年
斯洛恩(sloan)基金獎
2002年
McKnight基金會神經科學技術創新獎
2002年
青年科學家獎 [4] 
2005年9月
雅各布·賈維茨獎(Jacob K. Javits)
2007年
美國解剖學家協會HWMossman獎
2011年
2012年4月18日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2012年5月1日
2013年
杜克大學神經科學創新研究獎(Lawrence C. Katz)
2016年10月
浙江大學“竺可楨傑出學者講座系列”紀念章
2020年10月
2019Pradel研究獎( 2019 Pradel Research Award)
2020年10月29日
Yves De Koninck 2020年神經科學教育獎 [11] 

普拉德研究獎

勞倫斯·卡茨獎 [7] 

駱利羣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1年
美國《神經元》雜誌副主編
2002年
“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專業國際會議”副主席
2004年
“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專業國際會議”主席
2017年10月
括蒼鎮鄉賢會名譽顧問

美國浙江商會名譽會員

《神經信號》編委

《神經網前沿》編委

《神經科學年鑑》編委
參考資料來源: [6-7] 

駱利羣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駱利羣的父親駱開廉、母親仲崇馨均為教育工作者。 [6] 

駱利羣人物評價

駱利羣在發育神經科學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於突觸分枝以建立和維持神經迴路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神經發育、神經網絡的構建與組織神經科學的技術開發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對研究神經系統的發育、功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搜狐網評) [8] 
駱利羣傳道授業,桃李滿門。他在神經發育、神經網絡的構建與組織神經科學的技術開發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在加強在美浙商聯繫,加強與促進中美民間交流上發揮着其知名學者的作用。駱利羣教授不辭辛勞地奔波於祖國大地的各大院校,以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科學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以實際行動加強中美民間交流,以實際行動回報着他支持和熱愛的祖國和家鄉。(網易新聞評) [7] 
駱利羣在神經發育、神經網絡的構建與組織、神經科學的技術開發方面做出卓著貢獻。(美國科學院評) [8] 
駱利羣的人生,可以用從“神童”到“名家”來概括。(《中國科學報》評) [9] 
鏡頭前的他(駱利羣)還是有些緊張,學術範兒十足,但也十分謙遜。(《科學家説》第20期評)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