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布拉萬

(2005年第23號颱風)

鎖定
颱風布拉萬(英語:Typhoon Bolaven,國際編號:052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epeng)為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3個被命名的風暴。“布拉萬”一名由老撾提供,名字意義即布拉萬高原 [1]  。該颱風於2005年11月13日在菲律賓以東洋麪上生成,隨後持續增強至颱風級,並於19日至20日穿越菲律賓,20日晚上消散於巴士海峽
中文名
颱風布拉萬
外文名
Typhoon Bolaven
國際編號
0523
生成日期
2005年11月14日
消散日期
2005年11月20日

颱風布拉萬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2] 

颱風布拉萬發展過程

11月17日早上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輕度颱風),強度亦於17日晚上到達顛峯,中心風力約每小時110公里。在其後的36小時,布拉萬大致維持強度。
11月18日20時(北京時間)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4.9度,東經127.6度,集結在馬尼拉以東約670公里,中心氣壓 97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33米/秒。移向 WNW,移速 10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 350公里,十級大風圈半徑 90公里。
11月19日17時(北京時間)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5.7度,東經124.3度,中心氣壓 98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30米/秒。移向 NW,移速 15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 360公里,十級大風圈半徑 70公里。
11月19日20時(北京時間)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6.0度,東經123.9度,中心氣壓 98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30米/秒。移向 NW,移速 10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 360公里,十級大風圈半徑 70公里。
11月19日23時(北京時間)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6.3度,東經123.5度,中心氣壓 98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28米/秒。移向 NW,移速 10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 360公里,十級大風圈半徑 70公里。
11月19日,布拉萬登陸菲律賓中部,並開始減弱,移速亦稍減至時速約15公里。
2005年第23號颱風“布拉萬”路徑圖 2005年第23號颱風“布拉萬”路徑圖
橫過菲律賓期間,受到呂宋高山影響,布拉萬於19日晚上減弱為一熱帶風暴(輕度颱風)。
受到高山的影響,布拉萬轉以西北移動,速度不高。
11月20日08時(北京時間)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6.6度,東經123.1度,中心氣壓 99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20米/秒。移向 NW,移速 10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 180公里。
11月20日中午,布拉萬進一步受到呂宋地形影響而減弱為熱帶低氣壓(熱帶性低氣壓)。11月20日14時(北京時間)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7.3度,東經123.2度,中心氣壓 998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16米/秒。移向 NNE,移速 10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9999公里。
11月20日20時(北京時間)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8.2度,東經123.0度,中心氣壓 998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16米/秒。移向 NW,移速 10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9999公里。
20日晚上系統雖進入呂宋海峽,但該區大氣環境一般,海水温度亦較低,系統於20晚上減弱為一低壓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