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題元丹丘山居

鎖定
《題元丹丘山居》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寫元丹丘山居悠然自得、飄然無為之態。表達了詩人厭棄世俗之污濁,羨慕世外桃園生活的情趣。 [1] 
作品名稱
題元丹丘山居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題元丹丘山居作品原文

題元丹丘山居
故人棲東山1,自愛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猶不起。
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2
羨君無紛喧,高枕碧霞裏。 [2] 

題元丹丘山居註釋譯文

題元丹丘山居詩詞註釋

  1. 東山:東晉謝安隱居的地方,這裏借指元丹丘山居。
  2. 洗心耳:洗心,《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洗耳,據《高士傳》記載,要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答應,跑到嵩山隱居起來;堯找到他,又要讓他做九州長,許由不願意聽,就在穎水裏洗耳朵,表示堯的話污了自己的耳朵。 [3] 

題元丹丘山居詩句譯文

老友棲身嵩山,只因愛這山川之美。
大好的春光,卻空林獨卧,白日高照也不起。
松風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氣;石潭水清,清洗心裏耳中的塵世污垢。
羨慕你啊,無憂無慮,靜心高卧雲霞裏。 [1] 

題元丹丘山居創作背景

元丹丘是個道士,他在嵩山腳下、潁水岸上建了幾間房子,這就是潁陽山居。他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到了這裏,看到他住的地方北依馬嶺,連峯嵩丘,南瞻鹿台,北極汝海,雲巖掩映,頗有佳致,心裏非常喜歡,就接連寫了好幾首詩送給元丹丘。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3] 

題元丹丘山居作品鑑賞

這首詩的頭兩句,先用東山表明故人隱居的事實和山居對他的意義,再寫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這樣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寫景了。
中間四句刻畫故人的形象,還在年富力強的時候,故人就高卧山林,太陽老高了,還不起牀,這是一個疏懶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謂的高士就是這樣的,他們鄙棄功名利祿,追求閒雲野鶴般的人生境界。“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兩句運用古典故事來刻畫這個形象的精神風貌,將故人比作古代隱士高人,意境深遠;松濤陣陣,佇立在風中的聽者心有會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邊的觀者心耳早已清淨。其人格之高潔,盡在不言之中。前兩句是畫肉,這兩句是畫骨,這樣,詩人筆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態,而且有精神,於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詩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實,這也是詩人是在刻畫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生活。 [3] 

題元丹丘山居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着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4] 
參考資料
  • 1.    詹福瑞.李白詩全譯.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35-936頁
  • 2.    《全唐詩》(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28頁
  • 3.    紀準.李白詩賞讀.北京市:線狀書局,2007年:57-58頁
  • 4.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