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當戰役

鎖定
1938年,日軍沿長江西上,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武漢會戰即將拉開戰幕。中國軍隊在長江兩岸重要的要塞之一是馬當要塞。為阻止日軍沿江西上,中國海軍和無數民工歷時數年,費盡財力物力,在此精心佈下了30多處人工暗礁,沉船39艘,佈置水雷1600多枚。
1938年6月22日,日軍波田支隊與海軍第11戰隊由安慶溯江西犯。兩天激戰,日軍無法打通水上通道,為中國軍隊嚴密的沿江佈防傷透腦筋。後由於漢奸通敵泄密,日軍得到了馬當要塞佈防圖,從而攻陷了馬當,武漢的重要門户被打開。 [4] 
中文名
馬當戰役
別    名
馬當要塞保衞戰、馬當保衞戰、馬壋守衞戰、馬當阻塞作戰
地    處
江西彭澤縣境內
對    象
中國軍隊,日本軍隊

馬當戰役歷史背景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投入兵力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略性戰役, 是國民黨正面戰場最大的會戰。此次會戰始於1938年6月12日安慶失守, 至1938年10月25日蔣介石撤離武漢為止。
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來, 日軍方面企圖一舉殲滅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 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徐州會戰之後, 1938年5月, 日軍統帥部在關於向攻戰漢口態勢轉移的作戰方針中, 要求向武漢進攻的華北、華中日軍攻佔漢口, 佔領武漢。8月22日, 日軍大本營下達關於攻戰漢口的第188號指示和參謀總長下達的第250號指示, 把武漢會戰的戰略目的明確為“攻佔漢口, ‘把蔣政權逐出中原’”。日本天皇在下令進攻武漢時指出:大戰的目的是想通過佔領一塊顯眼的地盤, “使蔣政權淪為地方政權”。
6月中旬, 以蔣介石為首的抗戰最高統帥部軍事委員會在漢口召開軍事會議,確定了中國軍隊進行武漢會戰的作戰方針。蔣介石將凡能動用的部隊全部調集武漢地區參戰, 總計50個軍, 129個師, 110餘萬兵力。由於日軍主力是從長江東面而來, 蔣介石以長江為界將中國軍隊劃分為南北兩個大的戰場:江北戰場, 以23個軍為基幹兵力, 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 主力配置於大別山西北面的信陽、商城地區, 另將一部分兵力配置在大別山以西的長江北岸一線。江南戰場, 以27個軍為基幹兵力, 由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武漢衞戍司令部總司令陳誠指揮, 主力配置於武漢以西的長江南岸沿線。南岸是日軍進攻的重點, 因此是武漢會戰的主戰場。另蔣介石傾其空軍全部戰鬥機、轟炸機100餘架, 投入會戰, 海軍全部戰艦40餘艘, 亦投入會戰。
蔣介石在進行了上述軍事部署後, 下令駐武漢三鎮的各機關團體、廠礦、企業、學校、全城居民於8月15日以前全部撤離到宜昌、重慶、湖南、昆明、西安等地, 只留他的軍事指揮機關軍事委員會在武漢指揮作戰。然後, 他通過電台向全國和全世界發表聲明:“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 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 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抗戰以來, 已經作戰的經過, 足以證明在陣地戰上我軍力量之堅強, 將士作戰之勇敢無畏。此在上海與魯南各陣地戰中, 皆足證明”;“我軍此次作戰, 將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進退為重, 而在於自動地選擇有利的作戰地區, 達成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2] 

馬當戰役戰前準備

馬當在彭澤縣北端,瀕臨長江邊。馬當山險峻崢嶸,與上游的小孤山夾江相望,猶如長江天塹上的扼喉之鉗,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國民黨當局將馬當及江蘇的江陰、湖北的田家鎮3處列為長江水道三大要塞。 [3]  為防止日軍溯江西進威逼武漢,從1937年秋開始,江西省江防委員會調了9個縣的民工,役力將近一年,在馬當江防要塞修築和加固防禦工事,建造了3級炮台。第一級在馬當磯頭,第二級在馬當山腰,第三級在馬當山頂,耗費的人力和物力無法計算。其間,當局在馬當淺水道沉塞大型商船9艘、大木船8艘,在全省徵調木船千餘條,滿載石塊,鑿沉於馬當江面。為此,又不知有多少船民流離失所;生計斷絕。1937年12月19日,馬當要塞宣告封鎖。 [1]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後,原擬西取鄭州、沿平漢路南攻武漢,旋因花園口黃河決堤,豫東氾濫,遂改變路線,沿淮河和長江兩岸夾江西竄,進犯武漢。贛北是武漢外圍門户,成為日軍必奪之地。
在贛北戰場上,日軍投入了5個多師團,並配置了大量的飛機、艦艇和海軍陸戰隊,由華中派遣軍所轄第十一軍中將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
為保衞武漢,中國軍事當局新設第九戰區,以陳誠為司令官,指揮江南第一兵團在南潯線、第二兵團在九江、田家鎮一線,共計10個軍,準備對日軍作戰。
1938年6月,江防總司令劉興委派李韞珩為馬當守備區指揮官,統領五十三師,一四六師和一六七師的四九九旅及馬當要塞司令部,五十三師師長王錫濤兼任馬當要塞司令,另配備海軍陸戰隊、炮兵團。整個守備區擁有兵力約3萬餘人。任務是固守香山、黃慄術陣地,並派一團兵力佈置於華陽、望江,以攻擊日軍的登陸部隊,掩護要塞,防止敵艦突入。 [1] 

馬當戰役戰役過程

1938年6月,日軍攻佔安慶後,即派小汽艇逆江西犯,騷擾窺探,覬覦馬當。
14日,日本飛機36架分7批轟炸馬當、彭澤湖口九江等地。
18日,日機10餘架再次空襲皖贛邊境江岸各地,在馬當、東流等地投彈200餘枚,造成嚴重破壞。同日,日軍兩部隊分別出動,一部在安徽銅陵、蕪湖之間的荻港至板子磯一帶登陸,一部在安徽銅陵、貴池之間的大通、江口、羊山磯一帶登路。國民黨軍向鳳凰山以南撤退。
19日,日機兩度飛抵馬當、湖口、彭澤一帶偵察及轟炸。中國空軍於午後飛至日艦集結地轟擊,發生激烈空戰。日軍汽艇二艘在敵艦炮火掩護下闖入安徽銅陵上游的和悦瀏內河。到當日止,安徽境內羊山磯附近江面又馳到日艦7艘,意在增援西進的日軍。安徽境內的鳳凰山、牛歇嶺、老虎頭一帶發生戰鬥。
20日,日機10餘架分批襲擊彭澤、湖口。國民黨軍於當日清晨退出鳳凰山及牛歇嶺。
6月22日,日本軍艦數艘已迫近馬當山水柵,兩岸登陸的日軍向守柵的中國軍隊發動攻擊。在馬當山以北,中日軍隊亦展開激戰。
6月23日,日本波田支隊軍艦數艘駛至馬當,對要塞開炮轟擊。這時日軍大小艦艇麇集在大通以上江面者達200餘艘。日軍部隊由長江下游、津浦線上及日軍內部調集了大約20個師團,旨在衝破馬當,直搗武漢。中國軍隊亦連日派飛機到長江中轟炸日艦,但成效不大。
6月24日,日軍五六千人由軍艦20餘艘、汽艇百餘隻及飛機多架掩護,在皖贛邊境的香口登陸,同時出動飛機,分批轟炸馬當、彭澤。
6月25日,中國軍隊放棄牛歇嶺後又放棄了老虎頭及馬鞍山。日軍乘大風之機,集結軍艦數十艘,步兵千餘人,潛至香口附近的黃山登陸,旋竄到張公磯附近。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激戰終日。日軍佔據香山後,急築工事,並圈以鐵絲網數道。該山高於馬當,可瞰制馬當全境。日軍增援部隊跟進,從太泊湖西北濱一再猛攻馬當要塞炮台。此時,日軍一面在華陽、黃山山麓設炮兵陣地,居高臨下轟擊馬當,一面以汽艇多艘衝入中國軍隊的水雷區進行掃雷。中國軍隊炮兵猛擊敵艦,當場擊沉4艘、傷2艘,浴血奮戰一晝夜。日軍最後施放毒瓦斯,中國軍隊傷亡十分之七,張公磯淪於敵手,馬當要塞失去屏障,陷入日軍重重包圍之中。 [1] 
6月26日拂曉, 日軍以江邊蘆葦作掩護, 悄悄摸到長山西端中國海軍第2總隊第7中隊陣地前, 施放毒氣。全中隊官兵除5人到總部報告外全部中毒身亡。日軍大量艦隻載着陸戰隊從第7中隊控制的江段登陸, 佔領香山的日軍炮兵和海軍猛轟長山陣地,長山陣地炮台和重機槍掩體均被摧毀。日本陸軍在海空軍的配合下沿公路向長山陣地突擊, 將長山陣地切為數段。中國守軍炮兵炮彈打光, 以步槍應戰, 而海軍鮑長義部, 雖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但傷亡慘重, 逐漸失去抵抗力。當日中午長山陣地被日軍攻佔。日軍奪取長山陣地之後, 採用迂迴包圍的戰術, 很快推進到馬當炮台, 日陸海空軍一齊出動, 對馬當要塞發起立體攻擊。日軍向炮台施放毒氣, 中國守軍中毒者達70%,緊接着炮台底下出現便衣漢奸隊和日軍大部隊, 情況異常危急。 [2] 
6月26日晚,日軍千餘人進犯馬當東側。27日晨,又有700多日軍登陸。28日,防護馬當封鎖線的數炮台之一被日軍佔據。當日午後,又有日軍一部分乘汽艇迂迴至馬當西側的青山壩登陸。到當日晚上,日軍已越過馬當,在彭澤以東的娘娘廟登陸。
6月29日,馬當要塞外圍第一道防線被日軍密集炮火轟毀,中國軍隊僅固守在娘娘廟、牛山等炮台。當天晚上,守衞馬當要塞的中國軍隊向青山壩附近撤退。雖然中國空軍仍飛往前線轟炸,馬當要塞還是於30日完全陷入日軍手中。 [1] 
馬當要塞的中國守軍 馬當要塞的中國守軍 [4]

馬當戰役戰役結果

長江門户洞開,日本軍艦得以長驅直入。 [1] 

馬當戰役戰役評價

在馬當要塞保衞戰中,國民政府軍的中下級官兵浴血奮戰,以劣勢裝備,勇抗強敵,前仆後繼,血染長江,守軍官兵十之七八戰死沙場。但國民黨一些高級將領庸懦無能,坐失良機。馬當守備區指揮官李韞珩接到香口駐軍飛送的關於敵軍在香口登陸的緊急情報後,仍漫不經心,認為“非敵人,系友軍”;在戰況吃緊的關頭,他竟然抽調了兩個團的中下級軍官脱離軍隊,到地方上辦保甲訓練班,導致臨戰時部隊無人指揮。一六七師師長薛蔚英,懼敵聲勢,畏縮不前,拒不率部擔任沿江警戒,給敵以可趁之機。特別令國人心痛的是,戰前國民政府的顧問團曾檢查了守軍的武器裝備,發現步槍能用者僅半數,機槍、追擊炮多為廢鐵,但在得此兇險情報後,守軍器械並無實質性的改變。由此一個側面就可得知,耗資無數,傷亡慘重的馬當要塞,為何不能阻擋日軍西竄的鐵蹄。 [1] 

馬當戰役後世紀念

彭澤縣馬壋鎮馬壋山的馬壋炮台遺址入選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馬壋炮台現存炮基2座,防空掩體2處,戰壕150餘米,操練場、彈藥庫、指揮所、配電室等軍事防基多處。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