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藜麥

鎖定
藜(讀音lí)麥(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藜科藜屬植物。穗部可呈紅、紫、黃,植株形狀類似灰灰菜,成熟後穗部類似高粱穗。植株大小受環境及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從0.3-3米不等,莖部質地較硬,可分枝可不分。單葉互生,葉片呈鴨掌狀,葉緣分為全緣型與鋸齒緣型。藜麥花兩性,花序呈傘狀、穗狀、圓錐狀,藜麥種子較小,呈小圓藥片狀,直徑1.5-2毫米,千粒重1.4-3克。 [1] 
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等中高海拔山區。具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鹽性,生長範圍約為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最適的高度為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地區。 [1] 
藜麥富含的維生素、多酚、類黃酮類、皂苷和植物甾醇類物質具有多種健康功效。藜麥具有高蛋白,其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3%,還是一種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謝過程中發揮有益功效。 [1]  [5] 
國內藜麥產品的銷售以電商為主,缺乏實體店銷售,藜麥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藜麥國際市場需求強勁,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通過加快品種培育和生產加工設備研發,豐富產品種類,藜麥必將在“調結構,轉方式,保增收”的農業政策落實中發揮重要作用。 [5] 
2022年5月,“超級穀物”藜麥在寧洱縣試種成功。 [6]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藜麥
拉丁學名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別    名
南美藜
印第安麥
奎藜
奎奴亞藜
灰米 展開
別名
南美藜
印第安麥
奎藜
奎奴亞藜
灰米
金谷子
奎藜籽
藜谷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8] 
中央種子目
藜科
藜屬
藜麥
命名者及年代
Willd.,1798 [3] 

藜麥植物學史

藜麥
藜麥(18張)
藜麥是印第安人的傳統主食,幾乎和水稻同時被馴服有着6000多年的種植和食用歷史。藜麥具有相當全面營養成分,並且藜麥的口感口味都容易被人接受。在藜麥這種營養豐富的糧食滋養下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偉大的印加文明,印加人將藜麥尊為糧食之母。美國人早在80年代就將藜麥引入NASA,作為宇航員的日常口糧,FAO認定藜麥是唯一一種單作物即可滿足人類所需的全部營養的糧食,並進行藜麥的推廣和宣傳。2013年是聯合國欽定的國際藜麥年。以此呼籲人們注意糧食安全和營養均衡。 [1] 

藜麥形態特徵

藜麥穗部可呈紅、紫、黃,植株形狀類似灰灰菜,成熟後穗部類似高粱穗。植株大小受環境及遺傳因素影響較大,從0.3-3米不等,莖部質地較硬,可分枝可不分。單葉互生,葉片呈鴨掌狀,葉緣分為全緣型與鋸齒緣型。根系龐大但分佈較淺,根上的鬚根多,吸水能力強。藜麥花兩性,花序呈傘狀、穗狀、圓錐狀,藜麥種子較小,呈小圓藥片狀,直徑1.5-2毫米,千粒重1.4-3克。 [1] 

藜麥近種區別

藜麥
大麥
單葉互生,葉片呈鴨掌狀,葉緣分為全緣型與鋸齒緣型。
葉鞘鬆散抱莖,無毛或基部者被柔毛;葉耳披針形;葉舌膜質。
花序呈傘狀、穗狀、圓錐狀。
穗狀花序稠密。
藜麥 藜麥
大麥 大麥

藜麥產地生境

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等中高海拔山區。具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耐鹽性,生長範圍約為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原上,最適的高度為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地區。 [1]  [4] 

藜麥繁殖方法

藜麥播前準備

繁殖 繁殖
地塊選擇:應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及肥力較好的地塊種植。藜麥不宜重茬,忌連作,應合理輪作倒茬。前茬以大豆、薯類最好,其次是玉米、高粱等。 [4] 
施肥整地:早春土壤剛解凍,趁氣温尚低、土壤水分蒸發慢的時候,施足底肥,達到土肥融合,壯伐蓄水。播種前每降1次雨及時耙耱1次,做到上虛下實,乾旱時只耙不耕,並進行壓實處理。一般每畝(667平方米/畝,下同)施腐熟農家肥1000-2000千克、硫酸鉀型複合肥20-30千克。如果土壤比較貧瘠,可適當增加複合肥的施用量。 [4] 

藜麥播種方法

播種期一般選在5月中旬、氣温在15-20℃時為宜。播種量為每畝0.4千克。播種深度1-2釐米。一般使用耬播,也可採用穀子精量播種機播種。行距50釐米左右,株距15-25釐米。 [4] 

藜麥栽培技術

藜麥苗期管理

苗期 苗期
查苗補苗:藜麥出苗後,要及時查苗,發現漏種和缺苗斷壟時,應採取補種。對少數缺苗斷壟處,可在幼苗4-5葉時雨後移苗補栽。移栽後,適度澆水,確保成活率。對缺苗較多的地塊,採用催芽補種,先將種子浸入水中3-4小時,撈出後用濕布蓋上,放在20-25℃條件下悶種10小時以上,然後開溝補種。 [4] 
間苗定苗:藜麥出苗後應及早間苗,並注意拔除雜草。當幼苗長到10釐米、長出5-6葉時間苗,按照留大去小的原則,株距保持在15-25釐米。 [4] 
中耕除草:中耕結合間苗進行,應掌握淺鋤、細鋤、破碎土塊,圍正幼苗,做到深淺一致,草淨地平,防止傷苗壓苗。中耕後如遇大雨,應在雨後表土稍干時破除板結。當藜麥長到50釐米以上時,還需除草1-2次。 [4] 

藜麥中期管理

在藜麥8葉齡時,將行中雜草、病株及殘株拔掉,提高整齊度,增加通風透光,同時,進行根部培土,防止後期倒伏。 [4] 

藜麥水肥管理

要求一次性施足底肥,如果生長中後期發現有缺肥症狀,可適當追肥。一般在植株長到40-50釐米時,每畝撒施三元複合肥10千克。在藜麥生育後期,葉面噴灑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可促進開花結實和子粒灌漿。藜麥主要以旱作為主,如發生嚴重乾旱,應及時澆水。 [4] 

藜麥後期管理

在成熟期,要嚴防麻雀為害,及時收穫,防止大風導致脱粒,造成損失。 [4] 

藜麥病蟲防治

葉斑病 葉斑病
病害:主要防治葉斑病,使用12.5%的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一般防治1-2次即可收到效果。 [4] 
蟲害:藜麥常見蟲害有象甲蟲、金針蟲螻蛄、黃條跳甲、橫紋菜蝽、萹蓄齒脛葉甲、潛葉蠅、蚜蟲、夜蛾等。防治方法:可每畝用3%的辛硫磷顆粒劑2-2.5千克於耕地前均勻撒施,隨耕地翻入土中。也可以每畝用40%的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1-2千克,拌細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撒施地面翻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蟲。 [4]  [7] 

藜麥主要價值

藜麥營養

藜麥 藜麥
藜麥的營養價值超過任何一種傳統的糧食作物,藜麥是一種全谷全營養完全蛋白鹼性食物,藜麥作為一種藜科植物其蛋白質含量與牛肉相當,其品質也不亞於肉源蛋白與奶源蛋白。藜麥所含氨基酸種類豐富,除了人類必須的9種必須氨基酸,還含有許多非必須氨基酸,特別是富集多數作物沒有的賴氨酸,並且含有種類豐富且含量較高的礦物元素,以及多種人體正常代謝所需要的維生素,不含膽固醇與麩質,糖含量、脂肪含量與熱量都屬於較低水平。 [1] 
藜麥富含的維生素、多酚、類黃酮類、皂苷和植物甾醇類物質具有多種健康功效。藜麥具有高蛋白,其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3%。藜麥還是一種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謝過程中發揮有益功效。 [5] 

藜麥食療

藜麥的全營養性和高膳食纖維等特性決定了它對健康的益處。研究表明,藜麥富含的維生素、多酚、類黃酮類、皂苷和植物甾醇類物質具有多種健康功效。藜麥具有高蛋白,其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3%,還是一種低果糖低葡萄糖的食物能在糖脂代謝過程中發揮有益功效。 [1] 

藜麥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藜麥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68 千卡
蛋白質 14.1 g
脂肪 6.1 g
飽和脂肪酸 0.7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1.6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3.3 g
碳水化合物 64.2 g
膳食纖維 7 g
葉酸 184 μg
5 mg
197 mg
457 mg
563 mg
47 mg
4.6 mg
3.1 mg
維生素A 1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36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32 mg
煙酸(煙酰胺) 1.52 mg
維生素B6 0.49 mg
維生素E 2.44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