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

鎖定
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發佈《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規劃》全面總結了“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發展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十三五”期間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提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五大主要任務、17項專項行動和六條保障措施。
中文名
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
發佈單位
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
發佈日期
2016-12-30

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內容解讀

近日,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發佈《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遵循中央建設網絡強國目標和《國民經濟的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總體要求,以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壯大電子商務新動能、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創新電子商務民生事業為主線,對於推進我國電子商務領域政策環境創新,指導電子商務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引領電子商務全面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全面總結了“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發展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十三五”期間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提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五大主要任務、17項專項行動和六條保障措施。
《規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全文,樹立“發展與規範並舉、競爭和協調並行、開放和安全並重”三大原則形成明確的政策導向,首次賦予電子商務服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雙重目標,確立了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40萬億元、網絡零售總額10萬億元和相關從業者5000萬人三個發展指標。
《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建設電子商務發展框架的五大任務。包括加快電子商務提質升級,全方位提升電子商務市場主體競爭層次;推進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全面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電子商務要素市場,推動電子商務人才、技術、資本、土地等要素資源產業化;完善電子商務民生服務體系,使全體人民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優化電子商務治理環境,積極開展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創新。
圍繞“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規劃》從電子商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業態與新市場培育、電子商務要素市場發展和電子商務新秩序建設等四方面共部署了17個專項行動,並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頂層設計、推進試點示範、優化資金投入、建立監督機制和增進國際合作六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1] 

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規劃解讀

2016年12月24日,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和發展改革委三部門印發《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負責人就《規劃》進行了解讀。
一、《規劃》的編制背景
經過近20年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在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水平、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國民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一個經濟領域。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實現跨越式增長,交易規模連續五年增速超過35%,網絡零售額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例超過十分之一,電子商務催生了規模化就業新領域、開闢了“脱貧攻堅”新途徑、形成了國際競爭合作新局面,成長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同時,電子商務區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資源爭奪日趨激烈,違法違規行為更加隱蔽,誠信建設、交易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日益突出,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挑戰。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十八大以來,國務院相繼出台一系列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文件,包括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互聯網+”行動、促進跨境電子商務、推進線上線下互動、促進農村電子商務、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等,有力推動了行業發展,同時也對加強頂層設計、形成政策合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牢牢把握我國電子商務規模發展和引領發展的雙重機遇,指導我國電子商務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商務部按照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部際綜合協調工作組分工安排,牽頭編制了《規劃》,並會同中央網信辦和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
二、《規劃》的編制過程
《規劃》編制工作自2016年4月正式啓動,歷時7個月的時間完成。商務部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採取了與電子商務發展特點相契合的新方式。
一是多種方式做好基礎研究。充分發揮產學研機構的作用,組織有關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典型企業的專家組成編寫組;組織“專題頭腦風暴”,緊扣電子商務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多次召開專家和企業座談會,形成26萬餘字的會議紀要。
二是多個渠道聽取意見建議。按照“開門編規劃”的原則,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發展2020年願景調查”,廣泛徵集社會各界對“十三五”電子商務發展的看法和建議;編制中兩次徵求31個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部際綜合協調機制成員單位意見,共採納和吸收各類反饋意見170餘條。
三是多方協調形成工作合力。《規劃》的編制充分注重與政策文件的緊密銜接,吸收現有政策文件的具體舉措和分工內容,確保政策一致性和協調性;根據國辦要求,明確了《規劃》專項行動的分工方案,涵蓋“十三五”期間電子商務發展的各方面工作,為《規劃》後續落實奠定基礎。
三、“十三五”時期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考慮
《規劃》是《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的細化落實,旨在為“十三五”時期各地區、各部門推進電子商務工作提供行動指南。《規劃》編制主要有以下三點總體考慮:
一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規劃》全文。《規劃》以“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壯大電子商務新動能,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創新電子商務民生事業”為主線,“創新發展”體現在全方位提升市場主體、客體競爭層次,加快商業模式、科技水平及市場組織方式創新。“協調發展”體現在促進電子商務融入傳統經濟領域,全面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體現在應對電子商務自身面臨的環境保護挑戰,發揮電子商務的再生資源盤活能力。“開放發展”體現在進一步完善支撐體系,推動要素資源市場化,實現支撐體系與要素市場雙發展的全新態勢。“共享發展”體現在推動電子商務廣泛應用於社會發展領域,使全體人民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二是提出發展和規範並舉、競爭和協調並行、開放和安全並重三大原則,形成明確的政策導向。相對於此前政府對電子商務採取的“在發展中規範、以規範促發展”的工作方向,新的發展原則既保障和維護應有的權利,也要求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發展和規範並舉既要求以新理念引領發展,營造寬鬆的電子商務創業環境;又要堅持通過創新監管方式規範發展,建立開放、公平、誠信的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競爭和協調並行旨在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最大限度減少對市場競爭的行政干預;同時促進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線上與線下、城市與農村之間優勢互補、協調發展。開放和安全並重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形成物流便捷、標準互認、產能互補、市場共享的國際電子商務發展局面,同時注重安全發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網絡空間主權。
三是賦予電子商務服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雙重目標。根據“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脱貧攻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國家戰略舉措對電子商務提出的新任務,“十三五”期間,電子商務不僅在經濟領域、還將在社會發展領域逐步發揮更大的作用。《規劃》確立了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40萬億元、網絡零售總額達到10萬億元左右、相關從業者超過5000萬人三個具體發展指標。一方面,電子商務全面融入國民經濟各領域,推動形成全球協作的國際電子商務大市場,成為經濟增長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動力,另一方面,電子商務要全面覆蓋社會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帶動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社會事業創新發展,成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惠及城鄉的重要平台。
四、如何理解“十三五”時期電子商務的主要任務
《規劃》是我國第三個電子商務發展五年規劃,在尊重和繼承前兩個規劃的脈絡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研究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新地位和新現象,提出了“十三五”期間電子商務發展框架體系,並通過五大主要任務來體現。
一是以“創新和開放”引領發展,加快電子商務提質升級。大力提升電子商務平台創新發展水平,以平台經濟為核心積極發展新經濟,建立完善新型平台生態體系;加快提升電子商務內外市場一體化水平,對內形成公平有序的統一市場,對外形成規則想通的開放市場;着力提升電子商務領域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對科技研發投入,推動電子商務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階段。
二是以“協調和創新”引領發展,推進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引導電子商務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拉動製造業提檔升級、加快商貿流通業創新發展,使電子商務經營模式深度融入傳統經濟領域,開創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的協調發展局面,加快形成網絡化產業,全面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以“創新、協調和共享”引領發展,發展電子商務要素市場。將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升級為要素市場,通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人才和信息服務市場、技術服務市場、產業載體市場、物流服務市場和金融服務市場,引導電子商務信息、人才、技術、資本、土地等要素延伸成為新的服務產業,從而實現要素資源產業化。
四是以“共享和創新”引領發展,完善電子商務民生服務體系。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探索電子商務帶動社會扶貧力量、實現項目精準對接等方式,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脱貧攻堅中的作用;培育電子商務便民服務,大力發展社區電子商務,形成覆蓋各年齡層次、各生活服務領域的O2O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在線醫療健康及教育服務,穩妥拓展服務範圍,滿足全體人民多樣化需求。
五是以“綠色、創新和協調”引領發展,優化電子商務治理環境。積極開展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創新,健全法律法規及相應機制;建立新型監管體系,優化電子商務市場秩序;推動綠色電子商務發展,發揮電子商務對“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促進作用。
五、貫徹落實“十三五”時期電子商務發展的專項行動
前兩個規劃採用“重點工程”或者“重點任務專欄”的方式體現政府工作的具體部署。隨着電子商務已成為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多領域、涉及政府多部門的綜合經濟工作,《規劃》首次提出“專項行動”概念,以滿足新時期電子商務工作系統性和協調性要求,每個專項行動都需要多個部門根據分工方案共同配合實施。《規劃》圍繞電子商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新業態與新市場培育、電子商務要素市場發展、電子商務新秩序建設等4方面重點計劃,共部署17項重點行動。
一是加快建設電子商務信息基礎設施,健全電子商務發展支撐體系。優化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各類公共數據平台資源,推動政府服務的供給側改革;加強電子商務宏觀統計監測平台和可信交易保障服務平台建設,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支持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創新數據產品和信息服務,提高電子商務經營效率和水平。重點開展電子商務綜合管理平台建設、電子商務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和電子商務商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三個專項行動。
二是加快培育新模式與新業態,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提質升級。支持電子商務與製造業、商貿流通業、生活服務業互動創新,融合發展;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和產業鏈完善,積極參與電子商務國際規則制定;積極鼓勵和規範社交網絡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建立完善城鄉電子商務發展體系;通過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重點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社交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促進縣域經濟、“電商扶貧”五個專項行動。
三是加快發展電子商務要素市場,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利用技術創新交易場景和提高運營效率;建立多種形式研究培訓基地,加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園、創客空間、跨境及海外電子商務園區、海外倉等產業載體;建設完善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平台和物流標準體系。重點開展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創新、科技創新、人才體系建設、產業載體發展、物流體系建設五個專項行動。
四是加快創建電子商務新秩序,促進電子商務規範安全發展。建立健全電子商務法規制度,完善標準體系建設,促進電子商務規範發展;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消費環境,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健全網絡安全保障機制,加大網絡違法犯罪打擊力度;鼓勵創新電子商務綠色經營模式,提升電商物流、包裝等環節的節能環保措施應用水平和資源循環利用率。重點開展電子商務規制創新、市場治理、網絡交易安全保障、綠色電子商務四個專項行動。
六、關於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了六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發揮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部際協調工作機制作用,協調政策資源和引導發展方向。二是完善頂層設計,鼓勵各地出台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完善電子商務統計監測體系;成立電子商務專家諮詢委員會,充分發揮產學研界的諮詢參考作用。三是推進試點示範,多層次、多領域組織各類試點示範,破解發展難題,總結推廣經驗,切實發揮試點示範的引導帶動效用。四是優化資金投入,逐步加大電子商務政府採購比重,創新各類資金投入方式,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多方式支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五是建立監督機制,加強政府電子商務監督考核工作,鼓勵政府與行業組織溝通,加強行業及市場自律,發揮輿論監督引導,倡導良性市場氛圍。六是增進國際合作,在電子商務國際交流中發揮主動引領作用,積極搭建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體系,引導電子商務產學研各界主動走出去,推廣中國經驗,加強合作交流,營造良好的國際發展環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