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玉仁

鎖定
馬玉仁(1875年—1940年),原名曰仁, [5]  江蘇省鹽城縣建陽第六區界溝馬家灘(今高作大陸溝)人,國民革命軍陸軍魯蘇戰區第一路遊擊總隊司令,抗日英烈。 [1] 
1937年,七七事變後,請纓抗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其為魯蘇戰區第一路遊擊總隊司令和軍事委員會參議之職。遂召集舊部,並招募青年近千人,自籌餉械組成一支抗日遊擊武裝。 [5] 
1940年1月3日,在與日軍作戰時犧牲。國民政府明令褒揚,頒發“榮哀狀”。 [5] 
2016年3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烈士 [4] 
中文名
馬玉仁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省鹽城縣
出生日期
1875年
逝世日期
1940年1月
主要功績
參加抗戰,壯烈殉國

馬玉仁人物簡介

1875年,馬玉仁生於江蘇省鹽城縣建陽第六區界溝馬家灘(今高作大陸溝)。13歲喪父後,隨鹽販子以販賣私鹽為生。清廷緝私營査禁私鹽極其嚴厲,馬聯合鹽販參加“青幫”,武裝對抗緝私,成為裏下河一帶販賣私鹽團伙首領。
1907年,馬的私鹽船隊因打死打傷多名緝私鹽警,遭淮安府所屬六縣通緝。
1908年,兩江總督端方將兩淮緝私營交揚州青幫頭子徐寶山統領,徐赦免馬玉仁罪,並允其入伍。馬先後升任哨長、領哨,繼任長江水師營幫帶、衞陵軍管帶。 [5]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侵佔鹽城,他打出抗日旗號,募集武裝,組成游擊隊和日軍作戰,表現出了一定的民族氣節 [2]  。後被改編為魯蘇戰區第一路抗日遊擊軍,馬玉仁任司令,在鹽城、阜寧一線與日軍作戰。
1940年1月3日,馬率部在阜寧縣新吳鄉三遊光(今射陽縣新丹鄉)與來犯日軍交戰,英勇殉國,棺葬於原鹽城縣建陽第六區東部塘河邊(今高作鎮高羣村四組東北角) [3] 
2016年3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烈士 [4] 

馬玉仁生平事蹟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馬玉仁因隨徐寶山擁護辛亥革命,攻打浦口有功,擢升為四十七團團長。
1913年,升任揚州混成旅旅長。此後,因屢建戰功,軍職不斷升遷。歷任揚州遊緝統領、江蘇第一混成旅旅長兼淮揚鎮守使,江蘇陸軍第二師師長、第三師師長、淮揚護軍使等職。
1924年,在驅逐皖系浙江督軍盧永祥部的江浙戰爭中,因再立戰功,孫傳芳委任他為聯軍第七軍軍長,統率蘇北各師旅。後與孫傳芳發生摩擦,被解除軍職。
1926年起,任直魯聯軍第十二軍軍長,授陸軍上將銜。
1927年6月,與北伐軍李宗仁作戰被俘,旋即被釋。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大戰中原,馬被馮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路軍總指揮兼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軍軍長,參加武裝倒蔣。時馬玉仁到處收編土匪,並不顧民怨,以搶掠代充軍餉,造成軍紀渙散,引起很大民憤。不久,馬負傷去大連治療,被蔣介石南京政府捕獲。後因蔣、馮、閻議和,又得張學良從中斡旋,馬獲赦免還鄉。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馬玉仁胸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愛國熱忱,以垂暮之年投身抗日。儘管屢遭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九軍軍長兼江蘇省省長韓德勤多方限制和刁難,但他抗日意志堅定,通過多方周旋,終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其為魯蘇戰區第一路遊擊總隊司令和軍事委員會參議之職。馬受命後即召集舊部,並招募青年近千人,自籌餉械組成一支抗日遊擊武裝。日、偽軍曾多次派人至馬部遊説,許以蘇北文武官員最高頭銜,均被嚴辭拒絕。為整肅軍紀,馬玉仁槍決了一貫擄掠民財的嫡侄馬益華。儘管身處逆境,面對強敵,他仍繼續高舉抗戰旗幟,在鹽阜沿海一帶與敵戰鬥數十次。戰鬥中身先士卒,奮勇當先。 [5] 

馬玉仁英勇犧牲

1940年1月3日,100餘名日軍突然襲擊馬部駐地安樂港。馬獲悉後,立即令三大隊馬臣禹部阻擊日軍。一大隊鄭懷喜掩護司令部轉移,自己親率衞隊和二、四大隊機動殲敵。當日軍至望鄉台時,馬率眾迎敵於三淤尖東側(阜寧縣九區新尖鄉內),不幸中彈倒地。但他非常頑強,爬起來繼續指揮部隊殺敵,終因傷勢太重,流血過多而壯烈犧牲。享年65歲。
馬玉仁殉難消息傳出後,蘇北各界人士為之哀悼祭奠。國民政府明令褒揚,頒發“榮哀狀”。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