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港天文學會

鎖定
於1970年成立,是香港首個公開天文會社,1974年註冊,原本稱為香港業餘天文學會,1992年改為現在名字。會址現位於觀塘創業街華基中心。
中文名
香港天文學會
外文名
Hong Kong Astronomical Society
簡    稱
HKAS

香港天文學會發展歷史

成立初期學會以油印單張出版《天文資料》,免費寄發給會員和各中學的天文學會,並開辦公開講座。1974年學會正式註冊,同年與坐井會合辦公開訂閲的《香港天文通訊》,於1976年起獨力出版,至1981年停刊(共出版34期)。1975年首次舉辦香港公開天文攝影比賽,並於香港大會堂舉行“天文攝影展覽”展出參賽作品。1977年獲《華僑日報》邀請每月主編一期“天文版”,至1991年報館轉售易主才終止。同年租用銅鑼灣辦事處發展會務。1978年學會編印首本公開出售的書籍《月食觀測手冊》。1979年學會會員協助《科技世界》雜誌讀者組成香港觀天會。
1980年學會租用西環會址作辦事處,並利用作為市區觀測站。1982年與香港太空館合辦“第二屆香港天文大會”。翌年學會與香港電台合辦全輯34集,每集半小時的“宇宙行”電台節目介紹天文知識。1985年再與香港電台合作錄製“再向宇宙行”,同年由會員集資4萬港元購入西環會址,內設圖書館、磨鏡機及暗房等。1988年學會成為國際掩食計時協會(IOTA)東南亞月掩星資料分發及收集中心,及國際小行星星曆研究中心的遠東區資料收發中心。
1991年學會與香港其他12個機構合辦“中國航天科技展覽會”,參觀人數達10萬人。同年學會掩星組成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人造衞星觀測計劃資料分發第1139分站,並向中國業餘天文學者發佈掩星資料。1992年香港業餘天文學會正式更名為香港天文學會。1993年“壁屋天文教育中心”正式開幕。1994年學會掩星組由國際掩食計時協會授權代替美國海軍天文台,計算和發放月掩星、行星及小行星、彗星掩星的預報,併發送予中國(包含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外蒙古地區的天文台及掩星觀測者。1995年學會的網頁投入服務。1998年開始向《香港商報》每月供稿出版“天文版”。1999年學會再次與香港電台合作推出播節目“宇宙無限”。

香港天文學會設施

香港天文學會於1972年在元朗橫州興建首個觀測站,設置有10釐米折射鏡及25釐米反射鏡。現時在大嶼山水口的天文觀測站,更設有全天夜空攝影機。
1988年設立香港天文網絡 (Astro-Net),是香港第一個天文用途的BBS,亦同時是香港首個利用互聯網設置,從事天文資訊分享的電腦網絡。由當時學會掩星組維護及提供內容。
Astro-Net當時共有三條線路,稱為Astro-Net (General) BBS兩條自動跳線電話,開放給學會會員及公眾。Astro-Net (CD-data) BBS一條專用電話線,只開放給天文學會會員,可供三位用户同時連接。Astro-Net (Robotic) BBS的9條電話線,用9部調制解調器,主要用作連接遙控天文設備試驗,包括Davis Instrument氣象站,連接電腦來提取温度濕度氣壓雨量風速風向、結露點等資料。控制電動UVBRI filterwheel ,電動調焦座,LX 200 GOTO望遠鏡,SBIG CCD照相機,GPS計時接收機,閉路電視監察系統。Astro-Net (Robotic) 實驗BBS未公開開放給會員使用。Astro-Net (Robotic)實驗BBS後來轉化成為DOS based一條電話線控制一台經緯儀系統。最高峯時期控制9台 (+1台後備)5釐米口徑全自動經緯儀,進行全自動化人工星體目標漂移監測工作。Astro-Net使用MS-DOS運行,Windows興起,萬維網圖像化帶來的方便令DOS base command line式操作有明顯缺陷。1995年學會亦以網頁代替Astro-Net,而Astro-Net只有Robotic實驗BBS在1996年以後仍然繼續試驗,Astro-Net (General)和(CD-data) BBS在1996年停止運作。Astro-Net (Robotic) BBS亦於 2004年,用web base GIS interface取代而全面停止。
而其向香港政府租用前“壁屋公立小學”,投資約10萬港元改建成的“壁屋天文教育中心”於1993年正式揭幕,內設44釐米反射及25釐米折反射天文望遠鏡。壁屋天文教育中心現已停止運作。
香港天文學會在1999年開始,開設e-group和討論區,包括:hkas_tag@yahoo group,供HKAS理論組成員討論理論天文及活動;hkas@yahoo group,供大眾參加討論天文話題及學會公開活動;hkas-org@yahoo group,只供學會會員參加討論;hkas-exec@yahoo group,只供當屆委員會及個別邀請會員討論會務。
在2007年成立香港天文學會討論區,forum.hkas.org.hk,掩星組資訊由1996年Astro-Net停止後,重新在2007年底經由香港天文學會掩星組Occultation Forum延續下去,2009年建立香港天文學會Facebook專頁。
2012年5月19日設立《香港天文》iOS版本流動應用程序,為港澳地區提供天文新聞、天象資料、天文活動、活動回顧、各區星空、晴天鍾
2013年7月13日設立《香港天文》Android版本流動應用程序,除上述資料外增添16日天氣預告、雲量預測、月相、日、月出沒、晨光昏影時刻及北極星對極輔助圖。

香港天文學會學術研究

2010 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成功爭取將一小行星名命為艾未未星。
2011年6月5日香港天文學會成員鍾志民透過在屯門的遙控天文觀測站首次攝得M51星系超新星爆發,該遙控天文觀測站位於屯門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於2011年9月轉往保良局西區婦女福利會馮李佩瑤小學,由保良局贊助約60萬港元興建,設有1台14折反射望遠鏡。未來,他考慮在馮李佩瑤小學加設天象廳,大小與尖沙咀太空館天象廳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