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範振緒

鎖定
範振緒(1872—1960)甘肅靖遠縣人,字禹勤,號南皋,晚年號東雪老人、太和山民,是百年來甘肅文化界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知名的書畫藝術大家,書畫藝術造詣精深,獨樹一幟,推動了甘肅書畫藝術事業發展,在近代甘肅書畫藝術發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譽。範振緒擅長詩聯謎語,有詩書畫“全把式”之美譽 [18-19] 
另外,範振緒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二十八年(1902年)恩正併科考試中府試舉人,二十九年(1903 年)中進士,史稱“龍門三擊浪”。 [19] 
範振緒擅長行書、草書,兼工楷書、隸書、魏碑諸體,用筆嫺靜流暢、剛柔相濟,藴正氣於温雅之中。繪畫方面,範振緒長於山水,偶作俠客、佛像,格調高邁,用筆圓潤含蓄,深得文人山水畫精髓。 [18]  範振緒一生作品2萬餘幅,書法對聯、中堂、條屏不計其數。 [13] 
其生平事蹟編入《中國畫家大辭典》《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等典籍。 [18] 
本    名
範振緒
禹勤 [4] 
南皋 [4] 
所處時代
晚清、民國、共和國時期
出生地
北京 [5] 
出生日期
1872年7月24日(陰曆) [12-13] 
逝世日期
1960年8月21日 [4] 
主要作品
《東雪草堂筆記》
《東雪草堂詩聯存稿》
《夜窗漫錄》
《東雪雜文》
主要成就
著名書畫家
國    籍
中國
祖    籍
甘肅省會寧縣 [8] 
晚年號
東雪老人、太和山民 [4-5] 

範振緒人物生平

範振緒清代時期

同治十一年(1872年),範振緒出生於北京,九歲時父親病故,隨母親樓氏扶父靈柩回故里靖遠,就讀於靖遠縣劉家寺 [25]  ,少年失怙,家境漸微,全賴其母樓(婁)太夫人艱難撫育,督課甚嚴,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他天資聰穎,勤奮篤學。 [5]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範振緒參加府試而考中舉人。 [5-6]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加開封舉行的癸卯科殿試考取進士,初任清廷工部主事。 [5-6]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範振緒赴日本留學,在日本法政大學攻讀法律,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為甘肅早期參加辛亥革命運動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甘肅籍最早的五位留學生之一 [6]  [5] 
光緒三十四年 (1908),範振緒學成回國,初任法部主事。 [6] 
宣統元年(1909年),任河南濟源縣知事,曾主修《濟源縣誌》。離任時兩袖清風,百姓遠道攀轅泣送,呼為“範青天”,並抬送巨匾“遺愛民間”于靖遠祖先堂中。 [5]  [24] 

範振緒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當選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 [5] 
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範振緒拒絕參與復辟活動,赴南京。 [5] 
民國五年(1916年),出任河南孟縣知事,三年任期屆滿後回北京,深居榮寶齋以書畫謀生。 [5] 
民國十年(1921年),範振緒被綏遠督統馬福祥聘為記室,曾出任薩拉齊縣知事。 [5] 
民國十五年(1926年),任期屆滿後,不仰仗豪門,在榮寶齋以書畫為生。 [9] 
民國十八年(1929年),馬福祥任青島市長,範振緒同往並任秘書,協同馬福祥著《觀瀾亭記》,勒碑立於青島海濱。 [5]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返回蘭州,被聘為甘肅省政府顧問兼省禁煙委員會委員。 [5]  兼作書畫、工詩詞,為“千齡詩社”中心人物。 [8]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應國民黨西北騎兵第五軍軍長馬步青聘請,擔任教師,移居武威。 [5]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當選甘肅省臨時參議會副議長。 [5] 
民國三十年(1941年),應邀隨同張大千前往敦煌,研究壁畫,搶救國寶。 [5]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承靖遠縣之聘返,主纂清道光後失修的《靖遠縣誌》。親自執筆,搜求詳盡,修成《靖遠縣新志》初稿,惜限於財力,未能付梓,今僅存零星底稿 [9] 

範振緒嶄新時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範振緒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後當選甘肅省政協副主席,被選為甘肅省人大代表。 [5] 
1950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西北軍政委員會監察委員。 [9] 
1953年,去北京開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接見。 [4] 
1953年12月9日,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任命範振緒為西北行政委員會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 [28] 
1953年後,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並被選為甘肅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 [5] 
1960年8月21日,在蘭州綜合醫院溘然長逝,享年88歲。 [5]  [24] 

範振緒繪畫風格

範振緒存世繪畫作品以山水居多,僅有少數佛像及人物畫。根據其現存世山水畫作品的彙總情況,大致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

範振緒早期

即1872~1911年。 由於忙於科考,範振緒沒有太多時間用於繪畫,故其早期作品存世不多。現今所能見到的範振緒較早作品,是其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赴日本留學之前作於北京的一幅紈扇,以及在日本京都贈與朋友的一幅扇面山水,僅從這兩幅作品來看,其紮實的繪畫功底已初現端倪。 [6] 

範振緒中期

即1912~1941年。 民國初期,範振緒開始以大量精力投入繪畫創作。當時北京畫壇仍受清代“四王”(王時敏王翬王鑑王原祁)影響,範振緒學習山水畫便從取法“四王”入手,不斷心追手摹,水墨設色並用,通過對原作形神的把握,以嚴整細謹、乾淨利落的筆墨,靈活多變的運筆,濃淡相宜的墨色,來表現自己對明清山水“正統畫派”藝術特點的理解與把握。經過對“四王”的學習研究,範振緒的山水繪畫,不論從筆墨功底,還是構圖乃至藝術格調,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高度。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北平又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範振緒的稟賦及其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得到極致發揮,他的繪畫視野變得宏闊,已不滿足於僅臨摹“四王”而得以“神似”。他的山水畫,從先前的取法清“四王”入手,進而師宗“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上溯至宋、五代,遍臨歷代山水畫名家名作。 [6] 
範振緒對師法自然北宋畫家范寬崇愛有加,其臨摹之作《溪山行旅圖》以描繪崇山峻嶺、巨石飛瀑、頂天立地的構圖,表現雄偉壯觀的山水景象,並題寫“不師於人而師於物,不師於物而師於心”,方能“千巖萬壑,揮毫自如”,表明了自己對山水畫藝術的透徹感悟。張大千觀此圖後,情不自禁揮筆題字,引用昔人評黃公望畫“峯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語來評贊。 [6] 

範振緒晚期

即1941~1960年。 這一時期,範振緒的繪畫創作進入巔峯時期。從寓居武威開始,其主要活動於武威、蘭州、靖遠諸地,現實留存的大部分作品均為這一階段所創作。期間,範振緒除堅持其終生未間斷的臨摹學習外,還以河西風情為題材創作了大量作品。由於早期遍臨歷代名家名作,打下了良好的繪畫基礎,其晚期的作品融百家之長,逐漸走向成熟而自成一體,其畫作筆墨變化豐富,文氣十足,境界高邁,深得文人畫精髓。
範振緒晚年所繪山水,雖有繁複、疏間之分,但都注重突出主題,妥帖處理賓主關係,並強調虛實相生,錯落有致。如《松山圖》,景色繁複,但通過山與雲、石與泉的穿插,重山疊嶂的凝重與曲折高旋的山勢之靜動對比,使畫面絲毫不見迫塞。《雪景圖》景色又極為簡疏,然諸景又相互銜接和呼應,使虛曠的雪景顯得充實。範振緒繪畫的造景,不論高山大川,還是平遠小景,都具有平淡自然、質樸無華的文人氣質,並寓意蓬勃生意和高雅真趣。
他的筆法主要汲取了董(源)巨(然)、元代畫家及清“四王”的圓潤、勁健和含蓄,以中鋒用筆為主,時見松秀的幹皴,輕淡的勾線,並多放逸寫意之筆。其筆法剛中有柔、蒼中帶秀,尤其在表現西北題材的作品中靈活運用,既表現了西北地貌蒼茫渾厚的特色,又不失北方山水靈動與潤澤的神韻,也避免了一些描繪西北山水的畫家慣常表現的外露彪悍、粗頭亂服、缺乏文韻的風氣。 [6] 

範振緒個人作品

範振緒書畫除國家珍藏外,多散藏於蘭州、靖遠等地人家。 [5]  另外甘肅省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白銀市博物館靖遠縣博物館會寧縣博物館均有大量收藏。 [11] 

範振緒繪畫

書畫作品集
書畫作品集(30張)
範振緒的山水畫作品,以水墨為主者數量居多,墨色滋潤,尤喜歡濃墨點苔,水墨濃淡變化適度,極具層次感,於凝重中見清澈,設色多施以輕淡的淺絳,在水墨中更添清雅、蒼潤之致。偶作俠客、佛像,亦有士氣。山水取法“四王”,上追宋元,心追手摹,文氣十足,格調高邁。用筆圓潤含蓄,剛中見柔,蒼中帶秀,放逸寫意於勾、皴、點、染,水墨設色並用,墨色滋潤,濃淡相宜,變化豐富,融靈動潤澤於蒼茫渾厚,寫西北山水之神韻,深得文人山水畫精髓。 [6]  [15] 
其山水畫代表作有《祁連山色》、《漁樵問答》、《富春山色》、《泰山寫真》、《隴坂圖》、《黃山松雲》、《背臨黃大痴手卷》、《歐陽子秋聲圖》、《仿馬琓霜林圖》等。 [20] 

範振緒書法

範振緒書法作品
範振緒書法作品(24張)
範振緒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兼楷書,秉承帖意,兼融碑學之金石氣象,不泥古而得其神韻。他精研傳統筆墨,用筆嫺靜流暢、剛柔相濟、平和自然、從容灑脱,藴正氣於温雅之中,自抒胸臆。 [15] 
書法師承蘇東坡黃庭堅,博臨歷代名家名帖 [26]  ,以及顏魯公、黃山谷,兼寫北碑,嘗自言:“子畫不如字,字不如花”。 [21]  書法作品散佚民間頗多,範振緒書法作品被蘭州碑林收錄。 [5]  [18] 

範振緒文學

範振緒一生著作有《東雪草堂筆記》、《東雪草堂詩聯存稿》、《夜窗漫錄》、《學畫隨筆》、《東雪雜文》、《雙十二蘭州事變記略》、《燕子箋秦劇本》、《桃花扇秦劇本》、《濟源縣誌》、《靖遠縣新志稿》等,《韜養齋筆記》收錄作品不下兩萬餘幅。 [4-5]  其中靖遠一中校聯“同心同德為地方建一座文明學府;羣策羣力替國家造無量英俊人才”,即為其親自所作並書寫。 [5] 
範振緒夫人杜鬱文曾向靖遠縣人民政府捐贈《東雪雜稿》和《王荷澤遺稿手秒本》,由縣政府辦公室收藏;張慎微編輯《範振緒先生詩文遺稿》油印問世。 [5]  [18] 

範振緒作品拍賣

1994年,其繪畫在深圳拍賣14萬元,震驚海外。 [13] 
2014年,第39期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其1937年行書作品《立軸四平 書墨紙本》以24.6萬餘元成交。 [27] 
2014年7月,在蘭州舉行的第37期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其行書作品《四屏立軸 書墨紙本》以51.5萬元的高價成交。 [27] 
2014年7月,在蘭州舉行的第37期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其1941年作《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作品以56萬元成交。 [27] 
2014年12月,在台灣舉行的秋拍上,其繪畫作品《風調雨順 立軸 水墨紙本》以94萬餘元價格成交。 [27] 
2019年6月6日中午,未來四方61期(蘭州)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圓滿收槌。該拍賣活動中,通過多輪競價,範振緒作品《春潭魚集》以20萬元成交。 [14] 

範振緒社會活動

1957年,範振緒領銜主筆,與郝進賢、吳紹鏞、馬文江、郭維屏、米瑛等書畫名家一道,精心繪製完成了《紅軍長征圖卷》(甘肅段)巨幅國畫長卷,在蘭州舉辦預展後送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八·一”建軍節3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這幅畫長達36尺,創作有正、副兩卷,副本在甘肅省博物館保存。開了甘肅巨幅畫創作的先河,第一次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表現在藝術作品上,在甘肅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5-6] 
2013年5月1日在靖遠縣鐘鼓樓舉辦了規模宏大的《範振緒先生書畫展》。展出了範振緒的53幅精品。
2018年11月30日,《山水因緣——範振緒書畫藝術展》亮相甘肅省博物館,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白銀市博物館、靖遠縣博物館會寧縣博物館的50餘幅範振緒先生的書畫精品集中與觀眾見面。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1月26日結束,為期58天。 [11] 
2013年12月20日,範振緒書畫作品展在白銀市白銀飯店舉行,共展出60件書畫作品。 [10] 
2019年,“山水因緣——範振緒書畫藝術展”於8月13日上午9時在高台縣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2日結束,為期一個月。 [22]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由平涼市委和相關單位博物館協辦的平涼市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揭牌活動暨“範金琢玉——耀州窯歷代陶瓷精品展”“山水因緣——範振緒書畫藝術展”開展儀式,3月31日上午在平涼市博物館隆重舉行。本次展覽為期2個月。 [23] 

範振緒人物軼事

範振緒謎壇高手

範振緒被謎壇譽稱高手。辛亥革命後,北京謎壇鼎盛,他常周旋於燈窗虎影之間。後來在濟源做官,他與蘭州人孫尚仁共設謎台,許多風雅人士拜識於門下,使當地謎風為之一振。返回蘭州後,常應邀出燈謎。所制之謎,多高雅之作,常使猜謎者絞盡腦汁。上乘佳作有如:“蘭山兩岸,綠野平疇”(射《詩經》句“黃流在中”)、“牧童驅犢還”(射中藥名二“牽牛子、當歸”)、“逸仙”(射五言唐詩“空山不見人”)等。 [5] 
範振緒平生制謎數千條,後由馬嘯天 [16]  將他的親筆謎箋輯為數冊,題名《東雪草堂謎存》,可惜在“文革”時期被焚燬。 [5] 

範振緒禹勤道丈

1941年,張大千攜夫人楊婉君、二子張心智徐悲鴻的學生孫宗慰等一行前往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考察。行至武威時,張大千和蔡孟堅前往範振緒家拜訪。張大千見到範振緒時,以‘禹丈’稱呼他,因為張大千涉足畫壇即對範振緒崇拜不已,如今相見分外高興。當張大千把準備前往敦煌一事告訴他時, 範振緒大加稱讚,最後兩人相約一同前往。”張大千得知,範振緒與其恩師曾熙為同科,所以他對範以“師叔”稱之。所以他贈送範振緒的書畫作品多題有“禹勤道丈”“禹老道翁”,體現出了文人那種謙謙有禮的“慎獨”情懷。 [17]  張大千並且感動於範振緒頻念其母教子之恩,據此畫了一幅畫,名為《青燈課子圖》。 [19] 

範振緒親屬成員

範振緒先祖為明肅王貢馬井馬苑之馬户,為放牧飲水方便,擇居於會寧縣大羊營,榆中貢馬井亦有山莊。清朝中葉,其先祖流寓靖遠東興堡,家貧以傭工為業。 [8] 

範振緒祖父

範呈芳,清朝時被選為貢生。 [5]  [8] 

範振緒父母

其父:範培,字篤生,號石三,清同治年間以貢生任兵部車馬司郎中。其母:婁(樓)氏,北京人。 [5] 

範振緒兄弟

培生三子,範振緒為長子 [8] 兄弟:範嘉謨(振綱)(1874年生人)、範振紀(1882年生人) [28] 

範振緒夫人

夫人:杜鬱文 [5] 毛氏 [24] 

範振緒子女

長子:範恕 [24]  ,字心如。兒媳:萬潔基。 [8] 
次子:範憲。 [24] 
女兒:懿、適、王、汝、緒,恂、適、肖、昌、其。其中範恂書畫聞名隴上。 [24] 

範振緒後世紀念

範振緒範振緒墓

範振緒墓
範振緒墓(4張)
範振緒墓位於靖遠縣烏蘭鎮紅嘴村潘家窩窩,墓園坐西向東,紅磚圍牆,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長15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近300平方米,內有4座墓冢,墓主為範振緒及其母婁太夫人、範振緒夫人等,範振緒墓在其母婁太夫人墓冢左下方,葬向北偏東85度,地面封土高大,呈饅頭狀,高1米,底徑3米。 [2] 
墓碑“範振緒先生墓”,上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席、著名詩書畫家範振緒禹勤先生之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靖遠縣委員會立,公元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背面無碑文,僅在其左下角刻“生於一八七二年陰曆七月二十四日,卒於一九六〇年陰曆八月二十一日,徐祖蕃書,馬世倉刻字”。 [13]  碑通高3米,寬1.43米,厚0.47米。1991年清明節前又加修了墓地塋牆和碑亭。 [2]  該墓葬為靖遠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 

範振緒範振緒故居

範振緒故居
範振緒故居(2張)
該故居位於靖遠縣烏蘭鎮靖遠鐘鼓樓東100多米的會館巷,創建於清代,為四合院式建築,坐北面南,平面成正方形,南北寬28米,東西長28米,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現存磚木結構單坡水北主房三間,通面闊10米,通進深7米,明間當心闢門,頂覆筒瓦。東房三間,單坡水磚木結構。原有東西廂房各四間,南堂屋三間,門樓和廚房,均毀於“文革”中。今為黃姓人住宅,保留北主房和東房各三間,其餘為原服裝廠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新建的服裝車間。 [1]  範振緒故居為靖遠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