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鈴薯軟腐病

鎖定
馬鈴薯軟腐病是由幾種歐文氏菌單獨或混合侵染,為害貯藏期馬鈴薯塊莖的一種細菌病害。遍佈全世界馬鈴薯產區,每年不同程度的發生,是歐、美國家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減產3%~5%,常與幹腐病複合感染,引起較大損失。
中文名
馬鈴薯軟腐病
分佈區域
遍佈全世界馬鈴薯產區,每年不同程度的發生。
危害作物
馬鈴薯
為害部位
葉、莖及塊莖

馬鈴薯軟腐病為害症狀

軟腐病一般發生在生長後期收穫之前的塊莖上及儲藏的塊莖上。被侵染的塊莖,氣孔輕微凹陷,棕色或褐色,周圍呈水浸狀。在乾燥條件下,病斑變硬、變幹,壞死組織凹陷。發展到腐爛時,軟腐組織呈濕的奶油色或棕褐色,其上有軟的顆粒狀物。被侵染組織和健康組織界限明顯,病斑邊緣有褐色或黑色的色素。腐爛早期無氣味,二次侵染後有臭氣、黏液、黏稠物質。

馬鈴薯軟腐病病原信息

有3種。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etal.稱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胡蘿蔔軟腐致病變種和E.carotovorasubsp.atroseptica(VanHall)Dye稱胡蘿蔔軟腐歐文氏菌馬鈴薯黑脛亞種及E.chrysanthemiBurkholder,McFaddenetDimock稱菊歐氏菌。菌體直杆狀,大小1~3×0.5~1(um),單生,有時對生,革蘭氏染色陰性,靠周生鞭毛運動,兼厭氣性。 [1] 

馬鈴薯軟腐病傳播途徑

軟腐病是細菌性病害,胡蘿蔔軟腐歐氏桿菌變種和黑脛病歐氏桿菌變種是軟腐病的常見病原。這兩種病原屬厭氣細菌,易在水中傳播。軟腐病的侵染循環與黑脛病相似。一般易從其他病斑進入,形成二次侵染、複合侵染。早前被感染的母株,可通過匍匐莖侵染子代塊莖。温暖和高濕及缺氧有利於塊莖軟腐。地温在20℃~25℃或在25℃以上,收穫的塊莖會高度感病。通氣不良、田裏積水、水洗後塊莖上有水膜造成的厭氣環境,利於病害發生髮展。施氮肥多也提高感病性。

馬鈴薯軟腐病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和降低田間濕度。
(2)及時拔除病株,並用石灰消毒減少田間初侵染和再侵染源。
(3)避免大水漫灌
(4)噴灑5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