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茲萊大教堂

鎖定
法國中部勃艮第大區(Bourguignon)約納省(Yonne)境內,莫爾旺後一座丘陵上俯視整個庫爾山谷,這裏就坐落着中世紀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也是當今法國最秀麗城鎮之一的韋茲萊。在中世紀近三百年時間裏,這座聖山和耶路撒冷、羅馬及聖雅克一起被稱作基督教的四大聖地。 作為歐洲基督徒每年經法國前往西班牙宗教聖地德孔波斯特拉城朝聖之路的匯合點之一,每年在三月到十月之間,大批朝聖者路經韋茲萊,促進了這裏的經濟繁榮,其市鎮人口在12世紀已近萬人規模。
中文名
韋茲萊大教堂
外文名
Church of Vézelay
地    址
法國中部勃艮第大區
地    位
中世紀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
記    載
《武功歌》

韋茲萊大教堂遺產資料

遺產名稱:韋茲萊教堂和山丘(Vézelay,Church and Hill)
入選時間:1979年(2007年對遺產範圍略作調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vi)
地理位置:N47 27 59 E03 44 54
遺產編號:84

韋茲萊大教堂遺產描述

法國中部勃艮第大區(Bourguignon)約納省(Yonne)境內莫爾旺,這裏座落着中世紀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也是當今法國最秀麗城鎮之一的韋茲萊。在中世紀近三百年時間裏,這座聖山和耶路撒冷、羅馬及聖雅克一起被稱作基督教的四大聖地。作為歐洲基督徒每年經法國前往西班牙宗教聖地德孔波斯特拉城朝聖之路的匯合點之一,促進了這裏的經濟繁榮,其市鎮人口在12世紀已近萬人規模。著名的韋茲萊聖瑪德萊娜教堂屹立在山頂上。她的歷史可追溯到法國卡洛林王朝統治時期。傳説公元858年,《武功歌》中的傳奇人物吉拉爾騎士(Girart de Roussillon)在韋茲萊山崗上修建了第一座修道院。然而在15年後,這座修道院便遭到諾曼底人的洗劫和焚燬。
1979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vi),韋茲萊教堂和山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韋茲萊大教堂世遺評價

韋茲萊本篤會修道院建於公元9世紀,建成不久後便安置了聖女瑪麗亞·馬德萊娜(St Mary Magdalene)遺體,從此便成了朝聖要地。1146年,聖貝爾納多(St Bernard)在此為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進行了佈道。1190年勇猛善戰的獅心王理查德和菲利浦二世奧古斯都在此相會,然後踏上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路途。韋茲萊的馬德萊大教堂是12世紀的一個修道院式的教堂,柱頭和正門都有精美雕刻,是勃艮第羅馬式藝術和建築作。 [1-2] 

韋茲萊大教堂遺產介紹

著名的韋茲萊聖瑪德萊娜教堂宛如一座皇冠屹立在山頂上。她的歷史可追溯到法國卡洛林王朝統治時期。在古代,這裏是宗教聖地。9世紀迦卡洛林王朝時開始有僧侶定居於此。傳説公元858年,《武功歌》中的傳奇人物吉拉爾騎士(Girart de Roussillon)在韋茲萊山崗上修建了第一座修道院。然而,僅在15年後,這座修道院便遭到諾曼底人的洗劫和焚燬。

韋茲萊大教堂歷史記載

韋茲萊聖瑪德萊娜教堂 韋茲萊聖瑪德萊娜教堂
1096年,也就是十字軍東征的第一年,人們又在附近的山丘(即現教堂原址)上重修了一座本篤修道院,一些可能來自奧頓的修士取代了修女。11世紀中葉,基督教聖物崇拜盛行,傳聞參加耶穌受難的聖女瑪利·瑪德萊娜(即抹大拉的瑪麗婭)就安葬於教堂的下面。據《聖經》記載,抹大拉的瑪麗婭從前曾當過妓女,後來改邪歸正,成為耶穌忠實門徒,追隨他傳播福音。據説她曾目睹過基督教的一大奇蹟—耶穌復活。因此,韋茲萊修道院成為遠近聞名的朝聖之地。信徒們穿過小鎮直上山崗,仰望教堂壯麗的三角頂飾,在冥想之中實現自己的精神之旅。卡佩王朝的路易九世國王(聖路易)是瑪麗-瑪德萊娜的忠實信徒,曾四次到韋茲聖萊瑪德萊娜教堂拜謁。到了12世紀,大教堂進入了鼎盛時期,教堂規模也日益擴大。
這裏也是十字軍東征的大本營。1146年的復活節,教皇尤金三世和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授意西多會的創始人聖徒貝爾納多(Saint Berfnard)在此佈道,鼓吹髮動對耶路撒冷進行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90年法國國王菲利浦·奧呂斯和英國國王理查德·克爾德里翁從大教堂出發,登上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路途。
自從1217年聖弗朗索瓦·達西斯派遣6位僧侶在此修建了法國第一個天主教方濟會的修道院之後,大教堂的權威地位受到了挑戰。且在1279年的9月9日,聖女瑪利·瑪德萊娜的聖物正式轉移到聖馬克西姆(St Maxime),來此朝聖的教徒日趨減少,大教堂的身價一落千丈,在百年戰爭中又受到重創,到19世紀教堂已經完全衰落,直到1840年才得以修復。
瑪德萊娜大教堂是十二世紀勃艮第羅馬建築風格的傑作,代表了這一時期科學發展的頂峯水平。教堂由三大部分組成:
西邊的前廊歡迎每一位來此的朝聖者。這裏有三扇雕刻精美的大門通往中殿。南門有些殘破的門楣上講述耶穌的童年,北門則描繪他輝煌一生的最後階段,而中門則是韋茲萊的榮耀之門,是法國最美的羅馬式大門。
東邊是由哥特風格的耳堂、祭壇以及祭壇周圍迴廊組成。哥特式建築羅馬式建築是截然不同的,然而在這裏,這兩種風格卻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最後是中殿,這座長方形廊柱教堂的中殿富麗堂皇,美輪美奐,拱廊和柱子上雕刻着的寓言故事和宗教場景。當時的建造者特意對窗口的位置進行了設計,使得陽光正好投射到牆上,地上和廊柱上,而投射到中殿地上的九條投射光線又正好整齊的排列在大殿中心位置。特別還要提到的是中殿正門三角楣上雕刻有“最後的審判”,堪稱韋茲萊大教堂的藝術精華。
哥特式建築出現在中世紀的法國,但真正的哥特式建築到1170年才在勃艮第出現,並帶來了新式的雙層結構。韋茲萊的聖瑪德琳教堂就是這一趨向的代表作。教堂的中殿富麗豪華,尖頂拱形和橄欖形拱穹的祭壇造型精緻,是建築藝術造型和審美向哥特式過渡時期的代表作,曾對法國北部的初期哥特式建築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韋茲萊不僅僅只有教堂,事實上它整個就是一副歷史畫卷:那些別緻的街頭小巷,中世紀的房屋牆,隨處可見的羅馬酒窖,城牆邊的小徑以及四周寬廣的視野都會把遊客帶到神秘的中古時代。
韋茲萊的聖瑪德萊娜教堂及丘陵由於其在西歐中世紀基督教歷史的獨特地位,於1979年10月27日成為法國第四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風景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