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達制導

鎖定
利用雷達作為導引導彈飛向目標的手段的一種制導技術。多用於空空導彈。可分為雷達波束制導和雷達尋的制導兩大類。 [1] 
中文名
雷達制導
外文名
radar guidance
釋    義
利用雷達導引導彈飛向目標的技術
分    類
雷達波束制導和雷達尋的制導
利用雷達測定目標和導彈的相對座標和運動參數,形成控制信號,引導導彈飛向目標的制導。導彈發射後,首先利用雷達探測設備測定導彈相對於目標的位置參數,然後計算導彈需要採取的飛行路線,據此形成制導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主要有雷達遙控制導和雷達尋的制導。將雷達設置在地面上,測定目標和導彈的座標,計算出目標相對於導彈的位置並形成制導指令引導導彈飛向目標。分為雷達指令制導和雷達波束制導。①雷達指令制導。由設在地面或艦上的雷達制導站根據目標與導彈相對位置形成導彈控制指令並傳給導彈,控制導彈飛向目標。導引方法有三點導引法和前置角導引法。根據目標座標測量方法和目標與導彈相對位置的確定方法的不同,雷達指令制導還包括導彈跟蹤指令制導。最早應用於彈道導彈地空導彈,在現代地空導彈、艦空導彈反艦導彈岸艦導彈反坦克導彈上得到應用。②雷達波束制導。又稱雷達駕束制導。用雷達波束的定向輻射控制導彈的運動方向,導彈沿着雷達波束飛向目標。制導站雷達跟蹤照射目標,導彈發射後進入雷達波束,彈上裝置接收雷達信號,當導彈偏離波束軸線時,彈上裝置產生誤差信號控制導彈沿波束飛行,導引導彈命中目標。導引方法屬於三點導引法。雷達波束制導常用於中程、近程地空導彈和岸艦導彈、反坦克導彈。又稱雷達自動導引。雷達安裝在導彈上,直接測定目標座標,由彈上設備測量目標座標形成控制信號,導引導彈自動飛向目標。常用的導引方法有追蹤導引法和比例導引法。追蹤導引法是在制導過程中導彈的速度矢量始終指向目標。彈上測量目標方位的跟蹤雷達測量導彈到目標視線的方位,在彈上得出誤差信號,形成制導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比例導引法是使導彈的轉動角速度與導彈到目標視線轉動的角速度成比例。雷達尋的制導的核心部件是雷達導引頭,通常安裝在導彈的頭部,用於產生控制導彈運動的信號。雷達尋的制導有主動尋的制導、半主動尋的制導和被動尋的制導。雷達主動尋的制導的導彈發射後,主動雷達導引頭髮射照射目標的電磁波並接收目標反射回波,根據回波信號跟蹤目標。同時這個回波信號經過處理後形成控制導彈的信號,通過自動駕駛儀(或制導控制組合)控制導彈飛向目標。雷達半主動尋的制導是由制導站目標照射雷達發射電磁波,導引頭接收目標反射回波,根據回波信號跟蹤目標。回波信號經過處理後形成制導指令信號,控制導彈飛向目標。雷達被動尋的制導是由導引頭接收和處理目標輻射的無線電信號,根據這個信號跟蹤目標並控制導彈攻擊目標。為實現多目標跟蹤,主要採用相控陣雷達,也可採用通用跟蹤雷達,利用計算機控制雷達的工作方式,邊掃描邊跟蹤多目標。雷達尋的制導精度高,但作用距離較近;雷達指令制導作用距離較遠,但其制導精度隨着飛行距離的增加而降低。為克服上述不足,可將兩種雷達制導方式組合應用,也可配合其他制導方式組成複合制導,雷達尋的制導常用於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地空導彈、反艦導彈、反坦克導彈,以及遠程導彈的末制導。1944年,美國研製成採用雷達制導的“雲雀”空空導彈。20世紀40年代末,美、英、蘇等國着力發展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技術。50年代中後期,採用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的導彈,如美國的“小獵犬”艦空導彈、英國的“警犬”地空導彈、蘇聯的SA-4“加涅夫”地空導彈等裝備部隊。50年代初,美國開始研製採用主動雷達尋的末制導的“波馬克”地空導彈,60年代初裝備部隊。70年代以來,採用雷達尋的末制導的蘇聯的AT-6“螺旋”反坦克導彈、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以及美國的BGM-109B“戰斧”巡航導彈等陸續裝備部隊,使雷達制導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中國1980年以來,相繼研製成PL-4、PL-9C、TY-90、PL-5E等採用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2004年研製成功採用雷達主動尋的制導的SD-10中程空空導彈。隨着雷達技術的發展和新型制導雷達的出現,雷達制導將更多地應用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制導、激光雷達成像制導等技術。為使導彈有更高的命中精度和抗干擾能力,雷達尋的制導的工作波段將從釐米波向毫米波、亞毫米波發展,單一的雷達制導將發展為雷達複合制導。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
  • 1.    雷達制導  .學問[引用日期2013-11-16]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