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面泡子

鎖定
面泡子,是魯西南地區的一種油炸麪食,長期盛行於菏澤、定陶、曹縣等小範圍地區,因其形狀貌似老鴰的頭,又被稱為“老鴰頭”。
中文名
面泡子、面泡
別    名
老鴰頭
地    區
魯西南地區
類    型
油炸麪食

面泡子簡介

山東曹州素以牡丹盛名,在曹州,與牡丹同樣盛名的還有一道小吃─面泡子。 [1]  許多外地人都認為是“圓形的油條”,其實面泡不只是和油條的形狀不同,其製作方法和口感也大不相同。 [2] 
曹州的背街小巷,或是臨街店鋪,都有出售面泡子的。面泡子味道類似油條,微鹹,曹州人常以此與胡辣湯搭配,作為早餐。吃麪泡子要趁熱吃,趁熱吃才香。一個飯量小的人,一頓吃五個面泡子就足夠了。剛出鍋的面泡子形似一盞盞小燈籠,顏色金黃,鬆鬆軟軟,香味撲鼻。輕輕撕開一角,“撲哧”一聲,從圓圓的面泡子頂端冒出一股熱氣。再看面泡子的裏面,貌似一個蜂巢,一個孔連着一個孔,咬一口,筋道,綿軟,口感上乘。曹州人口味偏重,一般吃麪泡子時還喜歡喝胡辣湯,或蘸蒜醋汁。食客們夾起一個暄騰騰的面泡子,蘸一下蒜醋汁,吃一口面泡子,喝一口胡辣湯,只一會兒工夫,便吃得滿頭大汗。 [1] 
面泡子之所以深受曹州人喜愛,因為它口感既綿軟又酥脆,適合各個階層的人食用。別看面泡子是曹州隨處可見的小吃,在小時候,可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呢。只有過年走親戚時才能吃到。那時候面泡子還能當作禮物相互饋贈,看老人送月子,都到集市上稱上一斤面泡子拿着。 [1] 

面泡子面泡子做法

面泡
面泡(2張)
用油和麪(修改:不能用油和麪),還得拿熱水燙了(修改:用熱水燙了那叫燙麪,是做油炸糕用的,面泡是温水和麪然後發麪的),然後使勁摔啊摔啊,摔的哪面黃黃的泛着油光,行了。一大鍋油(修改:僅需平底鍋一指油),炸出來狀如一隻小燈籠,底是酥的,底上面的麪皮膨脹成小燈籠狀。
味道類似於油條,微鹹。
當地人常以此與胡辣湯、油茶、豆腐腦等搭配,作為早餐。
面泡子
面泡子(5張)
魯西南其他名吃:燒餅水煎包罐子湯,胡辣湯, 單縣羊肉湯 ,雜繪湯 ,燜地……
曹州女人都會做面泡子。想讓面泡子發得好,技巧在和麪上,用油和麪,然後使勁摔啊摔啊,摔的那面黃黃的泛着油光,起很大很大的泡泡,行了。和麪時不能痛惜力氣,摔不到家,炸出來的面泡子就成了麪疙瘩,死死的,硬硬的,不暄不軟,外形不美,口感極差。炸面泡子要用平底鍋,待油燒至七成熱,就可以炸了。炸面泡子也需要技巧的,初學者幹不了,只用兩根細細的筷子,絞起一團面,就那麼快速一繞,再相互一抹,麪糰丟進油鍋,變戲法似的,迅速膨鬆脹大。炸好的面泡子底是酥的,上面的皮蓬蓬鬆鬆,貌似一個個小燈籠。 [1] 
出發去外地,偶然碰到有出售面泡子的,急急地買來吃,不禁大失所望,味道與曹州面泡子相去甚遠。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曹州小吃麪泡子,也許正是深受曹州歷史文化的薰陶,才成為曹州的一張美食名片吧。 [1] 

面泡子面泡與油條區別

面泡和油條在製作方法上的主要區別是和麪和炸制的方式。面泡是將麪粉加水和成糊狀,經過反覆摔打產生韌性,然後用兩根筷子攪起麪糰,慢慢放入盛有熱油的平底鍋中,炸制鼓起成不規則的球狀。油條則是將麪粉和成光滑的麪糰,切成厚1釐米、長10釐米左右的條狀物,把每兩條上下疊好用手扯一下,放入盛有熱油的圓底鍋中,炸制膨大成長條狀。 [2] 
面泡口感類似於油條,但味道微鹹,入口既綿軟又酥脆,放涼後仍然有這種口感。菏澤人喜歡將放涼的面泡切碎拌黃瓜,也是一道特色菜。菏澤人將面泡叫“面泡子”,是一種隨意而口語化的稱呼,包含着親切、喜愛的意思。吃麪泡一般配胡辣湯,而吃油條一般配豆漿,這也是兩者的區別之一。 [2] 
面泡是菏澤人喜歡的美食之一,很多人都寫過文章,甚至製作專題片在電視台播出,通過面泡來展現菏澤特色美食和歷史文化底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