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比較高等教育學

鎖定
比較高等教育學(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以高等教育的整個領域為對象,對兩國或兩國以上的高等教育實踐和理論進行比較分析,揭示其共性和個性特徵,從中找出高等教育發展的共同規律和趨勢教育科學分支學科
中文名
比較高等教育學
外文名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對    象
高等教育的整個領域
描    述
《英國的大學》

目錄

比較高等教育學簡介

1843年德國休伯的《英國的大學》是第一本對外國高等教育描述性的專著。較多的比較高等教育專著是20世紀以後出版的。比較權威的著作首推巴巴拉·伯恩、克拉克,基爾、珀奎斯和阿爾特巴赫合編的《九國高等教育》。該書於1971年出版,蒐集了法、英、加、澳、前西德、瑞典、日、蘇聯、印度九個國家1960-19/0年十年間的大量高等教育資料,基本上按規定項目,如結構、任務、入學人數、行政管理等逐一論述,便於比較。最後還歸納幾條普遍性經驗和若干特殊經驗。阿爾特巴赫的《比較高等教育》(1973)也是一本有關比較高等教育學的理論性專著。

比較高等教育學研究內容

比較高等教育學研究的內容:
1.高等教育學的發展。通過對多個國家高等教育產生和發展歷史的比較,揭示高等教育發展的共同規律;
2.高等教育的結構。
通過比較研究揭示當前高等教育結構的共同特點:一是水平結構的多樣化,即在本科生教育前增加一級水平,使原來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這樣兩級水平的結構變成三級水平的結構,而在許多發達國家又增加了博士後教育,使高等教育的水平變為四級;二是學校類型綜合化及終生教育思想的發展;
3.高等學校本科生教學。
通過比較各國高等學校本科生教學的情況,揭示當前高等學校本科生教學發展的總趨勢:由單純傳授知識轉向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並重,由重集體的統一的教學向多樣化的因人而異的教學發展,由以教師灌輸為主的教學向教師啓發式地教和學生獨立自主地學轉化,由教師示範證明向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創造性地研究和實驗過渡;
4.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比較;
5.高等學校的研究生教育比較;
6.高等學校的師資比較;
7.高等教育管理比較。 [1] 
參考資料
  • 1.    張廣照、吳其同主編:《當代西方新興學科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