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卓

(東漢大將軍掾)

鎖定
韓卓,東漢時期的人物,官拜大將軍掾,曾支持皇甫嵩、鄒靖的觀點。但遭到應劭的反對,在與應劭進行爭論之後,朝臣都認同應劭的觀點。
本    名
韓卓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人
職    務
大將軍掾
人物生平
中平二年(185)年,漢陽賊邊章韓遂羌胡一起成為邊寇,東侵三輔,當時朝廷派車騎將軍皇甫嵩向西討伐他們。嵩請求調動烏桓兵馬三千人配合作戰。北軍中侯鄒靖上書道:“烏桓之兵勢弱,應該開始募集鮮卑人助戰。”
事下到回府討論,大將軍韓卓提議,認為:“烏桓兵少,而與鮮卑世代為仇敵,如果烏桓被調動,那麼鮮卑一定會襲擊其家。烏桓聽説後,一定會棄軍回去救援。不只是對實況無益,而且更加沮喪三軍的情緒。鄒靖住在邊境附近,知道他們的詐態。如果讓鄒靖募鮮卑之兵五千,必有破敵的效果。”
應劭反駁他道:“鮮卑隔在漠北,與犬羊為羣。沒有君長的統帥,沒有廬落之居,而天性貪殘暴虐,不講信義。所以數次進犯邊塞,沒有安寧的歲月。只有互市之時,才來靡服。他們只想中國的珍寶財貨,並不是畏威懷德。計獲事足,接着就來為害。因此,國家讓鮮卑外出而不讓鮮卑入內,就是因為這個緣故。過去匈奴反叛,度遼將軍馬續、烏桓校尉王元發動鮮卑五千餘騎兵,又武威太守趙衝也率領鮮卑征討叛羌。斬獲胡人頭目,既不足言,而鮮卑越溢,多為不法之事。以軍令制裁,就忿戾作亂;如果制御緩慢,就陸掠殘害。搶劫居民,抄掠商旅,吃人牛羊,掠人兵馬。得賞多了,不肯離開,又想以物買鐵器。邊將不聽,便取縑帛聚而燒之。邊將害怕,怕他反叛,辭謝撫順,不敢拒絕違反。現在狡寇沒有除盡,而羌人又為大害,如果後悔,來得及嗎?臣愚認為可招募隴西羌胡守善不叛的,挑選精幹勇敢的,多給獎賞。太守李參沉靜而有謀略,必能獎勵得其死力。應當想漸漸消滅的策略,不可倉卒存奢望。”
韓卓又與應劭反覆辯論。於是朝廷詔百官大會朝堂,都同意應劭的看法。 [1-2]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 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中平二年,漢陽賊邊章、韓遂與羌胡為寇,東侵三輔,時遣車騎將軍後甫嵩西討之。嵩請發烏桓三千人。北軍中侯鄒靖上言:“烏桓眾弱,宜開募鮮卑。”事下四府,大將軍掾韓卓議,以為:“烏桓兵寡,而與鮮卑世為仇敵,若烏桓被髮,則鮮卑必襲其家。烏桓聞之,當復棄軍還救。非唯無益於實,乃更沮三軍之情。鄒靖居近邊塞,究其態詐。若令靖募鮮卑輕騎五千,必有破敵之效。”邵駁之曰:“鮮卑隔在漠北,犬羊為羣,無君長之帥,廬落之居,而天性貪暴,不拘信義,故數犯障塞,且無寧歲。唯至互市,乃來靡服。苟欲中國珍貨,非為畏威懷德。計獲事足,旋踵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內,蓋為此也。往者匈奴反叛,度遼將軍馬續、烏桓校尉王元發鮮卑五千餘騎,又武威太守趙衝亦率鮮卑征討叛羌。斬獲醜虜,既不足言,而鮮卑越溢,多為不法。裁以軍令,則忿戾作亂;制御小緩,則陸掠殘害。劫居人,抄商旅,啖人牛羊,略人兵馬。得賞既多,不肯去,復欲以物買鐵。邊將不聽,便取縑帛聚欲燒之。邊將恐怖,畏其反叛,辭謝撫順,無敢拒違。今狡寇未殄,而羌為巨害,如或致悔,其可追乎?臣愚以為可募隴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簡直精勇,多其牢賞。太守李參沉靜有謀,必能獎厲得其死力。當思漸消之略,不可倉卒望也。”韓卓復與劭相難反覆。於是詔百官大會朝堂,皆從劭議。
  • 2.    《後漢書 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