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靖遠鐘鼓樓

鎖定
靖遠鐘鼓樓原名譙樓,是靖遠縣標誌性古建築物,位於靖遠縣烏蘭鎮鎮中心,保存情況較好,現為甘肅境內迄今倖存為數不多的古樓之一,不僅是靖遠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靖遠悠久歷史和厚重文明的象徵。
中文名
靖遠鐘鼓樓
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鎮東大街164號
所處時代
民國 [2] 
佔地面積
972 m² [1] 
保護級別
甘肅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2] 
原    名
譙樓 [1] 

靖遠鐘鼓樓歷史沿革

鐘鼓樓由時任靖虜衞守備房貴建造於明正統三年(1438年)。 [3] 
自正統二年(1437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年間,隨着城池的不斷拓展,以及城樓等建築物的逐步增建,鐘鼓樓也經歷了多次修繕,變得日益完備壯觀。 [3] 
明弘治三年(1490年)因風雨侵,衞守備曹雄增修。 [3] 
清代同治年間發生關隴之亂,同治五年(1866年)靖遠縣城失守,鐘鼓樓被焚燬,僅存樓基,曾於舊址之上建小廟祀三官,故又稱三官樓。 [3] 
民國14年(1925年),靖遠縣知事張鶚籌集款項,維修城區及東西城樓,命本縣籍木工徐生桂、李旺吉等鳩工庀材,參照嘉峪關關樓、蘭州南城門樓、隴西威遠樓等模式,棄短存長,精心設計,採伐當地泰和山等處木料,建窯燒磚,並向羣眾募捐,歷經數年方才完工。 [3] 
至1990年,樓體建築東西五間,面闊20.8米,進深11.7米,總體高度17米。 [3] 

靖遠鐘鼓樓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鎮東大街164號。

靖遠鐘鼓樓建築格局

靖遠鐘鼓樓靖虜衞城

靖虜衞城是明正統二年(1437年)靖虜衞守備房貴奉命修築,於正統三年(1438年)七月竣工。初具規模,四周長達四里三分,城北建有鎮邊樓,其上題有“威遠”、“坐鎮四塞”、“大觀”匾額,東西南分開三道城門,於內城門上建樓,分別以通化、治平、安遠命名,依次上題“三秦藩籬”、“兩河屏翰”、“秦隴鎖鑰”匾額。萬曆六年(1578年),苑馬寺少卿梁許等增修東西邊門樓,東為鎮戎樓,上題“元老登壇”、“北門鎖鑰”匾額,西為寧塞樓,上題“河清海晏”、“河山一覽”匾額。 [3] 
鐘鼓樓是靖虜衞城的一小部分,鐘鼓樓專為傳更報點之處 [7]  [3] 

靖遠鐘鼓樓鐘鼓樓

靖遠鐘鼓樓
靖遠鐘鼓樓(14張)
現存建築為重建後所建,建築面積約972平方米,坐北面南,磚木結構,建樓修於高7.8米的方形台基上,台下拱門連通南北大街,樓為三層五楹,樓東西面寬5間(20.8米),當心間寬3.2米,樓高17米,通高24.78米,歇山頂,從第一層起,樓內設木梯可上三層。樓基下建有可供車輛南北通行的洞門,門上鑲嵌石刻匾額,門北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靖遠知縣李志學所書“天樞”舊額,南門為近代隴上書畫家本籍人張雲錦所書陰書篆刻“瑞豐”二字。 [1]  [3] 

靖遠鐘鼓樓歷史遺存

樓上有數千斤之巨鍾,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所鑄造。抗日戰爭時期,日寇飛機數次飛凌上空轟炸靖遠縣城,曾鳴鐘報警,聲達十餘里之外。 [3] 

靖遠鐘鼓樓保護措施

1978年8月,鐘鼓樓列為靖遠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 
1987年以來,靖遠縣委、縣政府數次籌撥鉅款數十萬,羣眾亦爭先解囊捐資,首固樓基,次整樓身。 [3]  [7] 
至1990年秋,維修告竣,塗抹彩繪,覆蓋琉璃瓦,增加欄杆,中豎金頂,懸“鐘鼓樓”匾於三樓。 [3]  [7] 
1993年,被甘肅省確立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4年12月22日,甘肅省公佈其保護範圍:東至鐘鼓樓台基東側底部以東17米,南至鐘鼓樓台基南側底部以南38米,西至鐘鼓樓台基西側底部以西13米,北至鐘鼓樓台基北側底部以北30米。 [4] 
2014年10月,靖遠縣政府對包括鐘鼓樓廣場在內的42餘畝地帶進行分步改造,突出和襯托鐘鼓樓建築地標性,增加鐘鼓樓廣場作為“城市客廳”的吸引力與包容性。 [8] 

靖遠鐘鼓樓歷史文化

靖遠鐘鼓樓史料記載

據清康熙《重纂靖遠衞志》記載,譙樓在城中大街協鎮署前,樓基高3丈5尺,方周40丈,樓體3層7楹,高5丈5尺,正統三年都指揮使房貴建,弘治三年守備曹雄增修。少卿梁許南題“西北重鎮”,北題“聲教四達”,樓頭有巨鍾,弘治十四年鑄。 [3]  [5] 
據《道光·靖遠縣誌》載:“譙樓在城中大街協鎮署前,基高三丈五尺方週四十丈,樓三層七楹、高五丈五尺。明正統三年(1438)為指揮房貴建,弘治三年(1490)守備曹雄增修,同治五年(1866)毀於兵亂。民國十四年(1925)在原樓基上重修”。 [1] 

靖遠鐘鼓樓相關詩詞

“層樓高聳逼青空,獨憑危欄四望雄。”明代邢玠詠靖遠詩《譙樓》。 [6] 
書法家陳國鈞曾為該樓撰聯曰:“此亦天樞,眾星環拱;儼然砥柱,萬壑朝宗。” [3] 
“清太祖以前,防酋須賴黃河水;郭蛤蟆而後,禦寇原仗烏蘭關。”範振緒撰聯。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