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浣熊

(2019年第20號颱風)

鎖定
強颱風浣熊(英語:Severe Typhoon Neoguri,國際編號:19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1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erla)為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0個被命名的風暴。“浣熊”一名由韓國提供,意為狗浣熊 [1] 
“浣熊”的前身是生成於馬尼拉以東1600公里海面的熱帶擾動96W,於2019年10月16日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編號為21W,18日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浣熊”,同時中央氣象台開始編號。 [2]  18日至19日上午,“浣熊”緩慢向西北移動,強度略有加強,19日午後開始轉為向北偏東北移動,強度迅速增強,期間中央氣象台不斷升格其強度等級,並最終於當日23時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3]  此後颱風明顯減弱,中央氣象台於次日8時、20時兩次降格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浣熊”於21日14時轉化為温帶氣旋,中央氣象台 [4]  和日本氣象廳對其停止編號。
“浣熊”並未直接登陸日本,但其與倒槽結合以及轉化為温帶氣旋後給日本帶來大範圍強風、強降雨,造成1人死亡, [5]  3人受傷, [6]  由於影響範圍與半個月前襲擊日本的颱風海貝思重合, [7]  沒有經濟損失的相關報道。
中文名
強颱風浣熊
外文名
Severe Typhoon Neoguri
國際編號
1920 [8] 
起編日期
2019年10月15日 [9] 
停編日期
2019年10月22日 [9] 
JTWC數據
95kt,964hPa
CMA數據
42m/s,960hPa [9] 
JMA數據
75kt,970hPa [8] 
人員傷亡
1死3傷
經濟損失
缺乏統計

颱風浣熊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10] 
其中,“浣熊”是韓國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狗浣熊,生性靈巧,身體細小,呈灰啡色,面上有黑色斑紋,有粗的毛尾。“浣熊”這個名字排在命名錶的第53位,此次是“浣熊”這一名字第四次被使用 [1] 

颱風浣熊發展過程

2019年10月15日10時許,在距離菲律賓馬尼拉以東大概1600公里,即帕勞以北的西北太平洋遠洋洋麪上空生成一個熱帶擾動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6W,隨後,日本氣象廳直接將其認定為熱帶低氣壓。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直接給予了“MEDIUM”的評級。96W生成後便在副熱帶高壓南側的偏東氣流引導下緩慢向西移動。 [11] 
颱風浣熊生成初期 颱風浣熊生成初期
10月16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一般警報(W)。當日5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上午,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將其命名為Perla。10月16日夜裏開始,96W的強度開始加強,22時30分許,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率先發布熱帶低壓生成消息,並給予其正式編號21W,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不對其未來發展看好。到了下午,日本氣象廳也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從衞星監測到的雲圖上看,新生成的菲律賓東部熱帶低壓個頭十分迷你,直徑不過500公里左右。熱帶低壓中心北側由於副高邊緣下沉氣流的影響,對流明顯受到一定抑制,南側則由於沒有充足水汽的支援也未發展出比較強盛的對流。因此,整體而言這個熱帶低壓對流雲系主要集中在它中心的東側,同時中心西側對流也有爆發趨勢。 [11] 
10月17日15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烈風警報(GW)。當日2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率先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颱風浣熊巔峯過程雲圖 颱風浣熊巔峯過程雲圖
10月18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1920,並將其命名為浣熊,隨後中央氣象台亦將其認定為熱帶風暴。 [12]  PAGASA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此時其中心位於台灣島鵝鑾鼻東偏南方約98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麪上,此後“浣熊”向西偏北轉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此時颱風中心附近以及預報行進的方向上垂直風切變巨大,大部分機構和數值預報認為“浣熊”將在小幅加強後於巴士海峽消散。 [2]  “浣熊”的環流很小,在生成後由於原引導氣流減弱,移動速度也逐漸變慢,而此時“浣熊”的地層已經發展出風眼,但高層對流由於較高風切的影響沒有出現風眼。
18日晚些時候,由於引導氣流發生改變,所有機構都預報浣熊的路徑將逐漸轉向北偏東北。隨着高空環境改善,“浣熊”的強度有所增強,環流也在不斷緊縮,核心區域僅相當於台灣大小。
10月19日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3]  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4]  隨後“浣熊”的高層雲系出現了中心塌陷的特徵,這是颱風要打開風眼的標誌。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颱風。此時“浣熊”改向偏北轉北偏東方向移動,對流外圍與西風槽連接,風眼在5小時內迅速清空,強度快速加強。20時,PAGASA將其升格為颱風。當日23時許,視其中央密集雲區(CDO)平整,風眼清空度進一步提高,中央氣象台進一步將其升格為強颱風(42m/s,965hPa)。 [3]  日本氣象廳、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相繼於20日2時給出了75kt,970hPa以及95kt,964hPa的巔峯強度。
颱風浣熊路徑圖 颱風浣熊路徑圖
10月20日凌晨,隨着環境轉差,垂直風切變重新增大,且“浣熊”自身底層出現了眼壁置換的跡象,“浣熊”的風眼逐漸模糊堵塞,強度開始減弱。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颱風。當日20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15]  此時,“浣熊”位於沖繩羣島東側的洋麪上,其高層結構已經被明顯破壞,逐漸體現出温帶氣旋的特徵。
10月21日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14時,中央氣象台認定其已於當日中午前後在日本以南洋麪變性為温帶氣旋,並對其停止編號。 [4]  同時,日本氣象廳認為其已轉化為一股温帶氣旋,並對其停止機動觀測。 [13]  22日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報(Final Warning)。
在事後發表的“最佳路徑”中,中央氣象台將其巔峯氣壓從965hPa下調5hPa至960hPa,最高風速保持不變。 [9] 

颱風浣熊預報預警

颱風浣熊 颱風浣熊
日本氣象廳預計2019年10月20日晚間到21日上午,在“浣熊”行進路徑上受到影響的沖繩地方與奄美地方需留意強風、大雨、雷擊及海象惡劣等情況。浣熊預計10月22日將轉化為温帶低氣壓。 [16] 
氣象廳表示,颱風雖將在22日在本州南方海面上變為温帶低氣壓,但伴隨準靜止鋒北上。受此影響,21日至23日,自西日本至東北地區,將有可能出現大範圍大雨。21日至22日,從四國至東日本地區;22日至23日東北地區將有可能出現大雨。因在19號颱風海貝思的受災地區,即使少量降雨,出現洪水的危險性也較高,故氣象廳呼籲上述地區提高警戒。 [7] 
21日,氣象廳對三重縣南部和靜岡縣發佈大雨警報,並提醒整個東海地方的民眾注意低壓前線、漬澇災害和山體滑坡帶來的影響。氣象廳表示,22日東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應當注意強降水、雷暴、地質災害和龍捲風等自然災害。 [6] 

颱風浣熊颱風影響

大雨中舉行的天皇即位典禮 大雨中舉行的天皇即位典禮
颱風“浣熊”雖然環流不大,且沒有直接登陸日本,給沖繩等地造成的風雨影響不大。但其結合倒槽給日本本州島帶來了大範圍降水,暴雨區與先前台風海貝思造成嚴重災害的地區重合,使災害雪上加霜。在變性為温帶氣旋之後,颱風“浣熊”的環流迅速膨脹,又直接給日本本州島帶來大範圍降水,日本本州島南部多地在10月21-22日的24小時內降雨普遍達到了50毫米以上,為暴雨,還有更多的地方出現了中到大雨,而日本本州島南部沿海的一些地方24小時降雨量還超過了100毫米,為大暴雨級別。 [17]  大雨給22日舉辦的日本德仁天皇的即位典禮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大雨對直播造成影響,宮殿前的皇家旗幟也有兩面也被風雨刮了下來。 [18] 
颱風“浣熊”於10月20日靠近沖繩,受此影響,沖繩地區部分船隻停航。 [19]  受颱風“浣熊”轉化的温帶氣旋的影響,對台風海貝思災區的搜救工作被迫停止。10月22日,強風和大雨導致神奈川縣3人受傷,三重縣內7市共有147人避難。 [6]  10月23日,日本三重縣尾鷲市海港一艘漁船出海後傾覆,漁船上共有5人,其中一名85歲老人死亡,其餘四人獲救。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