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廷賢

鎖定
馬廷賢(1896-1962),字立湯 [2]  回族,甘肅省河州(今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西川莫泥溝人。為西北軍閥馬安良北洋政府上將銜甘肅提督)之四子。早年協助父兄掌管精鋭西軍, 1926年任69旅旅長,成為地方小軍閥。1928年隨馬仲英起事,任西北聯盟軍副總司令,參與圍攻河州(今臨夏市)。失利後率眾經卓尼臨潭等地,攻佔城池,屠殺無辜。後佔據天水,血洗禮縣城。1930年任第十五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同年5月,在天水自稱“甘肅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將所部編為3個軍,佔據隴南14縣。1931年被川、陝軍擊潰,出走天津。抗戰結束後歸居故里。1959年被人民政府鎮壓。 [1] 
中文名
馬廷賢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62年
出生地
甘肅省河州臨夏縣西川莫泥溝

馬廷賢人物生平

1925年冬,馮玉祥調涼州鎮守使馬廷釀出兵參戰,馬廷賢奉其兄之命,組織一騎兵旅赴包頭。國民軍南口退卻後,率旅回涼州。國民軍西進,改編為六十九旅,受其兄馬廷釀二十七師轄。 [2] 
1928年發生河州事變,其公館被國民軍趙席聘焚燒,氣憤不過,率部糾集萬人,與馬仲英合夥進攻河州國民軍,自稱“黑馬吸馮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1月,敗退藏區,其部交韓進祿率領,自帶五個老婆和兒女及金銀並三十七名隨員入卓尼境,被土司楊積慶截殺,死二十五人。馬率部復仇,焚禪定寺 [2] 
1929年春率部入青海,陷湟源,在國民軍追擊下,3月12日,佔民勤縣後,獨去天津謀出路。9月,在北平與白崇禧密謀回甘組織力量,擾馮玉祥後方。同月,到寧夏黃渠橋,與馬仲英議決再攻寧夏城,再敗。蔣介石委為討逆軍第十五路第二路縱隊司令,以對付馮玉祥,因兄弟不合,無建樹,被撤回成命。 [2] 
同年冬,赴山西五台山見馮玉祥,被委以師長,令回後套,收絡舊部,以對付蔣介石。
1930年3月27日,馬廷賢回到寧夏,將被吉鴻昌收編的韓進祿(字副回)軍千餘人,由駐地靈武策反奔隴南。1931年4月8日,入天水,殺民三千餘人,自稱甘肅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同年,南京政府委為隴南綏靖指揮,因軍紀壞,不久被收回成命。同年,楊虎城委予警備司令。 [3]  1931年被川、陝軍擊潰,馬廷賢欲率部入寧夏。因馬廷賢反覆無常,惡名遠播,為馬鴻賓所不容,禁止其進入寧夏,並要求馬廷賢離隊下野,馬廷賢走投無路,遂偕家屬赴天津,所部為馬鴻賓收編。 [4] 
抗戰爆發後,日寇曾想利用馬廷賢,給以“西北長官”名義,馬一度到包頭窺伺各方情況,覺得漢奸也不好當,便又化裝回到天津,改變姓名躲藏起來。後因日寇追尋,在天津站不住腳,遂於1941年回到甘肅河州老家,仗着他妹夫馬步瀛馬步芳的三兄弟)的權勢,向曾在天津借他錢的商人索債,鞭打繩捆,結果要到了三數萬元。 [4] 

馬廷賢晚年經歷

解放後,由於民憤極大,土改時被羣眾檢舉,人民政府將他逮捕,經過一段時間的勞動改造獲得釋放。可是馬廷賢仍不改惡從善,徹底認罪,在羣眾揭發控訴下,一九五八年再次被捕,於一九五九年十月被依法鎮壓。 [4] 
參考資料
  • 1.    郭方忠,張克復,呂靖華 主編;.甘肅大辭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0.第1205-1206頁.
  • 2.    楊永忠編著,阿拉善旗風雲實錄 阿拉善盟文史第8輯,政協阿拉善盟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2.06,第194頁
  • 3.    楊永忠編著,阿拉善旗風雲實錄 阿拉善盟文史第8輯,政協阿拉善盟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2.06,第194-195頁
  •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甘肅文史資料選輯 第9輯,甘肅人民出版社,1980.02,第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