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周傳

鎖定
《馬周傳》是唐代劉昫創作的古文。
作品名稱
馬周傳
作    者
劉昫 等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舊唐書
文學體裁
古文

馬周傳馬周傳原文

馬周,字賓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貧,好學,尤精《詩》《傳》,落拓不為州里所敬。武德中,補博州助教,日飲醇酎,不以講授為事。刺史達奚恕屢加咎責,周乃拂衣遊於曹、汴,又為浚儀令崔賢所辱,遂感激西遊長安。宿於新豐逆旅,主人唯供諸商販而不顧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主人深異之。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家。貞觀五年,太宗令百僚上書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經學,周乃為何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具草也。每與臣言,未嘗不以忠孝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遣使催促者數四。及謁見,與語甚悦,令直門下省。六年,授監察御史,奉使稱旨。帝以常何舉得其人,賜帛三百匹。是歲,週上疏曰:微臣每讀經史,見前賢忠孝之事,臣雖小人,竊希大道,未嘗不廢卷長想,思履其跡。臣以不幸,早失父母,犬馬之養,已無所施,顧來事可為者,唯忠義而已。是以徒步二千里而自歸於陛下,陛下不以臣愚瞽,過垂齒錄。竊自顧瞻,無階答謝,輒以微軀丹款,惟陛下所擇。臣伏見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宮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臣伏以東宮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雖太上皇遊心道素,志存清儉,陛下重違慈旨,愛惜人力;而蕃夷朝見及四方觀聽,有不足焉。臣願營築雉堞,修起門樓,務從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矣。臣又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餘里,鑾輿動軔,嚴蹕經旬,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為避署。然則太上皇尚留熱所,而陛下自逐涼處,温凊之道,臣竊未安。然敕書既出,業已成就,願示速返之期,以開眾惑。臣又見詔書,令宗室勳賢作鎮籓部,貽厥子孫,嗣守其政,非有大故,無或黜免。臣竊惟陛下封植之者,誠愛之重之,欲其胤裔承守而與國無疆也。臣以為如詔旨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貴之,然則何用代官也。何則?以堯、舜之父,猶有朱、均之子。倘有孩童嗣職,萬一驕愚,兆庶被其殃而國家受其敗。正欲絕之也,則子文之治猶在;正欲留之也,而欒黶之惡已彰。與其毒害於見存之百姓,則寧使割恩於已亡之臣,明矣。然則向所謂愛之者,乃適所以傷之也。臣謂宜賦以茅土,疇其户邑,必有材行,隨器方授,則雖其翰翮非強,亦可以獲免尤累。昔漢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終全其代者,良得其術也。願陛下深思其事,使夫得奉大恩而子孫終其福祿也。臣又聞聖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為基。故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又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孔子亦云:“吾不預祭如不祭。”是聖人之重祭祀也如此。伏惟陛下踐祚以來,宗廟之享,未曾親事。伏緣聖情,獨以鑾輿一出,勞費稍多,所以忍其孝思,以便百姓。遂使一代之史,不書皇帝入廟之事,將何以貽厥孫謀,垂則來葉?臣知大孝誠不在俎豆之間,然聖人之訓人,固有屈己以從時,願聖慈顧省愚款。臣又聞致化之道,在於求賢審官;為政之基,在於揚清激濁。孔子曰:“唯名與器,不以假人。”是言慎舉之為重也。臣伏見王長通、白明達本自樂工輿皂雜類,韋槃提、斛斯正則更無他材,獨解調馬。縱使術逾儕輩,伎能有取,乍可厚賜錢帛,以富其家;豈得列預士流,超授高爵?遂使朝會之位,萬國來庭,騶子倡人,鳴玉曳履,與夫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臣竊恥之。然朝命既往,縱不可追,謂宜不使在朝班,預於士伍。太宗深納之。
尋除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十一年,周又上疏曰:臣歷觀前代,自夏、殷及漢氏之有天下,傳祚相繼,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猶四五百年,皆為積德累業,恩結於人心。豈無僻王?賴前哲以免。自魏、晉以還,降及周、隋,多者不過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創業之君,不務廣恩化,當時僅能自守,後無遺德可思。故傳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今陛下雖以大功定天下,而積德日淺,固當思隆禹、湯、文、武之道,廣施德化,使恩有餘地,為子孫立萬代之基,豈欲但令政教無失,以持當年而已!然自古明王聖主,雖因人設教,寬猛隨時,而大要唯以節儉於身、恩加於人二者是務。故其下愛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長而禍亂不作也。今百姓承喪亂之後,比於隋時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者往來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陛下雖每有恩詔令其減省,而有司作既不廢,自然須人,徒行文書,役之如故。臣每訪問,四五年來,百姓頗有嗟怨之言,以為陛下不存養之。昔唐堯茅茨土階,夏禹惡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可復行於今。漢文帝惜百金之費,輟露台之役,集上書囊以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錦繡纂組妨害女功,特詔除之,所以百姓安樂。至孝武帝雖窮奢極侈,而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後,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於時代差近,事蹟可見。今京師及益州諸處,營造供奉器物,並諸王妃主服飾,議者皆不以為儉。臣聞昧旦丕顯,後世猶怠;作法於理,其弊猶亂。陛下少處人間,知百姓辛苦,前代成敗,目所親見,尚猶如此。而皇太子生長深宮,不更外事,即萬歲之後,固聖慮所當憂也。臣尋往代以來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為盜賊,其國無不即滅,人主雖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當修於可修之時,若事變一起而後悔之,則無益者也。故人主每見前代之亡,則知其政教之所由喪,而皆不知其身之失。是以殷紂笑夏桀之亡,而幽、厲亦笑殷紂之滅;隋煬帝大業之初又笑齊、魏之失國。今之視煬帝,亦猶煬帝之視齊、魏也。故京房謂漢元帝雲,“臣恐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古”。此言不可不誡也。往者貞觀之初,率土荒儉,一匹絹才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百姓知陛下甚愛憐之,故人人自安,曾無謗讟。自五六年來,頻歲豐稔,一匹絹得粟十餘石,而百姓皆以為陛下不憂憐之,鹹有怨言。又今所營為者,頗多不急之務故也。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由積畜多少,唯在百姓苦樂。且以近事驗之,隋家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而世充據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向使洛口、東都無粟帛,則世充、李密未能必聚大眾。但貯積者。固是有國之常事,要當人有餘力而後收之,豈人勞而強斂之?更以資寇,積之無益也。然儉以息人,貞觀之初,陛下已躬為之,故今行之不難也。為之一日,則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勞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國被水旱之災,邊方有風塵之患,狂狡因之以竊發,則有不可測之事,非徒聖躬旰食晏寢而已。古語云:“動人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以陛下之明,誠欲勵精為政,不煩遠採上古之術,但及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昔賈誼為漢文帝雲,可慟哭及長嘆息者,言當韓信王楚、彭越王梁、英布王淮南之時,使文帝即天子位,必不能安。又言賴諸王年少,傅相制之;長大之後,必生禍亂。歷代以來,皆以誼言為是。臣竊觀今諸將功臣,陛下所與定天下者,皆仰稟成規,備鷹犬之用,無威略振主,如韓、彭之難駕馭者。而諸王年並幼少,縱其長大,當陛下之日,必無他心。然即萬代之後,不可不慮。自漢、晉以來,亂天下者,何嘗不是諸王?皆為樹置失宜,不預為節制,以至於滅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於私愛,故使前車既覆而後車不改轍也。今天下百姓極少,諸王甚多,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唯慮其恃恩驕矜也。昔魏武帝寵陳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閉,有同獄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疑而畏之也。此則武帝寵舐思,適所以苦之也。且帝子何患不富貴?身食大國,封户不少,好衣美食之外,更何所須?而每年加別優賜,曾無紀極。俚語曰:“貧不學儉,富不學奢”,言自然也。今大聖創業,豈唯處置見在子弟而已?當制長久之法,使萬代遵行。又言:臨天下者,以人為本。欲令百姓安樂,唯在刺史、縣令。縣令既眾,不能皆賢,若每州得良刺史,則合境蘇息;天下刺史悉稱聖意,則陛下端拱巖廊之上,百姓不慮不安。自古郡守、縣令,皆妙選賢德,欲有擢升宰相,必先試以臨人,或從二千石入為丞相。今朝廷獨重內官,縣令、刺史,頗輕其選。刺史多是武夫勳人,或京官不稱職,方始外出。而折衝果毅之內,身材強者,先入為中郎將,其次始補州任。邊遠之處,用人更輕,其材堪宰位,以德行見稱擢者,十不能一。所以百姓未安,殆由於此。疏奏,太宗稱善久之。
先是,京城諸街,每至晨暮,遣人傳呼以警眾。周遂奏諸街置鼓,每擊以警眾,令罷傳呼,時人便之,太宗益加賞勞。俄拜給事中。十二年,轉中書舍人。周有機辨,能敷奏,深識事端,動無不中。太宗嘗曰:“我於馬周,暫不見則便思之。”中書侍郎岑文本謂所親曰:“吾見馬君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榷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蘇、張、終、賈,正應此耳。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遷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王為皇太子,拜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遷中書令,依舊兼太子右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精密,甚獲當時之譽。太宗伐遼東,皇太子定州監守,令周與高士廉、劉洎留輔皇太子。太宗還,以本官攝吏部尚書。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太宗嘗以神筆賜周飛白書曰:“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周病消渴,彌年不瘳。時駕幸翠微宮,敕求勝地,為周起宅。名醫中使,相望不絕,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為調藥,皇太子親臨問疾。周臨終,索所陳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過,求身後名,吾弗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為之舉哀,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高宗即位,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垂拱中,配享高宗廟庭。子載,咸亨年累遷吏部侍郎,善選補,於今稱之。卒於雍州長史。

馬周傳作品譯文

馬周字賓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時死去父母成為孤兒,家裏貧窮拮据。他十分喜愛學習,精通《詩經》《春秋》。性格開朗豪邁,鄉里的人都認為他不講究小節,看不起他。武德年間,州里的助教一官無人,他補職任官,事情處理得不好。刺史達奚恕常常責怪他,馬周於是離去,客居到密州。趙仁本推崇他的才氣,給他準備了很多行裝,讓他進關。馬周途中客住汴州時,被浚儀縣令崔賢侮辱,於是心中悲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豐,旅店的主人不照顧他,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閒地在那兒自斟自飲,眾人對此都感到奇怪。

馬周傳馬周簡介

貞觀五年,唐太宗下詔百官談論朝政行失。常何是一個武將,沒有什麼學問,馬周為他分列條目寫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時務的,太宗感到奇怪,便問常何,常何説:“這不是我所能想出來的,家中的門客馬周教我這樣説。這個門客,是個忠厚孝義之人。”唐太宗就召見馬周,過一會兒還未到,太宗接連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馬周前來拜見,太宗與他談話談得非常高興,下詔讓他入值門下省。第二年,又拜馬周為監察御史,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勝任這一職務。唐太宗因為常何而得到馬周這個人才,就賜給常何三百匹絲帛。
馬周善於陳述奏章,機敏、辯證、清晰、深入,切中要害,處理問題周密,當時有很高的聲譽。太宗常説:“我一時不見馬周就想他。”岑文本對他親近的人説:“馬周論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沒有一字可以增刪,聽起來洋洋灑灑,能使人忘卻疲倦。蘇秦、張儀終軍賈誼正是這樣啊。然而他兩肩上聳,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長久。”沒過多久,馬周升任治書待御史,兼諫議大夫職務,代理晉王府長史。貞觀十八年,他又升遷中書令。當時設置太子司議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階。馬周感嘆道:“只遺憾我資質、品格不夠,不能當上這個官職。”唐太宗遠征遼東,留馬周在定州輔佐太子。等到太宗回來,馬周又擔任吏部尚書,晉升銀青光祿大夫唐太宗曾經用飛白書賜給馬周,上面寫着:“鸞鳳直衝霄漢,一定要憑藉羽翼;輔佐所要寄託依靠的,關鍵在於盡忠盡力。”
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親自到翠微宮去,尋找好地方為他建造宅第,經常讓御廚為他備飯,御醫前去看護,唐太宗又親自為他調藥,太子也前去探視。病更重時,馬周就把原來上的奏章全部燒掉,他説:“管仲晏子顯露君主的過失,博取身後的名聲,我不這樣做。”貞觀二十二年,馬周去世,年僅48歲。唐太宗追贈他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