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駝絨藜

鎖定
駝絨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 (L.) Gueldenst.)是莧科,駝絨藜屬多年生植物,灌木植。株高可達1米,分枝斜展或平展。葉條形、條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矩圓形,雄花序較短,花管裂片角狀,較長,其長為管長的1/3到等長。果直立,橢圓形,被毛。6-9月花果期。
分佈於中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和內蒙古等省區;生於戈壁、荒漠、半荒漠、乾旱山坡或草原中。國外分佈較廣,在整個歐亞大陸的千旱地區均有分佈。
駝絨藜是耐旱、抗寒、高產、優質的半灌木優良牧草,其當年枝及葉片等為各類家畜喜食。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駝絨藜
拉丁學名
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 (L.) Gueldenst.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石竹目
莧科
駝絨藜屬
駝絨藜
命名者及年代
(J.F.Gmel.)Reveal et Holmgren 1972.

駝絨藜形態特徵

多年生植物,灌木。 [2]  植株高0.1-1米,分枝多集中於下部,斜展或平展。
葉較小,條形、條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矩圓形,長1-2(5)釐米,寬0.2-0.5(1)釐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楔形或圓形,1脈,有時近基處有2條側脈,極稀為羽狀。
花序較短,長達4釐米,緊密。雌花管橢圓形,長3-4毫米,寬約2毫米;花管裂片角狀,較長,其長為管長的1/3到等長。果直立,橢圓形,被毛。花果期6-9月。 [3]  [6] 

駝絨藜生長環境

適生在固定沙丘、沙地、荒地或山坡上。 [3]  氣候乾旱,濕潤係數0.13-0.30,乾燥度3-5,≥10℃的生物學活動積温2200-3300℃,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土壤為棕鈣土及漠鈣土;海拔為1000-1400米。 [4] 
駝絨藜 駝絨藜

駝絨藜分佈範圍

該種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和內蒙古等省區。國外分佈較廣,在整個歐亞大陸(西起西班牙東至西伯利亞,南至伊朗和巴基斯坦)的乾旱地區均有分佈。 [3] 

駝絨藜栽培技術

駝絨藜
駝絨藜(3張)
駝絨藜生長快,一年生苗,株高可達50-80釐米,第2年即可移栽定植。育苗要選擇適宜的地塊(壤土或沙壤土)做畦播種。撒播、條播均可,但要視田間雜草多少而定,雜草少的可撒播,雜草多則宜條播,行距30-35釐米,每667平方米播量1.5-2.0千克。植苗移栽可在春秋兩季進行。
春季移栽在芽萌動前的4月初,秋季移栽在10月下旬。植苗的方法分截乾和不截幹2種;土壤墒情不好,又無灌溉條件宜採用截幹植苗法,即將地上枝條全部剪掉。留茬7-10釐米以減少水分蒸發,利於成活。一般在土壤含水量達8%時,即能保證移植成功。駝絨藜株體含水量及持水能力較低,挖起的苗木在移栽時要特別注意失水,否則不易成活。在土壤墒情好,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可採用不截幹植苗。
駝絨藜是陽性喜光植物,苗期易受其他植物的抑制。故在苗高15-20釐米時進行鋤草,促進苗木生長。其再生性較差,1年以刈割1次為宜,刈割的時間在花期或種子成熟前。種子成熟的特徵是:果實上的毛由白色變成淡黃色時進行收籽。採種的方法是用手捋,這樣可避免種子與雜質混在一起。採後,的種子放在通風的室內或棚內陰乾,每天要進行翻動,以防發黴、發熱,降低種子的發芽率。 [4] 

駝絨藜主要價值

駝絨藜是高產、優質的半灌木優良牧草。因其主側根均發達,既可吸收土壤表層的水分,也可吸收深層水分。當土層中平均含水量在2%時仍能正常生長。其具返青早、枯黃晚、不掉葉的特點,生長期可達180-210天。產草量高而穩定,單株產量1千克左右,優於草本植物;旱年、雨水充沛年產量變幅小,也優於草本植物。其營養價值良好,粗蛋白、粗脂肪、無氮浸出物含量都較高,為富鈣牧草。 [4] 
駝絨藜當年枝及葉片為各類家畜喜食。秋季羊特別喜食其果實,是抓秋膘的優良牧草。馬、駝、羊四季喜食,春季母畜啃食嫩枝葉後能增加產乳量。牛的適口性較差。駝絨藜的亮氨酸、賴氨酸含量均較高,對羊毛、肉、乳、蛋的生產較好。駝絨藜是內蒙古草原荒漠地區良好的冬季放牧或打草半灌木飼草,可大力利用其半人工草場,推廣種植,會增加大量的冬貯飼草,改善草場質量。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