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鈴薯瘡痂病

鎖定
馬鈴薯瘡痂病是由多種鏈黴菌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主要危害塊莖,初期薯塊表皮產生褐色斑點,逐漸擴大成褐色近圓形或不定型大斑,病斑多分散。病斑呈網紋狀和裂口狀,表皮粗糙木質化,病斑開裂後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病斑呈鏽色、暗褐色或黑色瘡痂狀硬斑塊。病斑僅限於薯塊皮部,不深入薯塊內。 [4] 
馬鈴薯瘡痂病是世界上馬鈴薯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中國馬鈴薯生產基地普遍存在。該病發生後,病斑雖然僅限於皮層,但病薯不耐貯藏,外觀難看。感病後對馬鈴薯的品質影響很大,造成商品價值下降,一般可減產10-30%,部分地塊甚至減產40%以上。 [5-6] 
馬鈴薯瘡痂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想要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就要實施綜合性防治措施,從各個方面預防,降低馬鈴薯瘡痂病的發生率。具體措施有主要有實行輪作、薯苗及種子消毒、土壤消毒、加強栽培管理、噴藥防治等。 [1] 
中文名
馬鈴薯瘡痂病
外文名
Potato scab
病    原
多種鏈黴菌
為害作物
馬鈴薯
為害部位
塊莖

馬鈴薯瘡痂病病原特徵

病原菌 病原菌
馬鈴薯瘡痂病是由多種鏈黴菌引起的,1890年由Roland Thaxter首次分離到馬鈴薯瘡痂病致病菌株Oospora scabies,後被Waksman和Henrici命名為Streptomyces scabies。Kreuze等從紐芬蘭地區分離鑑定病原菌,鑑定出Streptomyces scabiesStreptomyces turgidiscabiesStreptomyces actidiscabiesStreptomyces europaeiscabiei等多個種。中國馬鈴薯瘡痂病病原菌分佈存在地域差異,各省之間病菌有所不同,存在明顯的遺傳多樣性。楊德潔等研究表明中國北方馬鈴薯產區病菌組成穩中有變,分佈複雜,在已知病菌中以Streptomyces scabies分佈最為廣泛,其他致病種一般為局部或多地發生。趙偉全等利用生物學和16SrDNA序列對中國20個地區的馬鈴薯瘡痂病菌進行鑑定,鑑定出致病病原菌有Streptomyces scabiesStreptomyces actidiscabies和一個未知種。楊夢平等從雲南省分離篩選得到67株致病菌株進行鑑定,結果顯示引起雲南省馬鈴薯瘡痂病的病原有Streptomyces caviscabiesStreptomyces anulatusStreptomyces scabiesStreptomyces turgidiscabies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Streptomyces europaeiscabieiStreptomyces luridiscabieiStreptomyces enissocaesilisStreptomyces griseus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共10種。邢瑩瑩等從黑龍江省4個地區的發病馬鈴薯中分離純化病原菌進行鑑定,表明黑龍江地區的病原菌有Streptomyces scabiesStreptomyces turgidiscabiesStreptomyces actidiscabies三種,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為優勢種。 [8] 
病菌喜温暖較乾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20-32℃;最適發病環境温度為24-28℃,中性或微鹼性的砂壤土,含水量少於15%;最適感病生育期為結薯期。發病潛育期10-20天。該病原除危害馬鈴薯外,還能危害蘿蔔蕪菁等作物。 [7] 

馬鈴薯瘡痂病為害症狀

馬鈴薯瘡痂病主要危害塊莖。塊莖染病,表面初生褐色小斑點,擴大後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凹陷、邊緣凸起、表面粗糙的褐色病斑;因產生大量木栓化細胞,導致表面粗糙而呈瘡痂狀,一個薯塊上病斑少者數個,多者數十個,並由數個病斑合併成大斑塊,可佈滿整個薯塊表面。病斑僅限於皮部,不深入薯內。 [7] 
馬鈴薯瘡痂病

馬鈴薯瘡痂病侵染循環

病菌在馬鈴薯塊莖上及土壤中越冬。塊莖生長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後染病,當塊莖木栓化後病菌很難侵入,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株播種在帶菌的土壤中也能發病。 [7] 

馬鈴薯瘡痂病流行規律

土壤中水分過大極易引起部分細菌大量繁殖,低窪積水多時發病較嚴重。下水頭常常成為危害蔓延的重點。土壤温度是引發馬鈴薯瘡痂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温度為25-30℃時馬鈴薯瘡痂病極易發生。除此以外,若種植位置處於河灘旁或鹼性沙壤土、在施肥階段過多施用可增加土壤鹼性的化肥等,都會為馬鈴薯瘡痂病的發生提供有利條件。細菌適宜的生長環境為pH值6-7,這與馬鈴薯高產的土壤環境(pH值為5-7)重疊。因此在高温環境、通氣較好、土壤鹼性又極為乾燥的情況下,發病通常會較為嚴重。 [1] 
此外,馬鈴薯瘡痂病多發於馬鈴薯白色薄皮品種,而褐色厚皮的馬鈴薯品種抗病原菌侵襲度較強,但若對次品種改良極易被病原菌侵襲;若土壤中硼、鈣肥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極易導致馬鈴薯發育不良、抵抗病原菌能力下降,進而 容易發生馬鈴薯瘡痂病。 [1] 

馬鈴薯瘡痂病防治方法

馬鈴薯瘡痂病農業防治

  • 選育抗病品種:篩選、培育抗馬鈴薯瘡痂病的馬鈴薯品種是從根本上降低病害發生的有效途徑。生產上,最好選褐色、紅色、厚皮品種。 [3] 
  • 選用無病種薯:種薯帶菌是病害傳播的重要途徑,因此,馬鈴薯生產中,一定要嚴把種薯調入關和種薯消毒關,選用表面光滑完整、無病的薯塊做種薯為宜。 [3] 
  • 深翻田塊:冬季深翻土壤,耕地深度達到25-35釐米,深翻後使土壤凍曬,以破壞病菌滋生環境,達到殺滅土壤中的病菌之目的。 [3] 
  • 實行輪作:馬鈴薯屬於茄科作物,實行5年以上輪作,輪作時避開茄科作物,與豆科百合科葫蘆科作物輪作較好。長期發病的地塊,即使發病較輕,也應停種幾年。 [3] 
  • 施用腐熟有機肥:馬鈴薯播種時增施多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綠肥,可抑制發病。 [3] 
  • 選擇適宜田塊:提倡高壟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傳播蔓延。若結薯期遇乾旱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可減輕發病。 [3] 

馬鈴薯瘡痂病化學防治

  • 土壤處理:選用40%五硝基苯粉劑進行土壤消毒,每畝用藥0.6-1千克,也可用瘡痂淨、五氯硝基苯進行土壤處理。 [3] 
  • 種薯消毒:用0.2%福爾馬林(甲醛)溶液,即40%甲醛的藥液100毫升對水20千克,在播種前浸種2小時;或用對苯二酚20克對水20千克配成0.1%溶液,播前浸種半小時,取出陰乾後再切成塊播種,否則容易發生藥害。還可用甲基託布津+多菌靈+農用鏈黴素+滑石粉拌種。 [3] 
  • 煙霧燻蒸防治:可用煙霧燻蒸的方法,在馬鈴薯貯存期採用百菌清煙霧劑進行燻蒸可以較好地防治馬鈴薯瘡痂病。 [3] 
  • 葉面噴霧防治:馬鈴薯發病後,可用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2000倍進行葉面噴霧。 [3] 

馬鈴薯瘡痂病分級標準

馬鈴薯瘡痂病調查分級情況:0級,為薯塊無瘡痂;1級,病痂覆蓋率1-2%;2級,病痂覆蓋率2.1-5.0%;3級,病痂覆蓋率5.1-10.0%;4級,病痂覆蓋率10.1-25%的;5級,病痂覆蓋率>25%。 [2] 
參考資料
  • 1.    陳紅哲, 張瀟, 黃金濤等. 試述馬鈴薯瘡痂病的發生及防治措施[J]. 新農業, 2019, (9):39-40.
  • 2.    閆嘉琦, 張紅, 金山等. 藥劑對馬鈴薯瘡痂病藥效評價[J]. 農業與技術, 2020, 第40卷(16):21-23.
  • 3.    李拴曹, 李存玲. 馬鈴薯瘡痂病的發生與防治[J]. 陝西農業科學, 2016, (1):76-77.
  • 4.    李洪浩, 丁凡, 餘韓開宗等. 馬鈴薯瘡痂病的發生及防治措施[J]. 四川農業科技, 2017, (2):25-26.
  • 5.    餘宏章. 馬鈴薯瘡痂病防治[J]. 農村科學實驗, 2015, (10):23.
  • 6.    梁振娟, 周平, 王宗明等. 馬鈴薯瘡痂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 安徽農學通報, 2020, 第26卷(16):140,168.
  • 7.    李惠明 等.蔬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實用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418-419
  • 8.    陳志垚,台蓮梅,王天君,王鵬,陳雪梅.馬鈴薯瘡痂病鏈黴菌的生物學特性研究.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7):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