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朝貴

鎖定
餘朝貴(1835~1904),亦名鼎臣,湖北黃岡汪集餘家樓(今屬武漢新洲)人。歷經滿清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代王朝。作為四朝元老,官居從一品,位極人臣,是當時清政府最大的漢人武官之一,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均為從一品,正一品無漢人。餘朝貴為官清正廉潔,享譽朝野,在當地口碑甚好。 [2] 
別    名
勁男巴圖魯
所處時代
晚清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黃岡汪集餘家樓
出生日期
1835年
逝世日期
1904年
本    名
餘朝貴
性    別

餘朝貴人物簡介

餘朝貴(1835-1904),亦名鼎臣,清黃岡(今武漢新洲)縣人。餘朝貴為官清正廉潔,享譽朝野,在當地口碑甚好。 [1] 
朝廷賜以“勁男巴圖魯”稱號,乃為勇將,能幹之意。與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均為從一品官員,正一品無漢人。餘朝貴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代王朝。作為四朝元老,官居從一品,位極人臣,是當時清政府最大的漢人武官之一。 [1] 

餘朝貴人物經歷

餘朝貴出生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自幼家境貧困,但他敏而好學,問津書院諸生,兼習武術,喜讀兵書,靠自己克勤克儉勤學苦練,十六歲時已是文武雙全。咸豐元年(1851),浙江巡撫蔣益灃為鎮壓洪秀全起義軍,率湘軍長江進漲渡湖北上。官船行至大瀧河木橋時,蔣益灃看見放牛的餘朝貴正在木橋上練武藝,差人叫餘朝貴上了官船,問他想不想為朝廷效力。作為孝子的餘朝貴回家告知母親同意後,隨蔣益灃走上從軍之路。 [1] 
餘朝貴追隨蔣益灃四處征戰,因作戰勇猛,清同治元年(1862)就官升至藍翔千總、正四品都司。是年,晚清重臣、著名湘軍將領左宗棠升署閩浙總督,命福建按察使蔣益灃率湘軍往浙江,每一戰餘朝貴親冒矢石衝鋒陷陣,率部攻下了金華、桐廬富陽等城池。為此,餘深得左宗棠的賞識,向清廷保奏,以從三品遊擊銜留駐浙江補用。二年(1863),石達開部隊進入廣西,蔣益灃鎮守柳州、平樂一帶,打敗了石達開部下,迫使石達開敗走大渡河。三年(1864)二月,餘朝貴奉命向杭州的農民起義軍陳雨文、餘杭江海洋兩部進攻,經多次激戰,攻克杭州,繼又攻陷德清、餘杭等地,升從二品副將,即進取德清。清廷賜以“勁(勝)勇巴圖魯”稱號。同治六年(1867),統領新湘軍五營土卒,駐防常山等地。次年又率清軍新湘軍三營開赴江南鎮壓捻軍,旋升正二品記名總兵。 [1] 
同治九年(1870),餘朝貴以母年逾八句,請求回家贍養。在家期間,協辦團練。修復戰亂毀壞的問津書院,後赴原任。光緒上三年(1887)五十二歲的他請求卸任歸裏,督促子弟讀書。自身堅持練武,間或以琴自娛。 [1] 
光緒十八年(1892)。又被調任為浙江副將。光緒二十年(1894)倭寇侵擾江蘇、浙江、福建等省海疆。他奉命統“振”字左軍各營駐軍定海,守衞小舟山隘口,一年即平倭患。光緒二十年(1895)鎮守泗安,並統領浙江仁勝全軍,次年調任定海鎮總兵。光緒二十三年(1897),調任海門總兵兼統領枱州各軍營。當年7月卸任,8月進京,光緒皇帝兩次召見。同年冬月返回定海任從一品提督總兵官。 [1] 
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運動興起,並陸續逼近北京,餘朝貴奉命“勤王”。光緒三十年(1904),日、俄為瓜分中國東北爆發“日俄戰爭”,餘朝貴深知定海是海防戰略要地,他雖重病在身仍加緊訓練士卒,堅持晝夜巡察固守,定海得保無虞。光緒三十年(1904)餘朝貴卒於定海鎮,享年69歲。 [1] 

餘朝貴家族族譜

餘朝貴,譜名餘國清亦名鼎臣,今武漢新洲區餘樓村人,雲甫公第18世孫,東分懋祖後裔,鼎臣總戎與洪良品有姻連關係,餘氏第五次修譜,是由余鼎臣請洪良品作的譜序。
參考資料
  • 1.    《問津文化叢書·問津人物》:【餘朝貴】(1835-1904),亦名鼎臣,清黃岡(今新洲)縣人。餘朝貴為官清正廉潔,享譽朝野,在當地口碑甚好。 朝廷賜以“勁男巴圖魯”稱號,乃為勇將,能幹之意。與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均為從一品官員,正一品無漢人。餘朝貴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代王朝。作為四朝元老,官居從一品,位極人臣,是當時清政府最大的漢人武官之一。 餘朝貴出生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自幼家境貧困,但他敏而好學,問津書院諸生,兼習武術,喜讀兵書,靠自己克勤克儉勤學苦練,十六歲時已是文武雙全。咸豐元年(1851),浙江巡撫蔣益灃為鎮壓洪秀全起義軍,率湘軍長江進漲渡湖北上。官船行至大瀧河木橋時,蔣益灃看見放牛的餘朝貴正在木橋上練武藝,差人叫餘朝貴上了官船,問他想不想為朝廷效力。作為孝子的餘朝貴回家告知母親同意後,隨蔣益灃走上從軍之路。 餘朝貴追隨蔣益灃四處征戰,因作戰勇猛,清同治元年(1862)就官升至藍翔千總、正四品都司。是年,晚清重臣、著名湘軍將領左宗棠升署閩浙總督,命福建按察使蔣益灃率湘軍往浙江,每一戰餘朝貴親冒矢石衝鋒陷陣,率部攻下了金華、桐廬富陽等城池。為此,餘深得左宗棠的賞識,向清廷保奏,以從三品遊擊銜留駐浙江補用。二年(1863),石達開部隊進入廣西,蔣益灃鎮守柳州、平樂一帶,打敗了石達開部下,迫使石達開敗走大渡河。三年(1864)二月,餘朝貴奉命向杭州的農民起義軍陳雨文、餘杭江海洋兩部進攻,經多次激戰,攻克杭州,繼又攻陷德清、餘杭等地,升從二品副將,即進取德清。清廷賜以“勁(勝)勇巴圖魯”稱號。同治六年(1867),統領新湘軍五營土卒,駐防常山等地。次年又率清軍新湘軍三營開赴江南鎮壓捻軍,旋升正二品記名總兵。 同治九年(1870),餘朝貴以母年逾八句,請求回家贍養。在家期間,協辦團練。修復戰亂毀壞的問津書院,後赴原任。光緒上三年(1887)五十二歲的他請求卸任歸裏,督促子弟讀書。自身堅持練武,間或以琴自娛。 光緒十八年(1892)。又被調任為浙江副將。光緒二十年(1894)倭寇侵擾江蘇、浙江、福建等省海疆。他奉命統“振”字左軍各營駐軍定海,守衞小舟山隘口,一年即平倭患。光緒二十年(1895)鎮守泗安,並統領浙江仁勝全軍,次年調任定海鎮總兵。光緒二十三年(1897),調任海門總兵兼統領枱州各軍營。當年7月卸任,8月進京,光緒皇帝兩次召見。同年冬月返回定海任從一品提督總兵官。 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運動興起,並陸續逼近北京,餘朝貴奉命“勤王”。光緒三十年(1904),日、俄為瓜分中國東北爆發“日俄戰爭”,餘朝貴深知定海是海防戰略要地,他雖重病在身仍加緊訓練士卒,堅持晝夜巡察固守,定海得保無虞。光緒三十年(1904)餘朝貴卒於定海鎮,享年69歲。
  • 2.    定海鎮總兵餘朝貴  .舟山海洋數字圖書館.2014-02-24[引用日期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