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海刺蔘

鎖定
青海刺蔘(Morina kokonorica Hao)川續斷科,刺蔘屬, [4]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分枝或下部分枝;莖單1,下部具明顯的溝槽,光滑,基生葉,簇生,堅硬,線狀披針形,輪傘花序頂生,緊密穗狀,花後各輪疏離,總苞片長卵形,近革質,小總苞鍾狀,藏於總苞內,萼杯狀,質硬,花柱不露出花冠之外,較雄蕊稍長,柱頭頭狀。瘦果褐色,圓柱形,近光滑。花期6-8月,果期8-9月。生於砂石質山坡、山谷草地和河灘上。
中文名
青海刺蔘
拉丁學名
Morina kokonorica Hao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茜草目
川續斷科
刺蔘屬
青海刺蔘
分佈區域
中國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青海刺蔘形態特徵

青海刺蔘
青海刺蔘(2張)
多年生草本,高 (20-) 30-50 (-70) 釐米;根粗壯,長40釐米,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莖單1,稀具2或3分枝,下部具明顯的溝槽,光滑,上部被絨毛,基部多有殘存的褐色纖維狀殘葉。基生葉5-6,簇生,堅硬,線狀披針形,長 (7-) 10-15 (-20) 釐米,寬1-1.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具深波狀齒,齒裂片近三角形,裂至近中脈處,邊緣有3-7硬刺,中脈明顯,兩面光滑;莖生葉似基生葉,長披針形,常4葉輪生,2-3輪,向上漸小,基部抱莖。輪傘花序頂生,6-8節,緊密穗狀,花後各輪疏離,每輪有總苞片4;總苞片長卵形,近革質,長2-3釐米,漸尖,邊緣具多數黃色硬刺;小總苞鍾狀,藏於總苞內,長1.2-1.5釐米,網脈明顯,具柄,邊緣具10條以上的硬刺,刺長短不等,通常有1-2條較?ぃ?紗?7毫米;萼杯狀,質硬,長8-12 (-15) 毫米,露出總苞之外約3毫米,外面光滑,內面有柔毛,基部具髯毛,2深裂,每裂片再2或3裂,成4-5 (-6) 裂片,裂片披針形,先端常具刺尖;花冠二唇形,5裂,淡綠色,外面被毛,長6-8毫米,較花萼為短;雄蕊4,能育雄蕊2,插生於花冠管的上部,花絲短,被長柔毛,不育雄蕊2,生於花冠管的基部,幾無柄;花柱不露出花冠之外,較雄蕊稍長,柱頭頭狀。瘦果褐色,圓柱形,近光滑,長6-7毫米,具稜,頂端斜截形。花期6-8月,果期8-9月。 [1]  [3] 
本種花萼裂片數目及大小變化很大,一般長約1釐米,但連續變化可達1.6釐米;裂片一般4,但5數者甚常見,極稀6,甚至在同一標本上即可見到不同情況。 [1] 
又本種和小花刺蔘甚相似,但後者小總苞緣刺10枚以下;花萼裂片4,較短,長約8毫米,卵狀披針形,密被柔毛;花冠與花萼近等長;花污紅色,可以區別。此外,小花刺蔘分佈於蘇聯東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共和國一帶,而本種則分佈於我國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區,兩者間斷甚大。據《哈薩克斯坦植物誌》(8:258、1955)、《吉爾吉斯植物誌》 (10: 348、1962) 記載我國新疆綏定伊寧、喀什有分佈,但未見標本,留後待查。 [1] 

青海刺蔘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0-4500米的砂石質山坡、山谷草地和河灘上。 [1] 

青海刺蔘分佈範圍

青海刺蔘
青海刺蔘(5張)
甘肅南部、青海四川西北部和西藏東部及中部。

青海刺蔘主要價值

藏藥
部江才嘎保:地上部分用於關節痛,小便失禁,腰痛,眩暈及口眼歪斜;外用治瘡癤,化膿性創傷,腫瘤《部藏標》。
江採爾嘎保:全草治不消化症,培根病《中國藏藥》。
全草:甘、微苦,温。健胃,催吐,消腫。用於胃痛;外用於瘡癰腫痛。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