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餓殍

鎖定
餓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è piǎo,注音:ㄜˋ ㄆㄧㄠˇ 意思是餓死的人。 [1] 
中文名
餓殍
外文名
starvation
拼    音
è piǎo
注    音
ㄜˋ ㄆㄧㄠˇ
釋    義
餓死的人
出    處
後漢書·仲長統傳》

目錄

餓殍釋義

[corpse of the starved] 餓死的人。亦作“餓莩”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孟子·梁惠王上》 [1] 

餓殍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 

餓殍例句

1、餓死的人。亦作“餓莩”
寡人之於國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後漢書·仲長統傳》:“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災,未逮三年,校計騫短,坐視戰士之蔬食,立望餓殍之滿道。”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是歲大荒百姓皆食棗菜;餓莩遍野。” [3]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又兼民窮財盡,餓殍盈途,盜賊斥,募化無路。”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2回:“那個莊上不餓殍枕藉。” [4] 
《清史稿卷四九二忠義傳六陳大富傳》:“城中兵不食月餘,僅存皮骨,民餓殍相屬。嶽斌船粟往哺,歡聲雷動。”
李大釗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災乘之,人禍臨之,蕩析離居,轉死溝洫,屍骸暴露,餓殍橫野。”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道德淪喪,法度凌夷,匪黨縱橫,餓殍載道。”
茅盾《脱險雜記》三:“我們看見大街上垃圾堆積如山,短短一段路程就接連出現了三四具餓莩。”
2、餓得快死的人。
唐·白居易《辨水旱之災明存救之術策》:“兇歉之年,則賤糶以活餓殍。”
明·王錂《尋親記·就教》:“[小生]休道朱門生餓殍,[合]也曾白屋出朝郎。”
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3、餓死。
宋·王安石《辭免平章事監修國史表》二:“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而未免流離餓莩。”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今見如此用度,恐子孫有餓莩者矣。”
4、使之餓死。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若謂古事皆實,則《西廂》、《琵琶》推為曲中之祖,鶯鶯果嫁君瑞乎,蔡邕之餓莩其親,五娘之幹蠱其夫,見於何書,果有實據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