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

鎖定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是香港首個自動駕駛的旅客捷運系統,於1998年7月6日與香港國際機場一併正式投入啓用服務並正式通車,應用了膠輪路軌系統及使用第三軌供電的鐵路系統。
捷運設於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地庫(第一層),接載乘客往返中場客運廊、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西大堂)以及海天客運碼頭。
中文名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
外文名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Automated People Mover
設    於
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
運營單位
香港機場管理局、港鐵公司
交通類型
旅客捷運系統
路線數量
2條
車站數量
5個
開始運營
1998年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線路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線路建設歷史

2010年前有兩條線路,分別接載乘客往返一號客運大樓的東大堂與西大堂以及連接一號客運大樓與二號客運大樓,提供單向由二號客運大樓往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的捷運服務。2010年,海天客運碼頭永久化工程正式完成,連接一號及二號客運大樓的捷運系統亦同時伸延至海天客運碼頭,令到抵達香港的旅客可以於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乘坐捷運前往海天客運碼頭,轉乘渡輪抵達珠三角沿岸城市。2016年,香港國際機場中場客運廊正式啓用,旅客捷運系統亦同時延伸至中場客運廊。2019年11月28日,因為二號客運大樓在下午十時停用改建,二號客運大樓線改名為海天客運碼頭線,並不再經停二號客運大樓。 [1]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現有鐵路系統

  • 一號客運大樓線:接載離港旅客由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經停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前往中場客運廊,清空車廂後接載抵港旅客由中場客運廊經停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前往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
  • 海天客運碼頭線:原二號客運大樓線,接載乘船抵港後離港的乘客由海天客運碼頭出發,於2019年11月28日下午十時前經停二號客運大樓搭載離港旅客前往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清空車廂後接載抵港後乘船離港旅客由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經二號客運大樓(不停站)前往海天客運碼頭;
  • 中場客運廊線:接載離港旅客往返於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和中場客運廊間。
路線
服務線路
方向
起點車站
途經車站
終點車站

一號客運大樓線
雙線來回
(環回線)
西行
離港
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
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
中場客運廊
東行
抵港
中場客運廊
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
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
海天客運碼頭線
單線來回
(折返線)
西行
離港或乘船抵港後離港
海天客運碼頭
-
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
東行
抵港後乘船離港
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
(只限乘船離港客或機場職員上車)
海天客運碼頭
中場客運廊線
單線來回
(折返線)
西行
離港
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
中場客運廊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資料

  • 路段長度:
    • 由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往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750米
    • 由二號客運大樓往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430米
    • 由海天客運碼頭往二號客運大樓:750米
  • 站數:4
  • 每列車卡數量:4輛(2列2卡編組列車重聯)
  • 列車生產商:三菱重工(第一,三期(水晶列車(英語:Crystal Mover))列車)、IHI/新瀉運輸系統(第二,四期列車)
  • 訊號系統生產商:ThalesSelTracCBTC(使用中)
  • 車速:每小時60公里
  • 列車容量:152人
  • 服務時間:06:00 - 01:00
  • 班次:每90秒一班(另可按鍵召喚列車)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車站

整個旅客捷運系統一共設有4個車站,分別為海天客運碼頭站、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站,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站,以及中場客運廊站,均位於機場第1層。曾有二號客運大樓站。
由於須要維持離境旅客與入境旅客完全隔離的保安原則,所以除中場客運廊線外的列車抵達終點站後,乘客必須離開車廂。月台的安排也配合旅客分隔的需要,有側式月台和島式月台兩種不同的安排。由於二號客運大樓不設登機閘口,所以離境旅客從海天客運碼頭或二號客運大樓,抵達一號客運大樓的東大堂後必須下車,不能返回二號客運大樓或海天客運碼頭,月台職員也會指示完成安檢,準備乘飛機離境的旅客不可登上往海天客運碼頭方向的列車。往海天客運碼頭的列車,只供乘飛機抵港後,再乘坐快速客輪離境的過境旅客使用。
2011年12月,香港機場管理局正式啓動《中場範圍發展計劃》,動工興建第一中場客運廊。當中連接一號客運大樓東、西大堂的旅客捷運系統環回線一號客運大樓線擴展至中場客運廊。另一方面現有南隧道同時須由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擴展至中場範圍,以容納新設的折返線中場客運廊線。新增的折返線可讓錯誤抵達中場客運廊的旅客下車後,返回一號客運大樓。此外,來往一號客運大樓或中場客運廊的路線一旦發生故障,折返線也可作為後備用途。整個擴建系統與中場客運廊已於2015年底落成,並於2016年投入使用。

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未來發展

更新列車和增加車卡
2019年7月,香港機場管理局表示已斥資約二億港元購入20個日本製造的新車廂,其中八個將用作取代兩列於1998年投入服務,已達壽命上限的四卡列車,其中一列四卡新車已在上月投入服務,另外一列四卡車將於十一月投入服務。另外的12個車廂將用作把來往1號客運大樓至中場客運廊路線的列車由一列4卡車廂增至6卡,以提升載客量,最快2020年第二季投入服務。[2]
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擴建計劃
至於系統的遠期擴建,共有2套規劃,則需視乎第三條跑道最終能否建成而定。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於2011年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將於2030年因為應機場擴建而有所延長,報告一共提出過兩份方案。
未獲採納方案
方案為機場維持雙跑道系統:由於機場將在中場範圍興建2座I型客運廊,現時由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往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的路線將從西大堂進一步擴展至第一及第二中場客運廊,唯此設計有機會引致列車在中場客運廊已經客滿,而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的旅客無法上車,造成混亂。此外,2座中場客運廊是獨立於一號客運大樓,報告亦建議興建一條折返線為後備用途,來往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至第一及第二中場客運廊,以兩車卡一列的模式運行。至於車廠方面,則建議由現時位於二號客運大樓下面的地下旅客捷運系統車廠,遷往二號客運大樓東面。而旅客捷運系統車隊的最終規模,約為68個車廂,可以處理的最高年客運量為7,400萬人次。
獲採納方案
方案為機場擴建為三跑道系統:由於方案1中的第二中場客運廊在方案2中將不會興建,改為在現時北跑道和第三跑道的中央填海地帶興建第三跑道客運廊,因此現時由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往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的路線將只從西大堂進一步擴展至第一中場客運廊,並加建列車存放區,但同樣會興建折返線來往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至第一中場客運廊。原有來往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至二號客運大樓的獨立線路將合併入現時由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往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的路線。至於海天客運碼頭穿梭線亦將升級為環回線來往二號客運大樓和海天客運碼頭,以提升旅客捷運系統的載客量。新車廠則將設於現時高爾夫球場範圍下面。
至於第三跑道客運廊將分為東翼和西翼兩部分,同樣由旅客捷運系統連結至二號客運大樓。換言之,系統將興建由二號客運大樓經第三跑道客運廊東翼直達客運廊西翼總站的路線。同樣由於第三跑道客運廊的建築獨立於離境/入境大堂,因此計劃同樣會興建平行於新路線的後備路線。
直到2030年,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的車隊將擁有110個車廂,應付1億人次的年客運量。
另一方面,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將設置一連接線來往大橋香港口岸及二號客運大樓,唯此路線由香港政府路政署研究,在《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中未有詳細提及。
此方案最終被採納為機場的擴建計劃,2030年的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將設有下列三條主要路線:
路線
起點車站
途經車站
終點車站

一號客運大樓線
二號客運大樓
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
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
中場客運廊
海天客運碼頭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線
二號客運大樓
海天客運碼頭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二號客運大樓線
二號客運大樓
第三跑道東客運廊
第三跑道中客運廊
第三跑道西客運廊
另外,系統亦將設有三條後備路線來往二號客運大樓至一號客運大樓東大堂、二號客運大樓至第三跑道各個客運廊及一號客運大樓西大堂至中場客運廊,以便在上述主要路線發生事故的時候,後備路線能維持有限度的旅客運輸服務,以免癱瘓機場的營運。
2019年7月,香港機場管理局表示來往二號客運大樓至第三跑道各個客運廊的新旅客捷運系統路線由加拿大龐巴迪與中國中車的聯營公司中標設計,預料2024年第三條跑道落成時啓用,屆時2號客運大樓將成為整個系統的中轉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