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顯通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顯通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台懷鎮北側,是五台山規模大、歷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全山寺院之首,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寺廟之一。該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69年),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唐代重修,並更名“大華嚴寺”。明初重建,太祖賜額 “大顯通寺”。
該寺坐北朝南,面積約8萬平方米,各種建築400餘間,且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中軸線建殿七座,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閣。銅殿鑄於明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銅10萬斤,是中國國內保存最好的銅殿之一。 [1-3] 
1982年,國務院將顯通寺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 
中文名
顯通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五台山景區台懷鎮內
開放時間
全年(冬令時) 09:00-16:30;全年(夏令時) 08:00-17:00 [19] 
門票價格
10元(2015年2月)
佔地面積
約 80000 m²
分    類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編    號
26
分類號
11
時 代 
明至清

顯通寺寺廟歷史

璞度坊書法“佛國世界數五台” 璞度坊書法“佛國世界數五台”
顯通寺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年-公元75年),相傳白馬寺建成以後,兩位天竺高僧邇葉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五台山,建起了這座寺院,取名大孚靈鷺寺,世稱“中國第二古寺”,它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之一; [6-7] 
北魏時擴建,稱花園寺;
唐太宗時重建,易名大華嚴寺; [4] 
明太祖時重修,賜額“大顯通寺”;明成祖賜名“大吉祥顯通寺”,明神宗再賜“大護國聖光永明寺”,簡稱永明寺; [8]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為大顯通寺;
1954年修繕左右配殿;
1956~1957年翻修無量殿;
1973年,忻州市市政府投資維修顯通寺;
1974~1977年翻修西禪院;
1976年,闢為忻州市博物館館址;
1979年,修繕藏經殿
1982年,鋪墁庭院,修繕東方丈院;
1984年,修繕夢樓糧倉;
2003-2004年9月,再次改擴建工程完工,新建的大雄寶殿建築面積達999平方米。

顯通寺建築佈局

在全寺中軸線上,寺前銅塔聳立,七重殿宇布從南到北,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藏經樓,此外,還有鐘樓、僧舍和各種配殿。 [9-10] 
顯通寺的大雄寶殿為舉行佛事活動主要場所,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供着三尊佛像:中是釋迦牟尼佛,西是阿彌陀佛,東是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後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觀音殿殿內,中間供着觀音菩薩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賢菩薩像。大文殊殿,是顯通寺的第二重大殿。大文殊殿內,供着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台獅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無垢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馱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 [11] 

顯通寺寺內建築

顯通寺銅殿

銅殿
銅殿(1張)
銅殿高8.3米,寬4.7米,深4.5米,用銅10萬斤鑄成的。殿建平面見方,寬9尺,深8尺,高丈餘,外觀兩層,內為一室,四角四柱,柱礎似鼓。殿內上層四面6扇門,下面四面八扇門,殿內四壁上有小佛萬尊,金光閃閃,灼灼照人。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銅佛。 [12] 
銅殿是在明代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萬曆皇帝母親李太后之師妙峯和尚,集全國13省市佈施,先後鑄成三座銅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寶華山,一置五台山。三個銅殿均在湖北省荊州澆鑄,運至現場組裝,如今僅存五台山這一座了。銅殿方形,外觀重檐兩層,高約5米,四周隔扇上欞花圖案和壺門花鳥裝飾。
內壁四面鑄滿小佛萬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稱“萬佛如來”,殿前原有同期鑄造銅塔五座,按東西南北中方位佈置,象徵五座台頂,可惜在日本侵華期間,被日本侵略者盜走了三座,僅東西兩座原塔尚存。塔有13層,高8米,塔身滿鑄佛像圖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鑄一尊力士,手託,肩扛或頭頂塔身。兩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銅廟,內坐小指大的土地像。後又以鐵補鑄三座塔立於原處。銅殿、銅塔皆飾以金箔。 [10] 

顯通寺藏經殿

顯通寺剪影(二)
顯通寺剪影(二)(13張)
銅殿兩旁又各有一座潔白小巧的重檐磚殿。最高層的藏經殿,俗稱後殿,原放藏經,已闢為文物陳列室。其中手工藝品有北魏孝文帝時黃金鎮風印和銅鑄旃檀佛,南北朝的石雕觀音和脅侍瑪薩,清代燒製的濟公和尚瓷像、蘇武牧羊花瓶、木雕善財童子和觀音,銅鑄劉海戲金蟾和四十八臂觀音,以及水晶塔、銀塔和各色景泰藍供件等。
書畫有北宋開寶年間印刷的雷鋒塔藏經,元初趙子昂夫婦畫的馬和觀音,明沈周繪的關雲長,明丁雲鵬在小小的菩提葉上面的十八羅漢等。最尊貴的要數原奉供五台碧山寺,顯通寺文物陳列內展出的華嚴經字塔。字塔長l丈7尺,寬5尺,由白綾和黃綾裱糊而成,上書《華嚴經》80卷,計600043字。綾上寫字不算奇,奇的是用一部經文正好組成了一幅寶塔圖案。遠望象是綾上用工筆畫的七級高塔,塔身嵌以樓閣佛像,飛檐吊以風鍾,塔邊飾以花卉,十分形象。蓮花的細莖,風鐘的吊繩,佛像的眉毛,都是一行行的小字。華嚴經字塔系清康熙年間蘇州三寶弟子許德心用十二年功夫書成。 [13] 

顯通寺無量殿

五台山顯通寺無量殿分上下兩層,明七間暗三間,仿木結構,面寬28.2米,進深16米,高20.3米,重檐歇山頂,磚券而成,三個連續拱並列,左右山牆成為拱腳,各間之間依靠開拱門聯繫,雕刻精湛,是中國古代磚石建築藝術的傑作。外檐磚刻斗栱花卉,內雕藻井懸空,形似花蓋寶頂,殿內供有無量佛。
殿內保存的《華嚴經》字塔,屬稀世珍寶,塔是由長5.7米、寬1.7米的白綾組成一幅七層寶塔圖像,回欄曲檻,斗栱華檐,白綾上用蠅頭小楷寫《華嚴經》八十卷,共有600043字,它是康熙年間蘇州人許德興用十二年的時間寫成的。無量殿正面每層有七個閣洞,閣洞上嵌有磚雕匾額,有的題“普光明殿”,有的題“法菩提場”,有的題“逝多園林”等。 [2]  [14] 

顯通寺大佛殿

顯通寺正殿
顯通寺正殿(2張)
大佛殿重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系木結構建築。大雄寶殿,是舉辦盛大佛事活動的場所。此殿佔地一畝二分,高大肅穆。殿內正前方的橫樑上,高懸康熙御筆“真如權應”木匾,下麪條幅橫懸,兩旁錦幡垂掛。殿台上,並列主佛三尊,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面是藥師佛,西面是阿彌陀佛,殿牆兩側是十八羅漢,均為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寬敞,經案上佛燈高照,寶鼎焚香,擺着各色供果,敬有美麗鮮花。東面的經案頭,還擺着鼓、、鐺、木魚等佛家樂器。不僅本寺僧人在這座殿內做早晚功課,每逢大的佛事活動日,由五台山佛教協會主持,各寺廟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彙集到這裏舉行禮佛儀式 [15] 

顯通寺大文殊殿

大文殊殿是顯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於1746年(清乾隆11年),系木結構建築。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道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顯通寺的大文殊殿內,供着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台獅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無垢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馱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供着三世佛像:中為釋迦牟尼佛,西為阿彌陀佛,東為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後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 [2]  [15] 

顯通寺價值意義

五台山顯通寺 五台山顯通寺 [18]
顯通寺是五台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和發展中心,其發展歷史不僅見證了中國佛教發展的歷程,而且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縮影,同時也是研究中國北方佛教文化的活標本。寺內除文物建築本體外,還保存有豐富的佛教藝術珍品,藴藏着極為豐富的佛教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五台山宗教文物部門評) [4] 

顯通寺文物保護

1982年,國務院將顯通寺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併入五台山古建築羣。 [1]  [3]  [5] 

顯通寺佛事活動

2017年12月22日下午,五台山全山僧尼在顯通寺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示寂迴向法會。來自五台山全山各寺住持、管家、僧尼等800餘人參加法會,深切緬懷長老的無盡行願,寄託對長老無盡的哀思,表達對長老深切的懷念。法會由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台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五台山佛母洞住持悲月法師,五台山南山寺住持匯光法師,五台山殊像寺住持果祥法師,五台山真容寺住持隆明法師,五台山三塔寺住持普信法師,五台山普化寺住持妙生法師,五台山善住寺住持仁靜法師共同主法。與會大眾同誦《佛説阿彌陀經》,誦經迴向,祈願一誠長老蓮登上品、花開見佛;祈願一誠長老得大自在,遊諸佛土。不捨娑婆、乘願再來。 [16] 
2018年7月25日下午,在《三寶歌》歌聲中,“2018五台山佛教講經交流會”在五台山錦繡山莊圓滿閉幕。經過兩場講經,來自全山的23名法師紛紛登台,依於佛陀教法,結合個人修學所得的演講,贏得了現場法師、居士們讚歎。體現了新時代的五台山僧眾紮實深厚的佛學素養;莊嚴得體的威儀,展現了當代法師的出色風貌。 [17] 

顯通寺旅遊貼士

交通
從北京到五台山,可走京石高速公路到保定下高速,沿省道經順平、唐縣到阜平,上五台山公路即到。
從太原到五台山可走原太高速—忻州下高速—定襄縣—五台縣城—茹村—清水河線—五台山南線進山口—台懷鎮。
開放時間:8:00-17:00
門票:10元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