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顯通寺銅塔

鎖定
顯通寺銅塔在山西省五台縣五台山台懷鎮北側顯通寺大殿前。兩塔造型特異,是由樓閣、亭閣、覆缽三種形式組合而成。亭亭玉立,玲瓏剔透,為明代銅鑄藝術中的佳品。精緻秀美,巧奪天工。
中文名
顯通寺銅塔
地    址
五台山台懷鎮北側顯通寺大殿前
成    就
明代銅鑄藝術中的佳品
歸    屬
中國 山西

顯通寺銅塔文物特點

顯通寺銅塔
顯通寺銅塔(4張)
顯通寺五台山佛寺的元老,傳説築於東漢,北魏擴建,寺內現存的建築羣諸多是明代作品。兩塔鑄於明代(公元 1368-1644年),原有五座,象徵着五個台頂,人們至此朝拜,猶如登上了五台山。現只存兩座完好無損。據考證,大殿西邊的銅塔是明代四川重慶府的陳挺傑等人在雲南捐資,於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七月初九日鑄成,取名“多寶如意寶塔”。東邊和的銅塔是顯通寺僧人勝洪等出錢,於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鑄成,取名“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寶塔。”雙塔形制柵,十三層,均高8 米,須彌座塔基。塔基上鑄有精緻的小殿、佛像,塔身內置佛像,外鐫經文,中有四大金剛託塔像。西塔下層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銅廟,內坐小指大的土地像。相傳康熙帝見其特別小而感嘆道:“好大的土地!”誰知話音剛落,土地連忙叩頭,感謝皇上的 賜封,從此便以“山西大土地自居”了。

顯通寺銅塔所屬寺院

銅塔所在地,顯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觀音殿,又名南殿。殿內,中間供着觀音菩薩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所以又稱三大主殿。殿內兩側放滿了經架,架上置有各種經書,所以又稱藏經殿。過去,救助水陸眾生的大法會——水陸道場也設在這裏,所以又叫水陸殿。大文殊殿,是顯通令的第二重大殿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顯通寺的大文殊殿內,供着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台獅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無垢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馱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供着三世佛像:中為釋迦牟尼佛,西為阿彌陀佛,東為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後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無量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四壁全用青磚砌就,殿頂用方木砌就。殿內無大梁、無立柱,殿外無廊檐,因此人們又叫它無樑殿。殿內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個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這是五台山各寺廟中的一座特殊建築,在全國也不多見。此殿又叫七處九會殿。因為釋迦牟尼成佛之後講解《華嚴經》,在七個地方講了九次才講完。為紀念佛祖的這項佛事活動,殿前正面每層都闢有七個閣洞。殿內正中供奉着盧舍那佛,背後供着彌勒佛
顯通寺之所以特別引人注目,除了它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外,寺內珍藏着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比如,在掛着“大顯通寺”匾額的山門外兩側,各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摹仿龍形和虎形,分別寫着“龍”、“虎”兩個大字。寺廟中用龍虎把守大門,甚為奇特。而這兩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遺物,彌足珍貴。在大文殊殿前有兩座碑亭,亭內的石碑也比較特殊,一座是無字碑,一座是有字碑,有字碑是清朝康熙帝皇帝的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