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宗雲

鎖定
馮宗雲,男,1963年生,中共黨員,理學博士,四川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麥青稞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站長。 [1-2] 
馮宗雲1982年9月至1986年6月在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1989年9月至1992年6月,在四川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功讀研究生,獲農學碩士學位。1992年9月至1994年6月為四川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生。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為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專業博士生,獲理學博士學位。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從事高粱遺傳育種研究工作。1994年7月起,在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遺傳育種學系從事教學及大麥遺傳育種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1] 
馮宗雲主要從事大麥(青稞)、藜麥等健康功能作物的遺傳育種及分子生物學研究。 [1] 
中文名
馮宗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四川農業大學
主要成就
四川省第五屆優秀科技副縣長(1999年)
中國當代農業高級專家庫專家(2016年)

馮宗雲人物經歷

1982年9月至1986年6月,在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9年9月至1992年6月,在四川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方向:數量遺傳學在作物育種中的應用)讀研究生,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2年9月至1994年6月,為四川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生。
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為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專業(研究方向:分子遺傳學及基因工程)博士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從事高粱遺傳育種研究工作。
1994年7月起,在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遺傳育種學系從事《遺傳學》、《作物育種學》、《田間實驗與統計分析》及《生物技術概論》等課程教學及大麥遺傳育種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1997年8月至1999年9月,任天全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
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育種與遺傳學系Mark E. Sorrells教授實驗室作訪問學者。 [3] 
2017年3月至4月,擔任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學者。 [1] 

馮宗雲主要成就

馮宗雲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主要從事大麥青稞)、藜麥等健康功能作物的遺傳育種及分子生物學研究。 [1] 
馮宗雲提出了利用幼苗根系吸收營養的動力學參數一親和性指標預測玉米雜種優勢。首次利用微衞星標記研究了中國青藏高原野生及棧培大麥的遺傳多樣性與公子進化,從分子水平上證實了中國栽培大麥起源於中國西藏的野生三稜大麥,野生六稜大麥是野生二校大麥向栽培大麥進化的中間形式,中國裸大麥最早起源於西藏、經青海向四川的甘孜地區進行傳播的:發現了人麥和分枝天然突變體,並首次對該定變體新基因證行了分子作圖發現了大麥雄件不有突變體,經回交轉育育成大麥核質互作型雄性不百系960A,為大麥雜種優勢的利用奠定於基礎。 [4] 
  • 承擔項目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主持(主研)國家、省(部)級大麥研究課題10餘項。 [1] 
項目\來源完成時限備註
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麥綜合試驗站站長經費2011-2012主持
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麥綜合試驗站站長經費2008-2010主持
西南地區飼料和啤酒大麥與青稞品種篩選及生產技術研究. 農業部行業(農業)科技專項—大2007-2010主持
大麥光温敏核不育新材料不育基因的精細定位與克隆.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目2008-2010主持
參考資料: [1] 
  • 學術著作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主編出版專著4本(部)。 [1] 
[1]徐廷文,孫東發,馮宗雲.1997年.大麥豐產栽培技術[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馮宗雲.1998年.大麥燕麥高產關鍵技術[M].成都:天地出版社.
[3]馮宗雲.2006年.徐廷文大麥學術文集[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4]馮宗雲.2006年.大麥特異遺傳資源分子生物學研究[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1] 
  • 科研獲獎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獲地(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1] 
成果名稱獲獎級別獲獎時間個人排名
優質高產飼用大麥新品種選育及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20年排名第一
中國青藏高原野生及栽培大麥分子多樣性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排名第一
“高產、優質、抗病”雜交高粱新品種選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年排名第三
“瀘雜四號”高粱的選育與利用瀘州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1992年排名第三
參考資料: [1]  [5] 
  • 品種審定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選育大麥新品種4個 。 [1] 
1. 川農大3號,1996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 川農飼麥1號,2011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3. 川農啤麥1號,2011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4. 西大麥3號(與西昌學院合作選育),2012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 
  • 發表論文
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實驗站站長 馮宗雲 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實驗站站長 馮宗雲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 [1] 
1. 劉新春,賴運平,餘毅,袁金娥,巴桑玉珍,馮宗雲. 青稞籽粒飼草性狀遺傳特徵解析[J].草業科學 2018, 35(6):1425-1434.
2. 劉新春, 馮宗雲. 大麥籽粒阿拉伯木聚糖的主基因+多基因遺傳模型分析[J].華北農學報, 2018, 33(3):1-8.
3. Li Dongmei, Yang Zhimin, Liu Xinchun, Song Zhen, Feng Zongyun, He Yang.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DNAs encoding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large and small subunits from hulless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J].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SECTION C-A JOURNAL OF BIOSCIENCE , 2018,73(5-6): 191-197.
4. Lai Yunping, Yu Yi, Liu Xinchun, Wan Hongshen, Zhang Zhefeng, Wang Lirong, Leng Yamei, Ma Lunjie, Yang Wuyun, Feng Zongyun. Association mapping of grainweight, length and width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breeding germpla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2017,19(5), 1175-1186.
5. Wu Kunlun, Yao Xiaohua, Yao Youhua, Chi Dezhao, Feng Zongyu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x Gene Polymorphisms and Amylose Content in HullessBarley[J]. Czech J. Genet. Plant Breed, 2017,53(4), 144-152.
馮宗雲參加成都農職院葉少平教授主持的大麥工作會 馮宗雲參加成都農職院葉少平教授主持的大麥工作會
6. 劉新春, 巴桑玉珍, 馮宗雲. 青稞籽粒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遺傳分析[J]. 麥類作物學報, 2017, 37(7):890-899.
7. 劉新春, 賴運平, 袁金娥, 巴桑玉珍, 餘毅, 馮宗雲. 育成青稞品種的粒型性狀的非條件與條件關聯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 2017, 15(11):4614-4624.
8. 張鵾飛, 牟利, 李鵬, 方建, 劉新春, 馮宗雲.青稞OMT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達分析[J]. 核農學報, 2017,31(12): 2314-2322.
9. 巴桑玉珍,劉新春, 付國勇,李東梅,王丹丹,強小林,馮宗雲. 基於SSR標記揭示青藏高原地區青稞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及羣體結構.麥類作物學報,2017, 37(1):40-47.
10. 牟利,張鵾飛,李鵬,方建,劉新春,馮宗雲.青稞類黃酮7-氧甲基轉移酶基因克隆及原核表達分析.麥類作物學報,2016,36(1):18-26.
11. 李鵬, 牟利, 方建, 張鵾飛, 劉新春,袁金娥,馮宗雲. 青稞CHI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達分析. 麥類作物學報,2015, 35(11), 1521-1527.
12. 方建, 牟利, 李鵬, 張鵾飛, 劉新春,袁金娥,馮宗雲. 青稞CHS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達分析. 麥類作物學報,2015, 35(11), 1528-1534.
13. 馮宗雲,何天祥,李達忠,葉少平,餘世學,毛承志,李達祥. 高產、抗病、廣適大麥新品種‘川農飼麥1號’的選育及推廣應用,中國科技成果,2015,16(13):19-20,23.
14. 文藝, 袁金娥, 牟利, 馮宗雲. 世界大麥消費的現狀及特點. 大麥與穀類科學, 2015, 123(2): 1-11.
15. 楊曉雲,楊智敏,羅小嬌,孔德媛,袁金娥, 劉新春,馮宗雲.青稞4-香豆酸輔酶A連接酶基因4CL的克隆及表達分析[J]. 麥類作物學報, 2014, 34(12):1603-1610.
16. 劉新春,賴運平,劉仙俊,李俊,袁金娥,萬洪深,馮宗雲,楊武雲.Lr1基因在四個小麥骨幹親本衍生系中的分佈及選擇效應.麥類作物報,2014,34(5):597-602
17. 羅小嬌,郭蕾蕾,楊曉雲,劉新春,餘春磊,齊國昌,馮宗雲.大麥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QTL定位分析.西南農業學報,2014,27(3):950-954
18. 張鵾飛,餘春磊,齊國昌,袁金娥,劉新春,馮宗雲.大麥籽粒不同部位黃酮含量的比較分析.麥類作物學報,2014,34(10):1441-1446
19. 齊國昌,餘春磊,羅小嬌,張鵾飛,馮宗雲.不同青稞品種(系)芽期耐鹽性鑑定[J].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14,32(3):50-55,75
20. 齊國昌,餘春磊,張鵾飛,羅小嬌,馮宗雲.青稞苗期耐鹽性鑑定及評價[J].麥類作物學報, 2014, 34(7): 950-956
21. 餘春磊,齊國昌,張鵾飛,袁金娥,羅小嬌,馮宗雲 .大麥花後四種主要黃酮物質含量的動態變化[J].麥類作物學報,2014,34(2):222-226
22. 羅小嬌,劉新春,楊曉雲,袁金娥,馮宗雲.青稞C4H基因的克隆及組織表達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4,15(3):589-596
23. 楊智敏,孔德媛,楊曉雲,袁金娥,劉新春,馮宗雲. 青稞籽粒澱粉含量的差異[J]. 麥類作物學報,2013,33(6):1139-1143. 通訊作者
24. 馮宗雲,袁金娥,羅小嬌. 世界大麥生產的現狀與特點[J]. 大麥與穀類科學,2013,(4):1-10.
25. Huilan Wu, Chunlin Chen, Juan Du, Hongfei Liu, Yan Cui, Yue Zhang, Yujing He, Yiqing Wang,Chengcai Chu, Zongyun Feng, Junming Li, and Hong-Qing Ling.Co-Overexpression FIT with AtbHLH38 or AtbHLH39 in Arabidopsis-Enhanced Cadmium Tolerance via Increased Cadmium Sequestration in Roots and ImprovedIron Homeostasis of Shoots[J]. Plant Physiology,2012, Vol. 158, pp. 790–800
26. Leilei Guo, Xianjun Liu1, Xinchun Liu, Zhimin Yang, Deyuan Kong, Yujing He, Zongyun Feng . Construction of genetic map in barley using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arkers, a new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2,11(74):13858-13862
27. Kulwal P, Ishikawa G, Benscher D, Feng Z, Yu LX, Jadhav A, Mehetre S, Sorrells ME. Association mapping for pre-harvest sprouting resistance in whitewinter wheat[J]. Theor Appl Genet. 2012 , 125(4):793-805
28. Leilei Guo, Xianjun Liu, Xinchun Liu, Zhimin Yang, Deyuan Kong, Yujing He, Zongyun Fe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 map of barley usingSRAP markers. In: Advances in Barley Sciences: The 11th International Barley Geneticas Symposium (Editors-in –Chief: Guoping Zhang, Chengdao Li, XuLiu ),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264-268.
馮宗雲在田間指導農户 馮宗雲在田間指導農户
29. 餘春磊 劉家嫺 齊國昌 羅小嬌 劉新春 馮宗雲. IT-ISJ標記及其在大麥遺傳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J].大麥與穀類科學,2012,(4)
30. 袁金娥,劉家嫺,先鋭,劉新春,馮宗雲. 大麥耐鹽性鑑定方法及耐鹽機理研究進展[J]. 大麥與穀類科學, 2011, (4):11-15
31. Yang Ping, Liu Xianjun, Liu Xinchun, Yang Wuyun , Feng Zongyun. Diversit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ed qingke (hulless barley) cultivars representingdifferent growing region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using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 markers[J] . African Journal ofBiotechnology , 2010, 9( 50) :8530-8538
32. Liu Xianjun, You Jinmei, Guo Leilei, Liu Xinchun, He Yujing, Yuan Jin’e, Liu Guoxiang, Feng Zongyun. Genetic Analysis of Segregation Distortion of SSRMarkers in F2 Population of Barley[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2011, 3 (2 ):172-177
33. Xianjun Liu, Leilei Guo, Jinmei You, Xinchun Liu, Yujing He, Jin’e Yuan, Guoxiang Liu, Zongyun Feng. Progress of Segregation Distortion in GeneticMapping of Plants[J]. Research Journal of Agronomy,2010, 4(4):78-83.
34. 葉少平,羅曉嬌,王世茂,毛承志,舒英,李春龍,馮宗雲. 大麥新品系F0797高產栽培模式研究[J].大麥與穀類科學,2010,(4):20-25
35. 賀渝敬,楊平,劉仙俊,劉新春,李成波,楊武雲,馮宗雲. 青稞育成品種SRAP標記多樣性研究。第二屆海峽兩岸雜糧健康產業峯會論文集(趙剛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成都,2010年10月,P.66-80
36. 劉仙俊,尤金美,王姝,趙化田,郭蕾蕾,賀渝敬,袁金娥,劉國祥,馮宗雲. SNP及其在大麥遺傳育種中的應用. 第二屆海峽兩岸雜糧健康產業峯會論文集(趙剛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成都,2010年10月,P.106-111
37. 葉少平,李春龍,馮宗雲,賀陽東,陳華,趙永康. 優質啤酒大麥新品種“雲啤2號”高產栽培模式研究.第二屆海峽兩岸雜糧健康產業峯會論文集(趙剛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成都,2010年10月,P.147-156
38. Ping Yang, Xian-Jun Liu, Xin-Chun Liu, Jun Li, Shou-Pu He, Xi-Wen Wang, Gang Li,Wu-Yun Yang, Zong-Yun Feng.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Developed Qingke(Hulless Barley) Varieties 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Detected by SRAP Markers[J]. Proceedings of 10th International Barley GeneticsSymposium, 2008, Alexsandria, Egypt.
39. 劉新春,苟琳,楊平,劉仙俊,王希文,何守樸,李剛,馮宗雲. 青藏高原青稞品種醇溶蛋白的遺傳多樣性[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8,9(2):180-185.
40. 楊平,劉仙俊,劉新春,李俊,王希文,何守樸,李剛,楊武雲,馮宗雲. 利用SRAP標記研究四川高原青稞育成品種的遺傳多樣性[J]. 遺傳,2008,30(1):115-122.
41. 劉新春 ,苟琳,楊平,劉仙俊,王希文,何守樸,李剛,馮宗雲. 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種醇溶蛋白的遺傳多樣性[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8,9(2)
42. 楊平,劉仙俊,劉新春,李俊,王希文,何守樸,李剛,楊武雲,馮宗雲. 利用SRAP標記研究四川高原青稞育成品種的遺傳多樣性[J]. 遺傳,2008,30(1)
43. 周洪金,劉新春,劉仙俊,王希文,何守樸,李剛,閆敏,賀剛德,馮宗雲. 川藏高原地區青稞育成品種醇溶蛋白遺傳多樣性的比較分析[J]. 大麥與穀類科學,2007,(4):1-6.
44. Feng Zongyun, Liu Xianjun, Zhang Yizheng, Ling Hongqing.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Tibetan wild barley using SSR markers[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Genomics, 2006, 33(10):917-928.
45. Feng Zongyun, Zhang Lili, Zhang Yizheng, Ling Hongqing.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 of cultivated six-rowed naked barleylandraces 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detected by SSR analysis.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6,29(2):330-338.
46. Zongyun Feng, Lili Zhang, Yizheng Zhang, Hongqing Ling.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 of cultivated barley from the Qinghai-Tibetplateau of China using SSR analysis.中國遺傳學會植物遺傳與基因組學2005年學術研討會,2005. P27.
47. 馮宗雲. 分子標記在大麥遺傳育種中的應用[J]. 大麥科學,2005,(3).
48. Zongyun Feng, Yizheng Zhang, Lili Zhang, Hongqing Ling. Further molecular evidence for the Hordeum vulgare ssp. spontaneum in Tibet as ultimateprogenitor of Chinese cultivated barley[J].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2005,11(3).
49. Zongyun Feng, Lili Zhang, Yizheng Zhang, Hongqing Ling. Chromosomal location for gene of ear-branching character of barley mutant[J]. High TechnologyLetters, 2004,14(2).
50. Zongyun Feng, Yizheng Zhang, Lili Zhang, Hongqing Ling,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and cultivated barley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of China detectedby SSR analysis[J]. Proceedings of 9th International Barley Genetics Symposium. Czech, 2004.
51. 馮宗雲,李宏,張立立,張義正. 西藏野生大麥醇溶蛋白的遺傳多樣性[J]. 四川大學學報,2004,41(2).
52. 馮宗雲,張義正,張立立,凌宏清. 應用微衞星標記研究西藏野生二稜大麥的遺傳多樣性及地理分化[J]. 高技術通訊,2003,13(10).
53. 馮宗雲,張義正,凌宏清. 大麥基因組中的微衞星標記及其應用[J]. 遺傳,2002,24(6).
54. 馮宗雲,徐廷文. 高產優質多抗大麥川農大3號[J]. 中國種業,2001,(5).
55. 徐廷文,馮宗雲. 從來牟的釋義談中國栽培大麥起源問題[J]. 西南農業學報,2001,14(1).
56. 馮宗雲,張義正. 一個新質源大麥核質互作雄性不育系96f7A的選育及其遺傳研究[J]. 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38(4).
57. 徐廷文,馮宗雲. 從來牟的釋義談中國栽培大麥起源問題. 中國大麥文集(第五集)(劉旭主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北京,2001,P.18-22.
58. 馮宗雲,張義正,李眠,況素芬,徐廷文. 中國大麥核質互作型雄性不育研究與進展. 中國大麥文集(第五集)(劉旭主編).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北京,2001,P.13-17.
59. Zongyun Feng, Lin Gou, Min Li, Sufen Kuang, Tingwen Xu. Inheritance and chromosome location for multi-branching trait of f151-a natural mutant of theQingke barley (H. vulgare var. nudum) landrace[J]. Barley Genetics Ⅷ, Adelaide University, 2000, vol. III, P.145-147.
60. Daxiong Fu, Tingwen Xu, Zongyun Feng. The ancient carbonize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kernel discovered in the middle of Yalu Tsangporiver basin in Tibet[J].Southwest China of Agric Sci, 2000, 13(1).
61. 徐廷文,馮宗雲. 大麥密直穗型矯杆遺傳資源及其育種應用[J]. 作物品種資源,1999,(3).

馮宗雲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馮宗雲(左六)與研究生合影 馮宗雲(左六)與研究生合影
教學活動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承擔着四川農業大學本科專業《遺傳學》《田間試驗與統計學》《生物技術概論》《植物育種學》《作物育種學》等的教學工作。 [1] 
指導學生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指導畢業博士5人,碩士37人。在讀博士生2人,在讀碩士生7人。 [1] 
出版教材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主編出版教材1本。 [1] 
[1] 馮宗雲.遺傳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 [1] 

馮宗雲榮譽表彰

榮譽獎項獲獎時間授予單位
四川省第五屆優秀科技副縣長1999年8月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四川省人事廳等
中國當代農業高級專家庫專家2006年3月8日中國農學會
參考資料: [1] 

馮宗雲社會職務

截至2018年8月,馮宗雲擔任中國作物學會大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遺傳學會理事、《大麥與穀物科學》編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首輪評審專家等社會職務。 [1]  [6] 

馮宗雲人物評價

馮宗雲深入一線,解決貧困縣在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中的產業培育、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等突出問題。在藜麥基地,為村民做了田間技術指導和病蟲害指導。在布拖試種藜麥,托起了布拖人民脱貧的希望。馮宗雲在當地扶智的同時,也注意與當地老百姓交流。 [7-8]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