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當阻塞作戰

鎖定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2月至1938年6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海軍在江西馬當
1937年12月14日起,中國海軍逐次破除安徽荻港至江西九江的長江航路標誌,並在東流至馬當一線佈設水雷800餘枚,共沉船39艘,建成人工暗礁30處,在娘山、牛山、雞公嘴安裝艦炮8門,建成馬當阻塞線。由江防守備總隊(1個團)據守要塞中心陣地。派“寧”字號、“勝”字號炮艇在阻塞線附近江面巡邏。1938年3月27日,日軍飛機開始對馬當阻塞線進行偵察,炮艇“義勝”號被炸傷。4月,中國海軍在香口、牌石磯、凌家嘴、羊山磯、土橋等處加布定雷和漂雷。14日,日艦2艘觸雷沉沒。6月,中國海軍在馬當阻塞線附近加布水雷600餘枚,在東流江面加布水雷100餘枚。22日,日軍汽艇10餘艘載運波田支隊,在艦艇9艘掩護下進犯馬當阻塞線,掃雷艦1艘觸雷沉沒,汽艇3艘被海軍炮隊擊沉,被迫放棄登陸,改為由陸地夜襲要塞陣地,守軍200餘人全部陣亡。23日,日陸軍由陸上進攻要塞中心陣地。24日,波田支隊在馬當下遊香山登陸,向炮台發動攻擊,中國炮艇“威寧”號和日軍魚雷艇1艘受傷,雙方處於相持狀態。25日,日軍集中兵力,在巡洋艦、驅逐艦20餘艘和大批飛機掩護下,水陸並進,再向馬當進攻,中國海軍炮隊組織反擊,日軍被擊退,巡洋艦1艘受傷。26日,日軍從陸上迂迴包圍,要塞陷入重圍,守軍傷亡慘重,毀炮突圍。30日,馬當失守。
(今馬擋)阻滯日本艦隊溯江進攻的防禦作戰。
名    稱
馬當阻塞戰役
發生時間
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2月至1938年6月
地    點
安徽荻港至江西九江的長江航路
參戰方
中國海軍,日軍
結    果
守軍傷亡慘重,馬當失守
參戰方兵力
中國軍200餘人,日軍汽艇十餘艘
傷亡情況
守軍200餘人全部陣亡
主要指揮官
江防守備總隊

馬當阻塞作戰馬當要塞 簡介

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阻敵西進,力保九江、武漢安全,在江西馬當附近的江心,由德國軍事顧問設計,建成一條攔河壩式的阻塞線,並在兩岸山峯險要處設有炮台、碉堡等,水面佈置3道水雷防線,共設 人工暗礁35處,沉船49艘,布水雷1765枚,同時配置重兵防守,耗資無數,堅固異常。

馬當阻塞作戰馬當阻塞作戰過程

馬當阻塞作戰戰史概述

1937年12月14日起,中國海軍逐次破除安徽荻港至江西九江的長江航路標誌,並在東流至馬當一線佈設水雷800餘枚,共沉船39艘,建成人工暗礁30處,在娘山、牛山、雞公嘴安裝艦炮8門,建成馬當阻塞線。由江防守備總隊(1個團)據守要塞中心陣地。派“寧”字號、“勝”字號炮艇在阻塞線附近江面巡邏。1938年3月27日,日軍飛機開始對馬當阻塞線進行偵察,炮艇“義勝”號被炸傷。4月,中國海軍在香口、牌石磯、凌家嘴、羊山磯、土橋等處加布定雷和漂雷。14日,日艦2艘觸雷沉沒。6月,中國海軍在馬當阻塞線附近加布水雷600餘枚,在東流江面加布水雷100餘枚。22日,日軍汽艇10餘艘載運波田支隊,在艦艇9艘掩護下進犯馬當阻塞線,掃雷艦1艘觸雷沉沒,汽艇3艘被海軍炮隊擊沉,被迫放棄登陸,改為由陸地夜襲要塞陣地,守軍200餘人全部陣亡。 [1] 

馬當阻塞作戰戰鬥經歷

1938年6月22日,日軍波田支隊與海軍第11戰隊由安慶溯江西犯。兩天激戰,日軍無法打通水上通道。23日,日陸軍由陸上進攻要塞中心陣地。6月24日晨,日本潑田支隊以一部兵力在馬當以東的茅林洲、香口登陸,隨後,沿太白湖口一片滿是蘆葦的水蕩,向要塞的核心陣地長山包抄突擊。江防第2總隊總隊長鮑長義指揮守軍開火,敵軍紛紛中彈倒在湖蕩中。日軍四次進攻,均被擊退。下午6時,蔣介石從武漢來電,對第2總隊官兵傳
令嘉獎。
6月25日下午,敵援兵到來,日軍集中兵力,在巡洋艦、驅逐艦20餘艘和大批飛機掩護下,水陸並進,再向馬當進攻,大舉反撲。中國海軍炮隊組織反擊,日軍被擊退,巡洋艦1艘受傷,但當日守軍傷亡重大。駐防彭澤的第167師師長薛蔚英奉代理司令官白崇禧之命赴援,但因為同時接到十六軍軍長李韞珩的電話,指示其從小路走,薛蔚英想了很長時間,最後出於對老雜牌白副總長的鄙視,沒有聽從沿彭澤至馬當的公路快速馳援長山陣地,而是繞道太白湖以東的崎嶇小路推進,直到長山失守也未能趕到。
而日軍在十多次突擊均未得逞後,於26日拂曉摸到中國軍隊陣地前施放毒氣彈,守軍一箇中隊幾乎全部中毒身亡。到中午,馬當要塞陷落。
蔣介石聞訊大發雷霆。他深知,馬當失守等於長江門户大開,直接威脅武漢安全。因此,他下令中國守軍全力反攻,收復馬當要塞。
只是,在中國軍隊手中沒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馬當工事,卻成了鬼子手中堅強的盾牌。中國軍隊連續反擊十幾次,大批勇士血灑戰場,卻一直沒有撼動馬當要塞。
這數番激戰中,一旦攻擊受阻,日軍就毫無人性地施放毒氣,然後衝上陣地將毒倒的中國軍人肆意砍殺,中國軍人因之死傷慘重。
戰後,第16軍軍長李藴珩以疏於防範,作戰不力受到軍紀制裁,而第167師師長薛蔚英因貽誤戰機被槍決,該師番號也被撤銷。

馬當阻塞作戰歷史考證

2005年的6月16日,在江西彭澤縣馬當鎮文化站彭站長引領下,記者一行順着已被雜草荊棘掩沒的山間小道,爬上馬當鎮左近的馬當磯,去追尋那一段逝去的歷史。
馬當磯山形狀如奔馬,橫枕長江,磯頭呈九十度壁立江中,與江心的一塊沙洲——棉泉洲對峙,江面在此被擠壓得狹窄不堪。
在磯頭及周邊的峭壁上,國民政府早在抗戰之前,就在這裏依次修有三級鎖江炮台,構築有號稱“牢不可破”的馬當要塞區。
一級炮台建在馬頭的一個凹陷處,天然,隱蔽。這裏的重炮曾擊沉進犯的日軍船艇多艘。
二級炮台處,有一條長約50米、呈“〈”形的坑道,仍留存着當年的英姿。坑道的地面和洞壁由大塊青石鋪砌,洞的穹頂則由青磚砌成拱券式,中間配有設計精巧、開口隱蔽的通氣孔,青磚之間由米漿、石灰、桐油的拌合物粘填。平時可將大炮置於坑道內,一旦江中敵艦來犯,即可推出開炮轟擊;敵人還擊稍猛時,還能將炮拖回洞中隱蔽。
三級炮台則置於臨近江面的一個石磯後,設置的是重機槍陣地,主要是側衞主陣地,防敵沿江邊強行登陸攻擊炮台。
在日軍進攻前夕,國民政府還在磯下游約500-1000米處,沉船構築了一道橫貫兩岸的攔河壩式的阻塞線。阻塞線周圍,設有人工暗礁30處,佈設水雷1600多枚。與岸上的三級炮台和碉堡相配合,的確可稱為天險。
但事實證明:在戰爭中,再好的天險,再強的要塞,都需要一個立體防護體系。要守住要塞,既需要空中支援,也仰賴於要塞的後背有戰友幫你護住。
馬當的淪陷,恰恰是被人迂迴抄了後路。
踏訪馬當週圍的地形,發現除了馬當磯臨江一面略略險峻外,其他方向都是平緩的丘陵崗地和湖沼。在敵人優勢海空力量的強力干預下,中國軍隊一出現在公路上,恐怕就得先被日本飛機給深犁一遍。退一步説,即使增援及時,依託那些小山包,戰鬥力不強、裝備也很差的中國軍隊,也一樣守不住馬當的設防陣地,頂多是徒然再賠上萬餘將士的生命,遲滯日軍一天兩天的攻勢。
在東海艦隊服役多年的彭站長感嘆:馬當,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呀,實力不如人,就處處被動。落後,必定要捱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