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周

(唐朝官員)

鎖定
馬周(601年-648年),字賓王, [51]  後世稱“經世名臣”, [52]  唐博州茌平(今屬山東)人, [53]  唐朝宰相,政治家。 [54] 
馬周出身於貧窮的農民家庭,幼年勤奮好學,文才出眾。唐武德年間(618年-626年),補博州助教,日飲醇酒,不管公務。馬周到京城長安後,與中郎將常何相識,便寄居於常何家。貞觀五年(631年),天大旱,唐太宗下令文武官員,為國事出謀劃策,馬周為常何謀劃,陳述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唐太宗便下詔征馬周,並授予馬周門下省當值。次年,馬周升任監察御史,為官稱職。貞觀十五年(641年),馬周被擢升為治書侍御史,兼知諫大夫,晉王府長史。貞觀十七年(643年),為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次年八月,為中書令,仍兼左庶子。貞觀二十年(646年),馬周患病,且久治不愈。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馬周病逝,年四十八歲。 [55] 
馬周精於吏道,注重行政效率,近20年的官宦生涯中,始終為太宗所信任,君臣關係密切融洽,在古代歷史上被傳為佳話。 [56]  他多次向唐太宗諫言,為貞觀年間的政治改良,乃至“貞觀之治”的形成和延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57]  馬周善寫詩文,著有《陳時政疏》《凌朝浮江旅思》等。 [58] 
賓王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清河郡茌平縣
出生日期
601年
逝世日期
648年
主要成就
提倡節儉、約束藩王
主要作品
《上太宗疏》《陳時政疏》《凌朝浮江旅思》《請勸賞疏》等
本    名
馬周
官    職
中書令、太子右庶子、吏部尚書
爵    位
高唐縣開國公
封    贈
幽州都督、尚書右僕射

馬周人物生平

馬周早年放蕩

馬周幼年失去父母,家境貧寒卻愛學習,尤其精通《詩經》《左傳》,長大後因放蕩不羈而不被鄉親尊重。 [2]  武德年間,馬周補授博州助教,但他每天都飲酒,不把教學當回事。博州刺史達奚恕多次批評他,馬周便揚長而去,在曹州、汴州之間遊蕩,又被浚儀令崔賢首侮辱,於是在激憤之下奔赴長安。他暫住在新豐的旅店中,店主只是熱情接待那些商販而不理睬馬周,馬周就叫人拿來一斗八升酒,一個人悠然自得地喝起來,店主深感驚異。馬周到了長安,寄住在中郎將常何家裏。 [3] 

馬周四請馬周

貞觀五年(631年),唐太宗令百官上書談論朝政得失,常何因是武官不涉獵經學,馬周就替常何撰寫奏章陳述有利於國家的二十多條建議,叫他上奏,條條都合唐太宗心意。唐太宗懷疑常何沒有這樣的才能,詢問常何,常何説:"我沒有這個能力,是我家客人馬周寫的。他每次和臣談論,無不以忠孝為宗旨。"唐太宗當天就召見了馬周,在馬周尚未到達期間,唐太宗派人催促了四次。待到馬周來後,唐太宗和他談論得很愉快,令他在門下省供職。 [4] 

馬周扶搖直上

貞觀六年(632年),馬周被任命為監察御史,每次奉命出使都符合唐太宗的旨意。唐太宗因常何舉薦得當,賜給他帛三百匹。馬週上奏了多條諫言,都被唐太宗採納,不久授予他侍御史頭銜,擔任朝散大夫的職務。 [5] 
貞觀十一年(637年),馬周又上奏了多條諫言,唐太宗看過後,對其很是稱讚。不久任命他為給事中 [6] 
貞觀十二年(638年),馬週轉任中書舍人 [6] 
貞觀十五年(641年),馬周升任治書侍御史,兼任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晉王被立為皇太子時,他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 [7]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命馬周與黃門侍郎劉洎、中書侍郎岑文本、太子賓客褚遂良,隔一天前往東宮一次,與太子李治一起遊覽參觀,研究學問。 [8] 
貞觀十八年(644年)四月九日,唐太宗前往太平宮,對侍從的官員説:“臣屬聽話的多,直言冒犯的少,我打算聽一聽我有什麼過失,各位實話實説,不要隱瞞。”馬周説:“陛下最近所做的賞罰有點兒以自己喜怒作標準的傾向,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過失。”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議。 [1]  八月二十六日,馬周升任中書令,依舊兼任太子右庶子。馬周身兼皇宮、東宮兩處職務後,處理政務精細周密,獲得了人們的讚譽。同年,唐太宗親征高麗,命皇太子在定州擔任監軍,命馬周和高士廉、劉洎留下輔佐皇太子。 [9]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返回後,馬周以中書令的身份代理吏部尚書 [10]  馬周認為一年四季都在甄選官員,十分辛勞,請求恢復原有選官週期,於每年十一月開始甄選,第二年三月完畢,唐太宗批准了這個建議。 [11] 

馬周得病去世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加封馬周銀青光祿大夫 [12]  同年,馬周患上了消渴病,整整一年不見好轉。唐太宗臨幸翠微宮,命令尋找風景秀麗的地方,為馬周修建宅第。前去診病探望的名醫中使,絡繹不絕,唐太宗常常令人送御膳給他,親自為他調藥,皇太子親自前去探病。馬周臨去世前,要回了他的一大帙書函陳事表章,親手燒掉,感慨地説:“管仲晏嬰披露國君的過失,追求死後留名後世,我不做這種事。” [13]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馬周去世,終年四十八歲。唐太宗為他舉哀,追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14]  馬周亡故後,唐太宗非常想念他,要憑藉方士之術求得顯現他的身影。 [15]  唐高宗繼位後,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垂拱年間,配享高宗廟庭。 [16] 

馬周主要影響

馬周政治

政論
貞觀六年(632年)及貞觀十一年(637年),馬周兩次向唐太宗上書,詳細論述了自己關於治國理政的思考。
其一,是規勸唐太宗要處理好與太上皇李淵的關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並逼父親李淵退位,這讓他與李淵的關係變得微妙而複雜。貞觀三年(629年),李淵搬出皇宮入住大安宮,一直到貞觀九年(635年)去世,基本沒出過此宮。即使李世民出京到九成宮避暑,李淵也未同行。對此,馬周在疏文中坦言,太上皇李淵所住的大安宮“極為卑小”。此外,李世民外出避暑,卻讓太上皇“留熱處”,令人不安。應當説,馬周的這番話是冒着極大風險的。所幸的是,唐太宗對馬周的話並沒有生氣,相反“善其言”。馬周的直言、唐太宗的大度,由此可見一斑。
其二,是規勸唐太宗要處理好諸王的問題。唐太宗在位期間,數度欲恢復世襲分封制,即裂土分地以封宗室功臣。此舉受到馬周、李百藥等人的堅決反對。馬周在兩篇疏文中都談到這個問題。首先,他指出世襲分封制的害處,若有“不肖子襲封嗣職”,則百姓遭殃,國家蒙患。其次,他徵引歷史,世襲分封實乃為後世子孫留下滅亡之隱患。至於欲愛諸王,馬周提出當愛之有道,並舉曹操溺愛曹植之例,反連累曹植在曹丕稱帝后被“禁閉同獄囚”。因此,對於宗室子弟,給予適當待遇即可,如有才行,則隨器授職,這才是萬全之策。正是因為馬周等人的堅決反對,唐太宗才打消了實行世襲分封的念頭。
其三,是規勸唐太宗要處理好近侍人員的問題。馬周在疏文中提到了白明達斛斯政等人,他們是當時常伴唐太宗身邊的樂工、箭手等近侍人員。從馬周的疏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對他們非常厚待,授予他們很高的爵位,並讓他們參與朝會。馬周對此深感憂慮,在他看來,對於近侍人員,不可過於親暱,實在要獎賞,也只需“厚賜錢帛”,萬不可使其干預朝政。事實證明,馬周的忠告具有先見之明,唐王朝最後就是在宦官專權與藩鎮割據的雙重打擊下崩潰的。
其四,是規勸唐太宗要“節儉於身,恩加於人”。唐太宗即位後,引隋亡之戒,勵精圖治,休養生息,創下了“貞觀之治”的局面。但此後,唐太宗奢侈之風逐漸浮現,役民之事逐漸增多,不復貞觀初期的儉約之狀。馬周在疏文中引漢代之例,文帝、景帝廢奢務儉,所以百姓安樂,以此來勸誡唐太宗要保持儉樸的作風,做到善始善終。
其五,是規勸唐太宗要重視州縣官員的選任。馬周鮮明地指出“理天下者,以人為本。欲令百姓安樂,惟在刺史、縣令”,進而説“今獨重內官,縣令、刺史頗輕其選”,京官不稱職者始補外任,果敢能幹者先充內官,其次再補邊州;此外,由於用人不察,“以德行才術擢者,十不能一”。應當説,馬周關於加強州、縣官員選任的論述是非常深刻的,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基層官員特別是地方長官在國家治理中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唐太宗採納了馬周的建議,下令縣令人選由五品以上京官舉薦,刺史人選則由其親自簡擇,從而加強了地方官員的選任,提升了地方官員在官僚體制中的地位。 [45] 
總之,馬周在貞觀年間,針對當時存在的諸多重大問題進行利弊分析,並及時上書唐太宗,或者使已經出現的失誤得到糾正,或者見微知著,提示了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干預的原則和方法,從而為貞觀年間的政治改良乃至“貞觀之治”的形成和延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馬周的政論雖然是圍繞特定時期的具體情況而展開的,但他所闡發的許多觀點,卻具有一定的普適意義和價值,因而得到了後世歷代開明統治者的重視,甚至成為此後一千多年當政者處理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思路。 [46] 
整頓京城秩序
馬周在任侍御史期間,積極參與整頓京城秩序。當時京城長安,是唐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社會秩序的好壞關係到王朝的安危。唐王朝為了保障京城的社會治安,從唐初就規定對居民實行宵禁,對全體城市居民晝夜的行止嚴加管束。從武德元年(618年)至貞觀十年(636年),京城(京兆尹下轄的長安、萬年二縣)各街坊,由專人負責晨暮傳呼,作為居民行止的信號。貞觀十年(636年),任侍御史的馬周奏請“諸街置鼓,每擊以警眾”,唐太宗採納。於是在直通城門的六條大街上設有街鼓。每當晨曦五更之時,隨着承天門上曉鼓響,六街擂鼓三千聲,各宮門城門及坊市門,才準開啓;每當日暮黃昏來臨,隨着承天門上暮鼓動,六街鼓承而振之,擂八百聲,各宮門城門坊市門應聲關閉,街上禁斷人行。 [50] 
整頓交通秩序
馬周在京城交通秩序的管理上也有重要建樹。據《大唐六典》卷25《諸衞府》記載:“中郎將,掌諸監門及巡警之法,凡宮殿門及城門,皆左入右出,其監門官司檢校者,聽從便門出入。”據史書記載,這種“城門入由左,出由右”的規則,也是由馬周首創的。隨後即演變成各類道路上的車輛必須右側通行的習俗和成約。 [50] 

馬周文學

馬周為人極謹慎,其為文也有相應的特徵。雖“援引事實,揚榷古今”,卻非縱橫馳騁,激昂慷慨。不但不同於前代的蘇秦、張儀、終軍、賈誼,也不同於同時代的魏徵;和岑文本比較近似,語多委婉,不是“詞強理直”。
例如《舊唐書》本傳載其貞觀十一年(637年)所寫的《陳時政疏》雲:
昔唐堯茅茨土階,夏禹惡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可復行於今。漢文帝惜百金之費,輟露台之役,集上書囊以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錦繡纂組妨害女功,特詔除之,所以百姓安樂。至孝武帝雖窮奢極侈,而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後,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
他在這裏不舉堯禹三代之事,而以漢之文景為例;不要求唐太宗作到堯禹那樣惡衣菲食,只希望他勿效漢武帝那樣窮奢極侈。這話不僅是“卑之勿甚高論”,而且“揚榷古今”,很有獨到的見解。“向使高祖之後,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這是發人深省的。
馬周論事,也有和魏徵相似者,是把“貞觀之初”作為勵精圖治的標準。例如他説:
往者貞觀之初,率土荒儉,一匹絹才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百姓知陛下甚愛憐之,故人人自安,曾無謗讟。自五六年來,頻歲豐稔,一匹絹得粟十餘石,而百姓皆以為陛下不憂憐之,鹹有怨言。又今所營為者,頗多不急之務故也。……然儉以息人,貞觀之初,陛下已躬為之,故今行之不難也。……以陛下之明,誠欲勵精為政,不煩遠採上古之術,但及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
把“貞觀之初”作為治國的標準,立意與魏徵的《十漸疏》基本相同。類此的意見,劉洎也曾講過,只是馬周所言更加懇切。岑文本所謂“聽之靡靡,令人忘倦”者,大概就是這樣的文章。馬周行文還有值得注意的是他用語更為自然,幾乎不假駢儷,這在唐初政論文字中,也是比較突出的。 [42] 

馬周人才選拔

馬周十分重視地方官的遴選,但當時的人才選拔重視京官而輕視地方官員的選拔,並且官員選拔以武力為標準,致使德行才能兼備的人無法被選拔上來,因此他在貞觀十一年的上書中指出唐太宗在官吏任用上的偏頗,細數州刺史、縣令等臨民官的重要性,並提出借鑑古代選官政策。馬周通過總結古代選官政策的經驗,提出三條建議,首先是在選拔地方官員時需重視對方的品德;其次對於遴選出的官員需要設置試用期,通過實踐考察其才幹;最後,宰相作為中央官員需要從有突出政績的地方長官中選拔。唐太宗採納了馬周的建議,決定刺史由自己親自選拔,縣令則命朝官以上官員每人舉薦一人進行選拔。 [59-60] 

馬周歷史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①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30]  ②周見事敏速,性甚慎至。至於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既寫忠誠,親附於朕,實藉此人,共康時政也。 [33] 
隋末唐初玄學家袁天綱:馬侍御伏犀貫腦,兼有玉枕,又背如負物,當富貴不可言。近古已來,君臣道合,罕有如公者。公面色赤,命門色暗,耳後骨不起,耳無根,只恐非壽者。 [31] 
唐代文學家岑文本:吾見馬君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榷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蘇、張、終、賈,正應此耳。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耳。 [30] 
唐代史學家吳兢:①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②周既職兼兩宮,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貞觀政要》) [33] 
唐代詩人李賀: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致酒行》) [17] 
後晉劉昫等:①周有機辨,能敷奏,深識事端,動無不中。②馬周道承際會,天性深沉,悟主談微,作忠本孝,衝識廣度,宛涉穹崇。《詩》曰:"嘉樂君子,顯顯令德。"惜其中壽,不憖遺乎!③驥逢造父,一日千里。英主取賢,不拘階陛。賓王徒步,洎為賊吏。一見文皇,皆登相位。(《舊唐書》) [30] 
北宋宋祁歐陽修等:①周善敷奏,機辯明鋭,動中事會,裁處周密,時譽歸之。②周之遇太宗,顧不異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於朝、明習憲章者,非王佐才,疇以及茲?其自視與築巖、釣渭亦何以異!跡夫帝鋭於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時,以明佐聖,故君宰間不膠漆而固,恨相得晚,宜矣。然周才不逮傅説、呂望,使後世未有述焉,惜乎!(《新唐書》) [32] 
北宋文學家張耒:馬周未遇虯鬚公,布衣落魄來新豐。一樽獨酌豈無意,俗子不解知英雄。賢豪相逢自相得,一語君王見胸臆。當時豈不為人言,聾耳安能為君側。(《馬周》) [19] 
南宋政治家史浩:刑名不作漢晁錯,忠義有如唐馬周。(《胡長文閣學挽辭》) [18] 
宋末元初詩人汪夢鬥:翻思故國今何在,枉抱忠肝似馬周。(《道過茌平縣感馬周事》) [20] 
元末明初詩人高啓:封事朝聞夕拜官,新豐無復客衣寒。書生未有鳶肩相,只説君臣際會難。(《馬周見太宗圖》) [21] 
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①(馬周《陳時政疏》)賈生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宋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②傅説、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 [22]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周曉瑜:馬周在貞觀年間,針對當時存在的諸多重大問題進行利弊分析,並及時上書唐太宗,或者使已經出現的失誤得到糾正,或者見微知著,提示了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干預的原則和方法,從而為貞觀年間的政治改良乃至“貞觀之治”的形成和延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36] 

馬周軼事典故

馬周鳶肩火色

中書侍郎岑文本曾對親近的人説:“我多次親見馬君論事辯理,他引經據典,以古證今,抓住要領,避開枝蔓,字句精練,道理確切,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減,聽來文理並茂,令人不知疲倦。戰國時的蘇秦張儀,西漢的終軍賈誼,應該正是這個樣子。不過他像鳶鳥一樣兩肩高聳,像火焰一樣滿面通紅,飛昇一定很快,恐怕不會長壽。” [38] 

馬周以圖購宅

當初,唐太宗對馬周非常禮遇,馬周很自負。任御史時,派人按圖購買宅第,眾人因他以書生起家,一向沒有財產,都私下譏笑。一天,報告説有好房,價值兩百萬,馬周立刻告訴唐太宗,唐太宗下詔有關部門送給他所需的錢,並賜給奴婢器物,到這時人們才明白。 [23] 

馬周馬周吃雞

馬周每次巡行州縣,吃飯一定要吃雞,小吏告發了他。唐太宗説:“我禁止御史吃肉,是怕州縣花費多,吃雞有什麼關係?”鞭打斥責了小吏。 [39] 

馬周下凡輔唐

據説,馬周是仙界華山素靈宮的一位仙官。唐代李氏將要受命於天取代隋朝時,太上派馬周到人世幫助唐朝皇室治理國家。馬周到了人世後,卻天天沉緬於飲酒,二十年都默默無聞地混跡於俗人中,完全忘了上天給他的使命。後來竟落魄江湖,飢寒交加。
他聽説袁天綱善於看相,就去見他,求他看看自己的將來是兇是吉。袁天綱看了馬周半天后説:“你的五神已經離你而去,你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了,哪裏還有什麼相可看哪!”馬週一聽大驚失色,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消災免死。袁天綱説:“你可以從這裏一直向東走,會看見一個騎牛的老人。你不要和他説話,跟着他走就行,這樣你的病就可以免除了。”馬周按照袁天綱的話,沒出城門,果然看見一個騎牛的老頭出城,就默默地跟在後面。老人看見了馬周,就下了牛坐在樹下,然後説:“太上老君命你下凡輔佐皇室,可是你卻成了個酒鬼,混到飢寒交迫的地步。現在你五神已散,正氣消盡,已經死在眼前,你還不好好反省悔改嗎?”馬周仍然發懵,不知老人説的什麼意思。老人接着點化他説:“你本來是天上素靈宮的仙官,現在,華山的仙王派人召你去。”説罷就領他進了一座宮城。
老人領他到了大殿的門簾前,有一個官員宣讀王命,責備馬周有辱使命,讓他返回原來的司署,反省自己的錯誤。老人和其他幾名使者就把馬周送到宮城東面一個另外的院子裏。來到一座宏偉的房屋前,見門上寫着自己的名字。馬周用鑰匙打開門鎖進了屋子,看見屋裏的陳設傢俱和牀榻枕蓆都像是自己近時用過的,想了半天,仍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這時突然來了五個人,穿着東、西、南、北、中五方的衣服。他們對馬周説:“我們就是你的‘五臟之神’。你在人世上沉迷於飲酒到處遊蕩,玷污了你的身子,所以我們就離開你到天宮來了。請你現在閉上眼睛,我們就可以再回到你的五臟中了。”馬周閉上眼睛,立刻覺得心神清爽,大徹大悟,並記起了二十多年以來的事。於是他鎖上了自己的屋子,再次來到仙王的大殿,叩頭謝罪,並要求再次到人間去。馬周又從天界來到長安,第二天又去拜見袁天綱。袁天綱驚奇地説:“你遇到什麼了?你的病已經好了!從現在起,六十天後你將會一天之內晉升多次官職,一百天後你將當上丞相,希望你要珍重自愛啊!”
果然,唐太宗下詔命文武百官貢獻治國的良策,馬周所獻的國策超過了所有的大臣,當天就被任命為拾遺、監察御史和裏行官等三個重要官職。從此馬周多次得到重要的任命,並當了好幾年中書令。有一天,一羣神仙降臨到馬周家,對他説:“你輔佐大唐有功,已完成了上天給你的使命,現在可以告退了,東皇太乙命你立刻迴天宮,不要在人間停留了。”第二天,馬周沒生病就突然死了。 [24] 

馬周仙官入世

《太平廣記》中記載,馬周是仙界華山素靈宮的仙官,被派往人世協助唐朝皇室治理國家,但他到人間後沉湎於飲酒,飢寒交加之下找到善於看相的袁天罡占卜未來,在袁天罡卦象的指引下回到仙宮謝罪,並在之後來到長安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多次向唐太宗建言獻策,一路被提拔至宰相。馬周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後回到天宮,而他在人世的軀體也隨之失去生命。 [63] 

馬周職位糾紛

官員韋挺因家族關係入仕,被唐太宗所重用,連升其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韋挺擔任御史大夫時,輕視擔任監察御史的馬周,並以馬周出身寒微為由對其無禮,馬周十分不滿他的行為。馬周成為中書令位居韋挺之上後,唐太宗想以韋挺為宰相,但馬周進言稱韋挺為人傲慢狠毒,並非宰相之才,唐太宗聽後猶豫不決,韋挺為相之事也被暫時擱置。 [64] 

馬周主要作品

《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馬周集》10卷,現已散佚。馬周能詩,《全唐詩》存其《凌朝浮江旅思》1首,但又作韋承慶詩,作者歸屬尚待考證。《全唐文》存其文5篇,《上太宗疏》《陳時政疏》《請勸賞疏》《諫公主晝婚疏》和《請簡擇縣令疏》,皆為奏疏。代表作是貞觀十一年(637年)所寫的《陳時政疏》。 [25]  [40] 
作品類型
作品名稱
《凌朝浮江旅思》 [61] 
奏疏
《上太宗疏》 [62] 
《陳時政疏》 [62] 
《請勸賞疏》 [62] 
《諫公主晝婚疏》 [62] 
《請簡擇縣令疏》 [62] 

馬周人際關係

馬周是清河茌平(今山東聊城)人,先世出自扶風馬氏。 [26] 
馬周親屬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馬暹
-
父親
馬瑗
-
兒子
馬載
馬周長子,唐咸亨年間累遷官至吏部侍郎,善於選用人才,因此為人稱頌,在雍州長史任上逝世。
馬恂
馬周次子,歷任河南令、丹州刺史。
孫子
馬觀
馬載長子。
馬覬
馬載次子,官至吏部郎中。
(以上參考資料) [26-27] 

馬周史料索引

《貞觀政要·論任賢》 [33] 
《舊唐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二十四》 [30] 
《新唐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二十三》 [32]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 [28] 
《資治通鑑·唐紀十四》 [29] 

馬周後世紀念

馬周墓址

馬周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上古村東北1千米。為昭陵陪葬墓。封土堆為圓錐形,四周被削損,西側鑿有小窯。高3.43米,底徑14.50米,周長41.50米。冢前立石碑一通。 [47] 

馬周墓碑

馬周碑(部分) 馬周碑(部分) [44]
馬周碑,唐上元元年(674年)十月六日立。碑螭首圭額,身首高358釐米,下寬116釐米,厚39釐米。額陽刻篆書4行,行3字,文為“大唐故中書令高唐馬公之碑”。碑身陰刻隸書37行,行84字,題銜及大部分文字磨損難識,唯左上部較為清晰。許敬宗撰文,殷仲容書丹。碑陰刻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四月荏平張第《謁唐中書令馬公墓》五律一首。歷代金石文獻對此碑多有著錄。碑原在禮泉縣煙霞鎮上古村東約500米處馬周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 [43] 

馬周紀念館

2021年6月30日,馬周紀念館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開館,紀念館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貞觀重臣 布衣宰相”“直言善諫 鞠躬盡瘁”和“帝贊忠良 百世流芳”,通過圖片、文字、實物以及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展示馬周的生平、事蹟及後人對他的評價。 [48] 

馬周文化廣場

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振興街道前曹村內,建有“馬周文化廣場”。 [49] 
馬周文化廣場 馬周文化廣場

馬周展覽館

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振興街道前曹村“馬周文化廣場”正北的辦公樓一層,建有“馬周文化展覽館”。 [49] 
馬周文化展覽館 馬周文化展覽館

馬周紀念活動

2017年2月26日,紀念唐朝宰相馬周誕辰1417週年書畫家筆會在馬周故里山東省茌平縣前曹村(馬莊)舉行。 [34] 

馬周藝術形象

馬周文學形象

唐代劉肅的《大唐新語》最早記載了馬週年少落拓的事蹟。其後《譚賓錄》在此故事基礎上,新增馬周悠然獨酌情節;《定命錄》又增馬周落魄長安時,經賣炊媪引薦成為常何家客的情節。此外,該故事還作為典故被文人寫入詩中,如白居易的《新豐路逢故人》、李賀的《致酒行》。
宋元時期,在《南部新書》《紺珠集》中,馬周故事的情節基本延續前代;而在《神仙拾遺》《三洞羣仙錄》中,馬周是“華山素靈宮仙官”,故事圍繞“奉命佐國”的情節展開,敍述馬周佐國成功、復歸仙班之事,故事充斥着神仙教化思想。
明清時期,馬周故事進入繁盛期,出現在多種文學樣式中。叢書有《天中記》《山堂肆考》《弘簡錄》,多記述馬周獨酌的情節;詩詞如龔輦《贈顧潘》、蔣主忠《玉山人才歌》。但此時期該故事在雜劇、白話小説中更為常見。雜劇有茅維的《醉新豐》、楊潮觀的《新豐店馬周獨酌》、葉承宗的《窮馬周旅邸奇緣》。這幾部雜劇多圍繞馬周落魄獨酌的情節展開,敍述其由落魄走向發跡的經過。通俗白話小説有馮夢龍的《窮馬周遭際買炊媪》《買炊媪》,這兩種小説則延續前代馬周與買炊媪的故事情節。清代褚人獲的長篇歷史小説《繡像隋唐演義》也記述了馬周故事,雖然所佔篇幅不大,但卻是馬周故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時期,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峯及通俗文學繁榮的背景下,馬周故事所藴含的士人心態通過小説戲曲等通俗文學樣式展現出來,進一步增加了故事的內涵。 [41] 

馬周影視形象

  • 京劇
京劇《畫龍點睛》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懲治貪官趙知縣,招納賢才馬周的故事。 [37] 
  • 電視劇
時間
劇名
飾演者
1993年
樊琦
2006年
王新民
2007年
司源 [35]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壬子,至太平宮,謂侍臣曰:"人臣順旨者多,犯顏則少,今朕欲自聞其失,諸公其直言無隱。"馬周曰:"陛下比來賞罰,微以喜怒有所高下,此外不見其失。"上皆納之。
  • 2.    《舊唐書·卷七十四》:馬周,字賓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貧,好學,尤精《詩》、《傳》,落拓不為州里所敬。
  • 3.    《舊唐書·卷七十四》:武德中,補博州助教,日飲醇酎,不以講授為事。刺史達奚恕屢加咎責,周乃拂衣遊於曹、汴,又為浚儀令崔賢所辱,遂感激西遊長安。宿於新豐逆旅,主人唯供諸商販而不顧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主人深異之。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家。
  • 4.    《舊唐書·卷七十四》:貞觀五年,太宗令百僚上書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經學,周乃為何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具草也。每與臣言,未嘗不以忠孝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遣使催促者數四。及謁見,與語甚悦,令直門下省。
  • 5.    《舊唐書·卷七十四》:六年,授監察御史,奉使稱旨。帝以常何舉得其人,賜帛三百匹。是歲,週上疏曰:……太宗深納之。尋除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 6.    《舊唐書·卷七十四》:十一年,周又上疏曰……疏奏,太宗稱善久之。先是,京城諸街,每至晨暮,遣人傳呼以警眾。周遂奏諸街置鼓,每擊以警眾,令罷傳呼,時人便之,太宗益加賞勞。俄拜給事中。十二年,轉中書舍人。
  • 7.    《舊唐書·卷七十四》:十五年,遷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王為皇太子,拜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 8.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貞觀十七年癸卯,公元六四三年……五月……上乃命洎與岑文本、褚遂良、馬周更日詣東宮,與太子游處談論。
  • 9.    《舊唐書·七十四》:十八年,遷中書令,依舊兼太子右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精密,甚獲當時之譽。太宗伐遼東,皇太子定州監守,令周與高士廉、劉洎留輔皇太子。
  • 10.    《舊唐書·卷七十四》:太宗還,以本官攝吏部尚書。
  • 11.    《資治通鑑·唐紀十四》:中書令馬周攝吏部尚書,以四時選為勞,請復以十一月選,至三月畢;從之。
  • 12.    《舊唐書·卷七十四》: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
  • 13.    《舊唐書·卷七十四》:周病消渴,彌年不瘳。時駕幸翠微宮,敕求勝地,為周起宅。名醫中使,相望不絕,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為調藥,皇太子親臨問疾。周臨終,索所陳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過,求身後名,吾弗為也。"
  • 14.    《舊唐書·卷七十四》: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為之舉哀,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 15.    《新唐書·卷九十八》:自周亡,帝思之甚,將假方士術求見其儀形。
  • 16.    《舊唐書·卷七十四》:高宗即位,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垂拱中,配享高宗廟庭。
  • 17.    邵寧寧,黃強主編;邵寧寧,黃強,石義堂編著.唐宋詩品讀:甘肅教育出版社,2020.03:第72頁
  • 18.    (宋)史浩撰;俞信芳點校.浙江文昌 史浩集 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08:第101頁
  • 19.    降大任編著.萬家史韻: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01:第282-284頁
  • 20.    張建偉1, 陳慧2. 論元初汪夢斗的紀行詩[J]. 晉中學院學報, 2018, 第35卷(6):84-87.
  • 21.    田雪,孫光翠輯注.明詩掬畫: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第73頁
  • 22.    毛澤東欣賞的三大政論家:賈誼、馬周、劉蕡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0-12-17]
  • 23.    《新唐書·卷九十八》:初,帝遇周厚,周頗自負。為御史時,遣人以圖購宅,眾以其興書生,素無貲,皆竊笑。它日,白有佳宅,直二百萬,周遽以聞,詔有司給直,並賜奴婢什物,由是人乃悟。
  • 24.    (宋)李昉主編.太平廣記 文白對照全譯 第1-4冊:大眾文藝出版社,1999.04:第146-147頁
  • 25.    趙文潤著.漢唐人物述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12:第221頁
  • 26.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馬氏)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1-27]
  • 27.    《舊唐書·卷七十四》:子載,咸亨年累遷吏部侍郎,善選補,於今稱之。卒於雍州長史。
  • 28.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20]
  • 29.    資治通鑑-唐紀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20]
  • 30.    舊唐書·卷七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20]
  • 31.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20]
  • 32.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三 王薛馬韋  .漢程網[引用日期2016-12-20]
  • 33.    《貞觀政要》·卷二 任賢第三 凡八章  .漢程網[引用日期2016-12-21]
  • 34.    茌平:紀念唐朝宰相馬周誕辰1417週年書畫家筆會舉行  .齊魯網[引用日期2020-10-17]
  • 35.    司源《喋血女人花》橫店熱拍 劇中苦戀隋俊波  .搜狐網[引用日期2020-09-17]
  • 36.    周曉瑜. 馬周的政論與貞觀政治改良[J]. 理論學刊, 2006, (2):98-101.
  • 37.    誰説京劇難創新  .中國台灣網[引用日期2021-07-17]
  • 38.    《舊唐書·卷七十四》:中書侍郎岑文本謂所親曰:"吾見馬君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揚榷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蘇、張、終、賈,正應此耳。然鳶肩火色,騰上必速,恐不能久耳。"
  • 39.    《新唐書·卷九十八》:周每行郡縣,食必進雞,小吏訟之。帝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縣廣費,食雞尚何與?"榜吏斥之。
  • 40.    李伯齊,王勇,徐文軍著.山東文學史: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10:第193頁
  • 41.    齊鳳楠. 馬周故事文本演變及其文化意藴[J]. 天中學刊, 2013, (6):24-27.
  • 42.    郭預衡著.中國散文史 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第53-54頁
  • 43.    咸陽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編.咸陽市文物志:三秦出版社,2008.12:第199頁
  • 44.    王樹海編著.通賞中國書法:長春出版社,2014.01:第25頁
  • 45.    張曉政. 馬周的治國觀[J]. 月讀, 2018, (7):4-8.
  • 46.    周曉瑜. 馬周的政論與貞觀政治改良[J]. 理論學刊, 2006, (2):98-101.
  • 47.    咸陽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編.咸陽市文物志:三秦出版社,2008.12:第82頁
  • 48.    茌平區:活用本土“廉元素”打造廉潔文化“新地標”  .瀟湘晨報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2-22]
  • 49.    馬周:國之興亡在百姓苦樂  .大眾網[引用日期2022-02-22]
  • 50.    趙文潤. 略論馬周[J]. 唐都學刊, 1997, (4):22-25.
  • 51.    馬周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5-31]
  • 52.    白居正編著,唐太宗和造就貞觀之治的人們[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01.第431頁
  • 53.    馬周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5-31]
  • 54.    賈俊俠,著,西安曲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編,西安歷史名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6.01.第90頁
  • 55.    白居正編著,唐太宗和造就貞觀之治的人們[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01.第431-433頁
  • 56.    賈俊俠,著,西安曲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編,西安歷史名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6.01.第90頁
  • 57.    葛玉丹編寫,寵愛隋唐[M],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03.第56頁
  • 58.    李伯齊,王勇,徐文軍著,山東文學史[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10.第361頁
  • 59.    司馬光. 資治通鑑[M]. 中華書局, 2011: 卷一百九十五
  • 60.    周曉瑜.馬周的政論與貞觀政治改良[J].理論學刊,2006(2):98-101
  • 61.    彭定求、楊中訥. 全唐詩[M]. 中華書局, 2008: 卷四十六
  • 62.    董誥. 全唐文[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卷一百六十六
  • 63.    馮夢龍. 太平廣記鈔[M]. 崇文書局, 2019: 卷五
  • 64.    劉昫. 舊唐書[M]. 中華書局, 1975: 卷七十七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