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年黑格爾派

鎖定
青年黑格爾派是19世紀30年代黑格爾哲學解體過程中產生的激進派。亦稱黑格爾左派。活動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員有:D.F.施特勞斯(1808~1874)、B.鮑威爾(1809-1882)、E.鮑威爾、A.盧格、K.F.科本(1808~1863)、A.魯滕堡(1808~1869)、E.梅因 (1812~1870)、M.赫斯、M.施蒂納等,L.費爾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參加過青年黑格爾派的活動。
中文名
青年黑格爾派
外文名
young Hegelians
別    名
黑格爾左派
年    代
19世紀30年代
含    義
黑格爾哲學解體過程產生的激進派

目錄

青年黑格爾派發展歷程

1835年施特勞斯的《耶穌傳》促進了青年黑格爾運動的興起。青年黑格爾派反對黑格爾體系的保守傾向,力圖從它的辯證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無神論的結論。在30年代,他們主要從事對宗教,特別是對福音書的批判性研究。施特勞斯認為,福音故事是像神話那樣不自覺地發生的,其中客觀的精神實體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鮑威爾則認為它出自福音書作者的有意虛構,起決定作用的是自我意識,因而只有自我意識才能把人類從宗教異化下解放出來。
進入40年代後,曾經起過進步作用的青年黑格爾運動發生分化和解體。青年黑格爾派中最激進的分子如盧格開始公開批判普魯士國家制度,赫斯開始宣傳空想共產主義。費爾巴哈從唯物主義立場上批判宗教和黑格爾哲學。與此同時,以鮑威爾兄弟和梅因為首的一羣人組成了“柏林自由人”小組,玩弄空洞的批判詞句,蔑視羣眾,指責英法等國的社會主義工人運動;施蒂納則鼓吹無政府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參加過青年黑格爾運動,但一開始就有別於其他青年黑格爾分子。他們迅速從宗教批判轉向政治批判,進而轉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

青年黑格爾派老年派

老年黑格爾派也稱“黑格爾右派”。19世紀30年代黑格爾學派解體過程中產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團、德國資產階級保守派的...在哲學上,他們頑固堅持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系,繼續用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解釋一切,認 為“絕對精神”是一切事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