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龍巖風景區

(江西贛州尋烏縣景區)

鎖定
青龍巖風景區(又名龍巖仙蹟),是“尋烏八景”之最,遠近聞名,由寺廟、巖洞、山水、石觀音等組成,氣勢磅礴、風景幽美。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南橋鎮青龍村的尋烏河畔,地處縣城南25公里處,距廣東省平遠縣城僅40公里。
2020年6月,尋烏縣青龍巖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1] 
中文名
青龍巖風景區
外文名
青龍巖
地理位置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南橋鎮南龍村境內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AAAA級
佔地面積
13.6 km²
著名景點
仙蹟
沸泉
古寺
古道
一線天 展開
著名景點
仙蹟
沸泉
古寺
古道
一線天
福如東海
青龍仙蹟,出米洞,仙人石等 收起
地質類型
丹霞地貌

青龍巖風景區青龍巖歷史

贛南梨樹塘吉卜子《松風館史記》載,遠古時期,創造天地宇宙之神有四靈,位居四靈之首的青龍主東方和春季。它妝點完春景後,陶醉於涅水(東江)之上,對神州美景仍戀戀不捨,便將其肉身化成岩石留在人間。秦始皇年間,南越王趙佗從龍川乘船開拓疆土,來到青龍巖不遠的一個險灘下船,在巖下歇息。趙佗深知此岩石為青龍司春時留下的化身,並有神靈在其上。為了得到岩石神靈的護佑,趙佗便把這一帶的疆域統稱為“巖邑”。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武帝所滅。劉徹見此巖山形蜿蜒有勢,如一條青龍鳧湟水而上,就相信此巖確為上古青龍司春留下的化身,並尊稱其巖為“青龍巖”。人們也習慣稱之為“龍巖”。

青龍巖風景區青龍巖簡介

龍巖石窟(LDT) 龍巖石窟(LDT)
青龍巖風景區,是尋烏縣古八景中之一---“龍巖仙蹟”,因寺雄、巖奇、山青、水秀,素為尋烏八景之最,又因地處東江源頭,故又被稱為“東江源頭第一巖”,它的地質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遠近聞名。位於南橋鄉青龍村境內的尋烏河東岸的一座高達百丈、峭壁凌空的大石山半麓,上接藍天,下臨深淵,整個石山,聳然壁立,綴有大小巖洞百餘穴,由11個大巖洞組成的青龍巖最為著名,宇廟古樸,巖殿相輔。底層建有寨門,是進入青龍巖的通道,進寺廟,映入眼簾的是迴廊、殿堂、經院、僧房。殿堂中供一尊大佛像。從殿堂邊側拱門進去,走完過道,只見靠牆架着扶梯,扶梯作直角曲折,直線向上攀登20米,穿過三層巖洞,然後向北約30度斜坡向上排列着8個大巖洞,洞與洞之間,或鑿孔連接,或人工建造懸橋相通,共有木雕菩薩100尊。隔河相望,也是懸崖峭壁,巖洞星星點點、大小相間、約800多穴,既像人工構築,卻是自然生成,隱隱約約地辨認,宛如"福如東海"四個大字。

青龍巖風景區龍巖古寺的修建

龍巖古寺(LDT) 龍巖古寺(LDT)
唐朝開元(713)年間,有一批受災的難民躲在龍巖巖洞,因沒有糧食,依靠挖野菜充飢。後來,野菜也挖完了,眼看一個個就要餓死在巖洞裏。難民中有一起逃荒的和尚,就地打坐唸經,求助佛祖菩薩。早晨起來,發現巖洞裏的兩個小竇口裏分別漏出了糧食,流出了油,難民用這些糧食和油煮出了香噴噴的白米飯,終於吃飽了肚子,恢復了體力,獲得了健康。人們為了紀念佛祖菩薩慈悲和龍巖神靈的救恩,就建了這座青龍寺,又曰“龍巖古寺”。古寺依巖就窟有十殿,供有大小菩薩一百尊。

青龍巖風景區青龍巖的傳説

青龍巖風景區 青龍巖風景區
青龍巖出米槽和出油竅的故事,尋烏民間還有這樣的傳聞,是天上神靈救助慈善人和苦難者而備的,只要是慈善的人和真正的苦難者,不管來多少人,都會出夠用的米流和油。所以寺廟裏的行善者來了多少人都不怕,出米槽和出油竅漏出的米和流出的油都不多不少,剛好夠用。然而炊事和尚貪心,鑿大出米槽和油竅,偷賣仙米仙油,被發現後出米槽不再出米而出稗谷,出油竅再也不出油而出的“腌臢水”,此傳聞啓示後人做人莫貪心。
沿着小徑往裏走,青龍巖就在前面,一座高達百丈的大石山聳然壁立,綴有大小巖洞百餘穴,由11個大巖洞組成的青龍巖最為著名,現能攀登的只有 4個殿洞。倚巖有龍巖古寺,古寺建於巨巖之下,深潭之上,前臨大江,後靠懸崖,因地勢險要,它的建設為人力所難及。相傳赤腳大仙奉如來佛祖的佛旨,帶領楊公先師在夜間於懸崖峭壁上挖窟鑿洞,並施展仙術,趁附近的村民熟睡時,拆了村民的灶堂,將灶磚搬來建佛殿,當地的土地神由於擔心村民日後怪罪他護佑無力,所以學做雞叫,楊公以為天即將亮,怕驚動村民,使草草地收了工。也許是拆了村民的灶堂,出於內疚,如來佛祖封寶“當地的青龍村人,初一、十五隨時可以作灶,不用擇日”。

青龍巖風景區青龍巖景點介紹

青龍巖摩岩石刻(LDT) 青龍巖摩岩石刻(LDT)
青龍巖出來往西走,經過青龍渡口的拱橋,踏過“石結路”,蜿蜒大約一公里,便是有名的“一線天”石洞,長約二華里,從洞底仰望天空,只開一線,故得名“一線天”。它是古代贛南通往閩粵之間的往來清涼古驛道,現仍可清晰見到當年往來商人留下的馬蹄印、飲水溪等痕跡,具有很高的科學交流考古價值。裏面還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窟,高山狹縫,一米陽光,若隱若現,陰涼幽靜,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若逢下雨時節更是有一股溪流曲折流過古道,人們趟水摸索前行,上面細雨點點,更添別樣韻味。
青龍巖(拍攝LDT) 青龍巖(拍攝LDT)
古道出來,便到了將軍佈陣。將軍佈陣是由劍刀石、斬人墩和堡壘石組成。相傳有一天赤腳仙人受玉帝旨意,為保護“仙蹟”,嚴防妖怪搗亂,派二郎神帶兵遣將,在“仙蹟”的西南邊安營紮寨,修築堡壘,前來作怪的妖怪尾隨後面,看到陣營防守嚴密,便不敢輕舉妄動,只好見機行事。到半夜時分,雞突然啼叫,二郎神誤以為是回軍信號,便下令收兵,那些大小妖怪,見作亂時機成熟,便發起了進攻。二郎神因已接收軍號令,無心戀戰,慌亂中丟下寶劍,斬妖台、堡壘也來不及拆除,急急回宮去了。二郎神因丟了兵器,怕玉皇大帝怪罪,便施用法術將寶劍變成“劍刀石”,斬妖台變成“斬人墩”,堡壘變成“堡壘石”。為懲罰那些大小妖怪,也把他們立地成石,遂成“石傘標英”,從此留下了“將軍佈陣”的遺址。正所謂是“劍石巍巍立山前,將軍佈陣保仙岩,斬人墩台今猶在,除盡妖邪不等閒”。
逛完這些再逆流而上的話可以觀賞水上風景,往下游方向看,那便是南龍電站和青龍大橋了,而大橋旁邊那塊怪石因長的有點像鱷魚,所以被稱之為“鱷魚下海“,溯流而上大約兩公里便是有名的磷石背温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