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驊

(湖北大學教授)

鎖定
韓驊,男,已故,曾任湖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所長、高等教育學碩士點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 [1] 
中文名
韓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性    別

韓驊個人經歷

韓驊,1947年生,湖北省武漢市第一中學1966屆高三(3)班畢業生。1968年12月插隊到黃梅縣濯港區陶河公社中心大隊九小隊,l972年3月病退回城,同年5月進武漢市新華電錶廠任計劃員。1978年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考入武漢師範學院(現湖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在該校教育科學研究所先後被評聘為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歷任副所長、所長;高等教育學碩士點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中國比較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期從事高等教育學的教學和研究,在《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數十篇被《新華文摘》、《全國文科學報文摘》、《人大複印資科》,《高教文摘》等全文或部分轉載。著有《學術自治:大學之魂》(2005年)、《比較高等教育概論》(1997年,與人合著)、《比較教育學》(1999年,參編)等專著。曾主持和參加多項教育科研課題,並多次獲得優秀科研成果獎。因腎衰竭,於2011年11月17日不幸病逝。 [1] 

韓驊人物懷念

“韓伯伯走了……”
兒子放學回家。我輕輕地對他説。
兒子不禁一愣,“到哪兒去了?”
“去世了……”
武師中文系1982屆畢業生合影照中的韓驊 武師中文系1982屆畢業生合影照中的韓驊
兒子愕然。
那張貼在校工會信息欄上的訃告再一次浮現在眼前——原教育學院教授韓驊同志因病於2011年11月17日去世,享年64歲。行文簡短得不能再簡短……
當我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給各方的學生,當我在這裏用文字寄託我的哀思時,悲痛不斷地衝擊着我的心。我是怎樣也難以平靜啊!
以後的幾天,我的心情總是好不起來……許多往事歷歷在目,不時湧現腦中,使人難以忘懷。我和韓驊老師的最初相識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年,我調到剛成立的教育科學研究所從事資料管理工作。一天,我正在整理書刊雜誌,一位衣着整齊、風度翩翩的老師緩步走到我跟前。親切地説:“您是剛來的小劉吧?以後我們就是同事了。”這位身材雖不高大,卻相貌堂堂,戴着一副黑色寬邊眼鏡的人就是韓驊老師。説話時,他始終面帶微笑,舉止儒雅,一副典型的學者風派。
韓驊老師給研究生上課時從沒有閒話、套話,圍繞中心,直奔主題。他的聲音雖不大,但慢條斯理,娓娓道來。他吐字清晰,聞之入耳。研究生聚精會神的表情是對他上課最大的獎賞。他時常通過師生互動引導研究生向更深的學術問題探究。尤其是在每年的研究生論文答辯階段,他晝夜加班加點審閲畢業論文,逐字逐句,認真修改。他對研究生論文的要求極嚴格,一遍又一遍指導學生修改論文。不少研究生常説:“論文要想在韓老師那矇混過關是不可能的。”在每年研究生論文答辯上他都能因人制宜、把握分寸,做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向研究生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贏得學生一致好評。
多數時候,韓驊老師都把時間放在學術研究以及人才培養之中。他長期從事比較高等教育學研究。在《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l50餘篇,其中數十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全國文科學報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教文摘》等全文或部分轉載。著有《比較高等教育概論》、《比較教育學》、《學術自治——大學之魂》等專著。曾主持和參加多項教育科研課題,並多次獲得優秀科研成果獎。
韓驊老師治學嚴謹,樂於奉獻.為中國高等教育學和比較高等教育學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一生為人低調,不愛張揚。生活簡樸,甘守清貧。他在世之時很少與人談及私人之事。他撰寫的許多著作、論文,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但他很少炫耀自己。“不自誇”是他一貫的風格,“平實”是他待人處事的態度。正因為他具有剛正不阿的人格魅力,才成為了“儕輩所尊敬的人”。後人理應從他的為人處事中學到謙虛與努力。
清明臨近,再次想起韓驊老師,一陣悲傷襲上心頭。寂靜的夜晚,我翻看着他抱病完成的最後一部著作《學術自治——大學之魂》,那上面留有他為我兒子寫的話語,“送給朱電留存——韓伯伯2006年12月13日”。我再也不無法抑制住淚水,長聲哭泣起來。
打開書房的窗户,外面已是春雨紛紛。我的哀思一層層、一束束地積聚起來。望着遠方,內心的呼喚變得愈發強烈——“韓老師,你在那邊還好嗎?”
(作者劉愛玉,系湖北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
原載《湖北大學報》2012年4月2日《人間親情》欄目 [1] 
剛剛跨進大眾化門檻的中國高等教育怎樣才能持續健康發展?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中國高等教育管理深化改革向何處去?這是研究當代高等教育的中國學者正在深思的問題,也是《學術自治:大學之魂》所關注的。在對古今高等教育宏觀和微觀管理的歷史演變和現狀特點進行全面比較研究之後,作者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堅守學術自治這個最根本的辦學理念,並以完善的制度加以保證,中國高等教育事業才能真正興旺發達。這不但是西方發達國家提供的寶貴經驗,也為本國高等教育經歷的曲折所證實。(《學術自治——大學之魂》由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1] 

韓驊編著文章

1、從世界課程發展動向看我國中學課程改革,載《教育研究》1989年第9期
2、什麼是高等教育的教學目的——蘇聯、東歐學者研究成果簡介,載《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
3、高校政府市場——對高等學校與社會關係的比較研究,載《教育研究》1996年第8期
4、柏林大學的傳統及其對我國高教改革的啓示,載《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5、歐洲高教界對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基本認識,載《教育發展研究》1997年第1期
6、不信東風喚不回——俄羅斯人才流失現象透視,載《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1997年第5期
7、現代高校科研問題的分析與思考,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8、質量·財政·管理——淺議現代高校面臨的新抉擇,載《江蘇高教》2000年第4期
9、俄羅斯與東歐各國私立高等教育近況,載《國際觀察》2000年第5期
10、90年代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述評,載《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6期
11、美國高等學校的“區別教育”及其啓示,載《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1年第1期
12、問題與對策:拉美地區近10年教育發展回眸,載《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 第1期
13、美國教學目標分類研究評介,載《外國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14、試析發達國家教育撥款模式與機制,載《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15、教授權威的理論基礎與高校內部管理改革,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16、校長與教育家:治校理念與治校權,載《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17、“教學卷宗”與新教學評價觀,載《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18、獨具特色的俄羅斯高等學校綜合評估,載《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第4期
19、發展智力:美國中小學教學研究的戰略方向,載《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20、增加學習的可選擇性:高校課程改革的重心之一——比較中美三份教學方案的啓示,載《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21、俄羅斯國立高校教師隊伍現狀及發展前景,載《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22、問診中國高等學校校內管理現狀,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23、泰國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其特點述略,載《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 [1] 
參考資料
  • 1.    劉愛玉.懷念韓驊老師【N】.湖北大學報,2012,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