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革哩底

鎖定
革哩底(Crete),地名原意:“説謊”、“肉體的”。今譯作“克里特”。又名“乾地亞”(Candia)。革哩底是希臘東南的一座海島,現屬希臘,使徒時代屬於羅馬。它位於愛琴海和地中海的連接之處。島上多山,但平原地帶土地肥沃,人煙稠密,是地中海上第四大島。 [1] 
中文名
革哩底
外文名
Crete
原    意
“説謊”、“肉體的”
現    譯
克里特
聖經記載:
1、保羅提多書中曾説他把提多留在革哩底,是要提多把“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並在各城設立長老。(多1:5)提多書是保羅第一次被囚於羅馬得到釋放後,在第二次被囚之前書寫的,顯然那時革哩底各地已經建立了教會。
2、革哩底教會的建立,可能出於下列情況:
五旬節時,有些革哩底的猶太人到耶路撒冷去守節。其中有人聽到使徒講道而悔改信主。這些人把福音帶回革哩底,從而形成了革哩底的教會。(參看徒2:5-42)
②保羅第二次外出傳道時,曾在哥林多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教訓當地聖徒。(徒18:1-11)以後到了以弗所,起先一連三個月勸化眾人,(徒19:1-8)前後共在當地傳道三年之久,(徒20:31)使主的道大大興旺。(徒19:20)哥林多、以弗所都離革哩底不遠。那時有可能或是藉着某些信徒,或是藉着保羅一次未經記載的遊行佈道而開始了革哩底的教會工作。
③保羅被押送到羅馬的途中,曾經坐船貼着革哩底的沿岸航行,到達了該島的佳澳。保羅曾勸船上眾人留在該處過冬。但押送囚犯的軍官及船主卻執意到革哩底的非尼基過冬。他們開船不久,遇到了大風,全船幾乎喪命。(徒27:7-15)所以,這時的保羅是很難在島上傳道並建立教會的。
④保羅到達羅馬第一次被囚又獲釋放之後,很可能帶着提多到革哩底傳道而建立了該島的教會。但保羅又有事工因而離開革哩底。故此保羅把提多“留”在革哩底,把“沒有辦完的事”辦理完畢。
3、保羅對提多講到革哩底人的謊言等惡行時,認為應當嚴嚴地責備。(多1:12-13)
4、保羅後來又打算讓亞提馬或推基古去到革哩底接替提多的工作。(多3:12) [1] 
參考資料
  • 1.    白雲曉.《聖經地名詞典》: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4月:第1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