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洲音樂

鎖定
非洲音樂 music of Africa 非洲音樂這一詞彙,是一個囊括着多種音樂文化的集合概念,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源於本土的各種黑人傳統音樂,至於撒哈拉沙漠以北(北非)的音樂,則屬於阿拉伯音樂的範疇。本條目只概述前者。
中文名
非洲音樂
外文名
music of Africa
性    質
囊括着多種音樂文化的集合概念
屬    性
源於本土的各種黑人傳統音樂
發源地
撒哈拉沙漠以南

非洲音樂音樂分類

非洲音樂民族類別

非洲地大物博,民族多元,信仰各異,因此非洲音樂是很複雜的,根據民族音樂學家的分類,非洲音樂可分成五大類別:
(1)古埃及
(2)北非三國(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
(4) 撒哈拉以南(東非、西非、中非、南非諸國)。
(5)黑人音樂

非洲音樂地域音樂

埃及
古埃及音樂,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從埃及古遺蹟出現的古樂器,顯示埃及的古樂史蹟,僅次於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的音樂近5千年的歷史;當時的埃及音樂,相信是以祭典儀式及宮廷音樂為主。
埃及的傳統音樂,歷經希臘、羅馬、波斯、阿拉伯、奧斯曼帝國、法國拿破崙和近代的大英帝國的統治,宗教變遷、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影響,埃及的傳統音樂和古埃及的音樂,兩者的關係已不可考。
現存埃及的傳統音樂,無論在風格、理論,是阿拉伯伊斯蘭音樂的一支。阿拉伯音樂木卡姆,是埃及音樂的的靈魂,比較常用的有20多種,在舞曲中有隆加(Longa)及布爾卡(Burka)還有埃及的蘇非、肚皮舞等等,埃及的唱腔如雅爾(Yalel)及淡札爾(Tamzara),聲樂曲木夏哈(Moushahat)及多爾(Dor)等。
北埃及的沙地(Saidi)舞,服裝非常華麗高貴。洽馬登(Chamadan)是頭頂臘竹帽的女獨舞。
在南埃及和蘇丹的傳統奴必安(Nubian)音樂舞蹈,這種蘇丹的民間音樂是混合了埃及和蘇丹的歌曲,有阿拉伯語或非洲語二種唱詞。埃及的古樂器如(Lira)及古埃及豎琴只能追憶了;仍在使用的樂器和阿拉伯近似,如(UR)魯特琴、嗩吶、直笛(Nay)、各種風笛、埃及鈴鼓、圓形手鼓(Daf)、達不卡陶瓷皮鼓(Darbuka)等等。
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保有非洲上最古老的教會有1600年的歷史,埃塞俄比亞人相信2000年前,羅馬帝國迫害耶穌教會,很多信徒出走逃到埃塞俄比亞的高山,在山頂洞,建了為數眾多的秘密教堂,埃塞俄比亞人至今仍相信,耶穌十誡的法櫃就在依國山上的某一教堂。在耶路撤泠大聖堂,埃塞俄比亞的教會,至今仍保有其中一部分之專屬教區。古埃塞俄比亞的皇室非常善於外交,10世紀及17世紀成功的外交,阻止辛巴威所羅門王及意大利的侵略,在1935年到1940年,曾被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人以舊約的基督徒為主、部分猶太教教徒,少數信奉伊斯蘭教,侷限在山區村落,埃塞俄比亞也是保有(仍使用中)世界上最古象形文字的非洲國家,人種是比較接近阿拉伯寒族(Ham)及閃族(Sem)還耐吉族(Negre)等族。埃塞俄比亞的古樂的有幾種不同的風格,其中和也門的傳統歌曲神似,從考古文獻有很多反諷的詩歌,室內音樂也很相近。也發現有古希臘及以色列大衞王時代的樂器,如巴甘納(Baganna)豎琴等古樂器。古樂旋律富變化,節奏繁複,有古典美國藍調的味道。非宗教的詩歌唱,開始出現在16世紀的依國教會,這種唱風節奏活潑輕快,充滿草原的喜悦,由於這音樂和讚美詩一塊在教堂演唱,一般人很難分辯,宗教歌曲或是普通詩歌。
埃塞俄比亞的歌舞非常優美動聽,通常有用笛子伴奏和傳統樂器兩種,受西方教會的合音影響,亦融入埃塞俄比亞非洲的韻律、埃塞俄比亞人歷經80年代的大饑荒,但人民樂天知命。埃塞俄比亞的國家歌舞團,水準頗高,經常巡迴世界各地表演,70年代也曾來台灣呢!
埃塞俄比亞的樂器有奇巴羅(Kebarro)及奴卡利(Nugarit)等鼓,及替奇拉瓦塔(Tcherawata)和馬桑誇(Masonquo)琴及大形的比甘那(Begenna)及各種笛其中有一種無孔風笛稱馬比爾塔(Mbilta)等等。
由於教會的影響,埃塞俄比亞的皮鼓,亦畫上非洲風格之耶穌基督神蹟故事,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安達魯西亞
北非摩爾風格的馬格利布(Maghrib) 馬格利布(Maghrib)是指11世紀在北非摩洛哥皇室的領地,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諸國直到1465年的統稱,此地區的音樂,以安達魯西亞的音樂及蘇非大衞氏(Darwish)的音樂為其特色。
安達魯西亞的音樂,古阿拉伯語那尾巴(Nawbah),源自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在8世紀巴格達的音樂融合了猶太人、吉普賽、伊比利亞人及統治者北非摩爾人的混合音樂音樂,15世紀天主教的伊沙貝爾於1414年光復了安達魯西亞後將,不願歸順天主教徒的猶太人、摩爾人及在哥多巴(Cordoba)及瓜拉那達(Granada)和宮廷樂師,被迫走往北非馬格利布(Maghrib)諸國成為安達魯西亞音樂的新家。
16世紀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對在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東摩洛哥的安達魯西亞風格又受到土耳其音樂若干影響。安達魯西亞的音樂的米贊(Mizan)節奏型酷似阿拉伯的伊格(Iqa)。那瓦巴(Nawba)是室內樂和聲樂合奏的風格,可追溯到9世紀的巴格達。這種曲風可分4到5樂章,旋律一直重複,歌曲有歌頌阿拉、到抒情詩、吟唱可蘭經等內容。正統安達魯西亞的音樂,仍流傳在北非的上流社會,婚喪喜慶等節慶等場合也奏安達魯西亞音樂。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反而只流傳有歌謠的的音樂型式為主,其中以猶太風格的流傳較廣。眾人熟知的佛朗明也可找濃濃的古安達魯西亞的味道。安達魯西亞姆史夏(Andulsian Moushat)是源自埃及、敍利亞、黎巴嫩、中東傳到安達魯西亞。大衞氏(Dervish)是突尼斯的舞蹈,是傳自埃及的傳統舞蹈。
安達魯西亞魔力士(AndulsianMoorish)舞蹈是來自安達魯西亞的塞維拉(Seville),哥多巴(Cordoba),及瓜那達(Grenada)流行在北非等地。
安達魯西亞的音樂的宗樂器有烏德琴UD、嗩吶、耐笛Nay、拉巴琴(Rabab)、達拉布卡鼓(Darbuka)及堪查低音大提琴(Kontrabass)。
蘇非派的音樂
原是回教的秘宗教派,當天主教伊沙貝兒皇室,光復了安達魯西亞及整個西班牙後,摩洛哥的蘇丹王危機伺服,為促進團結,蘇非成了凝聚伊斯蘭教的重要儀式,每週五或重要人士的生日、宗教預言、冥想療病,蘇非歌唱跳旋轉舞來進行。這和土耳其的蘇非的神秘面紗,印尼伊斯蘭蘇非的不容見天日,大異其趣。
撒哈拉以南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土地比起北非可耕地、天然野生動、礦產豐富,受到伊斯蘭宗教的影響比較少,人文地理景觀的不同,此區的音樂是和其他地區的差異非常大,通常人們印象中的非洲音樂,無文字的部落音樂,即指此區的音樂,的確在音樂的屬性,埃及及北非諸國,是被歸入阿拉伯音樂的。
音樂和非洲人民的生活是不可分的,從生老病死,婚喪喜慶,傳統祭典,宗教信仰、成年割皮禮、巫師治病、祈福求雨,工作娛樂都和音樂舞蹈息息相關。
非洲的音樂不是為音樂而音樂,當然也不是因藝術而產生。
非洲的音樂也不是單一的藝術形式,它可是結合舞蹈、火祭、戲劇、面具、説書、巫術等,多種的表演賦予其他部族,功能的活動。
除了少數説書或宮廷逸事,非洲音樂的特色是,旋律簡單、分為兩個樂句、大二度到大三度、歌詞精簡,不斷的重複,領唱合唱,即興等特色,主要是全民參予,帶動高潮,達到共同訴求,無關於藝術。
除了北非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文,埃塞俄比亞外,其他非洲是沒有語文的;因此非洲的音樂還兼具説故事的功能,而這故事幾乎是非洲的歷史。而這種口傳(Oral Tradition)的歌謠也是非洲的文學的一部分,因此非洲對樂師的養成是非常重要,非洲的樂師無論是在皇室或村莊樂師是父傳子,子傳子的世襲制的。
非洲傳統上的養成是非常嚴刻的,學徒式的養成,從小就不斷的學習,歌唱、舞蹈、樂器、儀式、巫術、療效治病都是必修的過程,當然並不是每一位樂師是巫師是全能的,但也唯有歷經這全盤的教育,才能真正掌握自己職掌、任務,對族羣做出貢獻。這些所有的樂師最重要的是非洲鼓,因為非洲音樂中節奏是主尊導者,鼓樂師相對的要求更高,即興演奏也是非洲音樂的特色,一個好的鼓手不但要全盤掌握每次演出音樂、舞蹈的功能,也要掌握觀眾和音樂的情緒,非有高明鼓樂師,才足以達到絕佳的效果,優秀的鼓手是受人愛載尊敬。
西非
西非的非洲國家包括馬裏、尼日利亞、喀麥隆、尼日爾、幾內亞、赤道幾內亞、多哥、塞拉利昂、幾內亞比紹、岡比亞、毛里塔尼亞、納米比亞、象牙海岸、加納等十餘國。西非的音樂水準普遍高於東非及南非地區。
西非最重要的鼓為金貝鼓,金貝(Djembe)並音源自法語,當地的土族稱之為 Jem-bay,之所以是法語並音,應和塞內加爾西非當時是法屬有關吧!金貝鼓,外形有如聖抔,不僅是塞內加爾,馬裏,幾內亞等西非各部落的資產,也是全非洲共有的文化重要的歷史資產;金貝鼓的文化圈,尋根,可追溯到12世紀的馬裏王朝,當時王朝的領地,含概今日在西非海岸諸國,均屬之!馬裏南方的Manika(孟丁卡Mandinka)可説是金貝鼓的原鄉。由於各部族,經年征戰不休,到了13 世紀,金貝鼓乘戰火漫延,整個西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布吉訥法索,風行整個西非地區,金貝鼓所向披靡。
儘管非洲不同的部落或國家,金貝鼓即便在外形,或技法,各具特色,但金貝鼓的結構,則大同小異。在塞內加爾吳爾夫(Wolof),馬裏 曼尼卡(Mnanika),巴馬娜(Bamana 或 Bamako),是金貝鼓的佼佼者。金貝鼓座,整體成型,採伐非洲最堅實的原木(Lenke 或 Dugura在地上) ;馬裏的山羊,是金貝鼓的上選之動物皮,因為,馬裏有最適合山羊成長的氣候,和山羊最愛吃的牧草,馬裏的山羊皮鼓,當然可打出最棒金貝鼓鼓聲。
因此,馬裏族做的鼓最為西方鼓手的歡迎,而打造這金貝鼓的馬裏師父,成為炙手可熱,為人尊敬的大師。
在非洲金貝鼓的表演,不僅為了娛樂,擊鼓説書,部落的慶豊收,基督受洗,滿月,春夏春冬,四季慶典,婚宴,受洗,模範母親,回教開齋戒,都要打金貝鼓跳非洲舞,來助助興,醫病,去邪除魔,亦然。
在塞內加爾 吳爾夫(Wolof)土族,亦有將鼓,系在腰邊,以單手鼓棒擊鼓,亦可隨興和聽眾互動擊鼓,在慶典,鼓和舞的節拍舞步是多元多樣的,其中當地土族稱沙巴(Sabar)舞,最具特特,通常由結過婚的婦女主跳,特色是女舞者,隨鼓的運律,不斷扭屁股,左右搖擺,向男性挑戲,煽情的舞動,為其特色。
金貝鼓擊鼓爆發的張力,爐火純青的金貝鼓樂師可以將金貝鼓打出有如二個鼓,在對話的雙人鼓,令人歎為觀止。
西非除了鼓樂器外由於宮廷音樂及遊唱詩人的喜愛,絃樂器也很普及,馬裏、幾內亞的齊特琴、貝寧、加納、尼日利亞的拉弓琴(Musical Bow)及阿拉伯傳來的魯特琴(Bow Lutes) 及豎琴式的魯特琴(Harp Lutes) 和利替(Riti)琴,力巴(Rebec)琴等等。打擊樂器常見的有........... 等等。
奈及利亞的鼓以挖空的圓木為鼓身,有不同尺吋高度,最獨特的是在鼓座上有很精緻的藝術雕刻,成為收藏家的最愛。
中非地區
中非地區的國家有中非共和國、加蓬、剛果民主共和國、安哥拉、贊比亞、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剛果等地,其音樂風格大同小異,其樂器如下:
中非的笛子式樣頗多,其中一種低音笛稱興地夫(Hindef),也有好幾支笛管綁成的多管笛子,笛子的材料有竹、蘆葦、木頭、陶土等不同的材質。絃樂器有單絃的魯特琴、樂弓、齊特琴、和里拉(Lyra)琴,此琴是豎琴的一種,以手彈琴,有共嗚箱。非洲的絃樂除了有共嗚箱,身體做為共嗚也非常普及。其他打擊樂器有木琴、沙克(空果殼再於幹種子) 響鈴(系在手、腳或脖子等) 及金屬、貝殼做的搖手捧,千奇百怪,充滿創意。
中非除了金貝鼓其他的各種各樣造形的鼓,有雙面皮鼓、單面,手或鼓捧不足而一充滿魅力。
東非地區
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馬拉維、盧旺達、布隆迪、索馬里等七國。
東非的音樂形式和西非、中非差異性不大,唯在載歌載舞,以拍手代替擊鼓,喊叫來打拍、助興為此區特色;樂器也大同小異,有些在名稱上不同如力來(Lyra)琴在東非稱歐布卡諾(Obukano),弓型豎琴此地區稱雅曲(Arched)或豎弓琴(Bow Harp),琴絃的變化較大,5條到8條不等。
馬拉維的馬比拉(Mbira)指姆琴,稱為掌上鋼琴、內置7-30個鐵片音鍵,以手彈琴,動聽悦耳,堪稱該國的國技。
布隆迪有一種圓形聖鼓,以捧擊鼓,是國王加冕才有的表演,非常震撼,在表演中也穿插合唱歌曲。
南非地區
此區除了大家熟知的南非共和國、斯威士蘭、納米比亞、萊索托、博茨瓦納等5國。此地區的音樂、舞蹈、儀式風格和樂器的使用和東非、中非、西非沒有太大的不同,樂器則因材料及16世紀的外來移民印度,葡萄牙、荷蘭、英國的移民,略有影響,例如南非地區的礦工音樂。
此區其中最具傳統特包的樂器可樂琴(Kora)這種兩個籃球大的共嗚琴,是放置在腹前以手彈奏,是古代非洲的宮廷樂器,演奏者也是歌手,這歌手除了在皇家表演,也到各村莊走唱,一如歐洲的遊唱詩人。琴聲優美動聽,搭配純撲厚實的遊吟唱腔,特別有風味,和擊鼓吶喊的形式大異其趣。

非洲音樂樂器特色

非洲音樂非洲鼓

非洲鼓 非洲鼓
非洲有各種各樣的樂器,因為非洲音樂在祭典儀式或祖靈的媒介,巫師治病重視的是節奏打擊樂器為主,打擊樂器又以鼓為重心,祭師有時也是鼓手,非洲鼓,在非洲人中具有神般的崇高地位。對細緻的絃樂器通常是在聲樂、説故事等娛樂活動出現,絃樂和鼓的合奏齊奏並不常見,這是東、西、中、南非洲音樂的特色。
非洲用於鼓的材料十分多樣化,常見的是掏空的圓木,大葫蘆、陶土的容器等等。鼓在非洲是最普及的樂器,同樣類型的鼓在不同的地區出現,不同類型的鼓也在同一區發現。除了常見的金貝鼓外,外型有如漏沙計時的魔力單根雙面鼓,稱之為説話鼓(Talking Drum)。圓錐型的鼓。阿希克(Ashikoh)鼓,以手掌擊鼓、鼓捧兩種。大型的可放地面表演,也有用掛在肩上,放在腋下擠壓不足而一。有單面鼓或雙面,通常是山羊皮做的,有些鼓皮是釘死的,但大部分是以尼龍繩固定,便於調音。
鼓最能表現充滿節奏活力的非洲音樂,巫師借鼓樂咒語儀式的活動,以求得超自然的力量。因此鼓、鼓手、巫術是充滿禁忌,諸如女性不得吹打樂器禁忌等,神秘的巫術儀式中可以感受到。皇家或巫術的鼓手,需要通過層層的考驗才足以勝任。因此鼓手的養成是非常的嚴刻的。相對的鼓及鼓手在非洲有特殊地位。
鼓在非洲不僅是巫術、儀式、娛樂、也是生活信息的重要手段。説話鼓訓練有數的鼓手可授摸擬任何語言。在17世紀,葡萄牙在非洲到處抓黑人當奴隸,説話鼓是重要的警告利器,同樣對洪水猛獸,村莊和村莊的通告也是靠鼓來傳達。
探索非洲文化,音樂是最佳的徒徑,鼓則是最重要的窗口。對鼓必需以更大的文化範圍來認識,才能體認非洲文化精髓。

非洲音樂撒哈拉以南

非洲高腳杯鼓
(説話鼓)African Goblet Drum(Talking Drum)
亦稱之説話鼓,外形如玻璃漏沙計時器,雙頭鼓上下週邊以繩索拉住,擊鼓時將鼓夾在手臂腋下同時擠壓,以特殊木棒擊鼓可發出幹奇百怪的鼓聲有如説話,相傳在數百年前,白人來抓黑人販賣,村莊的樂師就以此説話鼓來示警及引導逃生方向。
非洲雪克
(沙玲)(African Shakers)由各種天然果殼,如葫蘆或椰子殼挖空,再置入乾種子,以手搖擺動會發出沙沙的音響,因此又稱為沙玲。也有比較小的如貢丸大小再以竹棒5個成串,作者戲稱之為貢丸雪克。
伊波泥可樂絃琴
(Ebony Cora)鼓身以樹幹做成,中間挖空,以棍棒擊鼓,擊不同的位置產生不同的鼓聲。
非洲樹鼓
(African Tree Drum)以挖空的樹木製成的鼓,又稱之為(Jungle wood drum、.log drum or Wooden gong),是用來模彷木頭鼓的。
金貝鼓
(Djembe) 雨聲音效棒(Rain Sticks/ Rattle Stick) 松木做的,中空中放種子,上下滑動產生如下雨的音效,舞蹈、巫師做法中使用,外觀有畫的或木刻的吉祥圖案,除了非洲在南美洲都有類似的樂器。
里拉8弦豎琴
(Lyra)豎琴/共嗚箱有龜殼或其他的材質,弓型5弦豎琴(Arched/Bow Harps)西非魯特琴(Rebec) 傳自阿拉伯弓船型7弦齊特琴,弓樂(Musical Bow)可樂絃琴(Kora)葫蘆共嗚弓弦。

非洲音樂其他信息

體嗚樂器:沙沙雪克,木鼓,摩擦筒,木琴(Xylophone),節拍響板(Castanet)
膜鳴樂器:烏干達陀型皮鼓,砂型計時鼓,陶瓷鼓,酒桶型木鼓,長型鼓,
圓型手鼓,金貝鼓等等。
氣鳴樂器牛號角,象牙號界,長喇叭,嗩吶,申收笛,直笛等。
Mbira(又稱Sanza/Ekende)指拇琴,非洲的旋律鋼琴。5到20鍵。
單弓弦(Riti)塞內加爾弦/奈及利亞Goge/Goji/Gonji都指此弦
此外非洲最主要的就是用嘴發出各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